这个世界上,不负责任的父母有很多。
正如网上流传的那句话:
一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就觉得毛骨悚然。
现在国家政策转变开始鼓励生育,家庭老一辈的催婚催育压力与日俱增。
很难说那些半推半搡匆忙上阵的准父母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中国的孝文化很喜欢强调「感恩」,普遍认为父母给予孩子生命就是种恩德;
殊不知,对于一些面对「祸害父母」的孩子们来说,这其实更像是种诅咒。
父母的不负责任,是对孩子的慢性谋杀。
下面的故事里,就有一个少年,决定把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
《迦百农》
Capharnaüm
相比去年大热的《小偷家族》和《燃烧》,这部同为戛纳主竞赛单元的亚洲影片《迦百农》,火花却小得多。
豆瓣上,《燃烧》的评分人数超14万,标记想看和看过的累计也有近30万。
而《迦百农》评分高达 8.7,但看过的人数才刚刚破万。
颁奖季期间,这部电影被提名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内的十多个奖项,最终斩获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奖。
去年的上影节,戛纳电影节掌门人福茂甚至到场亲自站台打call,直言「看了这部电影,你们一定会流泪!」
片名「迦百农」是一个地名,这地方在黎巴嫩,英语直译过来是「混乱」的意思。
主人公扎因就是生活在这个混乱地区的一个小孩。
他看起来很小,本应是个懵懂稚气的孩子,却因为拿刀捅人,被判了5年。
一个孩子却说出「狗杂种」这样的词
他不准备辩解,而是想要起诉自己的父母,理由是:
「他们生了我」。
当时的扎因「大概」才十二岁。
他没有具体的年龄,因为出生后从未登记过,也没有身份证明,他们一家都是黑户,生日这种东西,没人在意的。
十二岁,还是医生通过检查他的牙齿推断出来的。
他瘦小又柔弱,可神态和语气却成熟得不像个孩子。
他没有上过学,却做过很多工作。
主要是帮制毒的父母四处购买原材料。
回到家再颤颤巍巍搬起水桶,为父母制毒打下手。
另一份工作则是帮人搬煤气罐和各种货物补贴家用。
煤气罐都比他的身体大
扎因一家人住在破旧的小屋里,随处可见老鼠和蟑螂,水管还会时不时爆裂,弄得满地都是污水。
这样的家庭里,却到处都是孩子。
他们有的还是婴儿,被稍大一点的孩子抱在怀里,还有的抱不过来,就被用铁链子拴在地上。
可是尽管如此,扎因的父母还是毫无节制,马不停蹄地造娃。
他常常是听着父母造娃的声音入睡。
在众多兄弟姐妹里,扎因最喜欢自己的妹妹,萨哈。
一天早上,他在萨哈的裤子上看见了血迹。
扎因慌了,他知道女孩子一旦来了月经,就意味着很快就会被父母嫁出去。
他麻利地帮妹妹清洗内裤,还脱掉了自己的背心教妹妹垫在内裤里,当卫生巾。
可千藏万藏还是逃不过父母的眼睛。
父母正在发愁房子的事情,刚好发现了女儿已经成熟,于是就打算把她嫁给房东阿萨德,以此换得一个能够长久居住的房子。
知道反抗不会有用,扎因于是决定带妹妹逃跑。
可还是晚了一步。
当他为逃跑做好准备时,妹妹的婆家人已经来接人了。
他抱着妹妹想要保护她,却怎么也拗不过大人,两个孩子被大人们拉开,扎因被胖揍一顿,而妹妹萨哈则被强行抱上了车。
没有把妹妹救下来的扎因,决定逃离这个家。
他坐着大巴车来到了游乐园。
在游乐园里,他坐了摩天轮,看着天上飞过的飞机,吃着手里的零食,还把游乐园里人像的衣服给脱了——
无论他平时表现得多么成熟,都还是个孩子。
这一切被女工泰格斯看在眼里。
扎因找不到工作,又需要吃饭,而泰格斯工作的同时还有个婴儿需要照顾,于是她决定收留扎因,让他帮忙照顾孩子。
可泰格斯也是一个没有任何证件的黑户,没过多久,她就被抓走了。
家里就只剩下了扎因和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婴儿,尤纳斯。
自己的妹妹萨哈他没有保护好,于是开始努力地保护起这个母亲消失的婴儿。
没地方给孩子弄到奶,他便抢走了路边小孩的奶瓶。
可是这奶水与母亲的味道不同,尤纳斯闹着不喝,扎因想方设法喂他也都失败了。
于是他又想出了新招。
往冰箱里仅剩的冰块上撒糖,冰块变成了冰棍,尤纳斯爱吃,扎因自己也爱吃。
可总吃冰块也不是办法,扎因决定开始赚钱。
他所有的经验就只有父母走过的老路——制毒。
他开始熟门熟路地购买原材料,磨粉,搅拌,提纯,然后售卖。
不同的是,扎因的父母制毒从不避讳孩子,甚至还会叫他过去帮忙,但扎因制毒,会特别叮嘱尤纳斯离远点,「别过来」。
对于这样的买卖,扎因非常熟练,虽然过程中也挨过打,受过欺负和辱骂,但为了让自己和尤纳斯活下去,这些委屈在他看来都不算什么。
扎因赚了些钱,日子宽裕了一点,他有钱抽烟,也有钱给尤纳斯买奶喝。
可好景不长,一天回家,他发现自己的东西都被房东扔了出来,而他挣的钱也被拿走了。
一无所有又无家可归的扎因彻底崩溃了,他想把尤纳斯扔在街头。
可是他三步一回头,总是不舍得,不忍心,就算回去用绳子把尤纳斯绑在街上,也还是不放心留下尤纳斯一个人离开。
扎因曾碰到过一个商人,劝他把尤纳斯卖给自己,还承诺给尤纳斯找个好人家,好吃好喝,还能给他买新衣服。
走投无路的扎因,最终抹着眼泪找到商人,把尤纳斯卖给了他。
商人表示还可以帮扎因移民,离开这个地方,但这都需要证件。
于是,扎因又回了家。
好久不见的母亲见到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开心,也没有一点关心,上来就是一顿打。
不过这不重要,只要拿到证件,很快就可以脱离他们了。
可是,扎因没有证件。
不仅如此,回家后他才知道,自己最爱的妹妹萨哈在嫁人后不久就去世了。
得知真相的扎因毫不犹豫,转身就从抽屉里抄起一把刀,直奔妹妹的夫家。
一群大人们追在后面,可还是追不上。
妹妹的死,触及了他的底线。
于是回到了故事开头,扎因被判了五年。
在看片过程中,鱼叔最强烈的感受就是,饰演扎因的这个小男孩演得太好了。
看见妹妹裤子上血迹时紧张观察的神情——
知道父母准备把妹妹嫁出去时的愤怒——
无家可归后的迷茫——
送走尤纳斯时的不舍——
得知妹妹死讯后的决绝——
不敢相信十几岁的小孩子能有这样的演技。
甚至跟14岁时拿戛纳影帝的柳乐优弥有的一拼。
《我不是药神》的演员章宇曾在采访中说,自己被扎因的演技折服了。
他曾在《迦百农》的饭局上见过扎因一面。扎因很瘦,看起来比实际上小很多,而且饭局中间,扎因还偷偷钻到桌子底下解开了所有人的鞋带。
事实上,本片导演拉巴基为了展现故事的真实性,特意选择了一群真实生活类似于迦百农地区的人们来表演。
主演小男孩,就是导演拉巴基在当地街头发现的。
这位小演员的名字与主人公名字相同,也叫扎因,他2004年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后来沦为了难民。
自成为难民起,扎因就辍学了。
为了贴补家用,他还打了几份临时工。
当导演发现他时,他正在大街上和其他孩子们玩。
小演员扎因就是真实世界里的了另一个扎因,而我们这个世界上,小小年纪就受苦受难的「扎因」,不止他一个。
影片结尾,母亲到监狱看望扎因,她告诉他,自己又怀孕了,她说她希望这次是个女孩,然后给孩子取名萨哈——
「上帝拿走什么,就会再还给你,上帝把你的妹妹还给你了」。
母亲以为这样能让扎因好受一些;
可听到这些话的扎因心如死灰,说着「你太无情了」,站起来就走了。
他知道,新的妹妹如果出生,那只会再次重复萨哈的悲剧。
命运并不会因为重头开始而有所改变的。
于是,扎因决定起诉父母。
他曾说「生活就是一堆屎,不比我的鞋子值钱」。
他从小接受到的待遇只有辱骂、暴力和屈辱,听过最温柔的话是「你这个婊子生的」。
而他起诉父母的目的,就是叫天下没有能力养育孩子的父母不要生孩子了。
贩卖婴儿的商人曾对尤纳斯的母亲说过:
「你的儿子一出生就死了,连番茄酱都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可是你的孩子没有」。
不负责任的生育,等同于一场谋杀。
受罪的孩子从出生那刻起,就要承受无止境的痛苦,直到死去。
然而扎因的父母却无法理解孩子的指控。
法庭上,扎因的父亲说:
「我也是这样出生,这样长大的,我有什么错?」
母亲痛哭:
「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凭什么批评我?」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确实不是所有的因果都能够归咎于某一方。
痛苦是代代相传的。
而电影的意义,则是让我们生活在太平中的人看到,感知到边缘世界的存在。
了解了,才会有可能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得到拯救。
影片的最后一幕,是扎因拍护照时的画面,也是全片中扎因唯一一个笑容。
他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了。
现实中的小演员扎因,也因为这部影片获得了拯救——
在联合国的协助下,扎因和全家人共同迁居至挪威,从此远离了战火和贫穷。
这部影片至少拯救了一个扎因。
在外面的世界,还有更多「扎因」深陷泥沼,正等待被拯救。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独立鱼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独立鱼电影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