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那些爱用脏话骂人的老师,后来被原谅了吗?

作者:Vista看天下 来源:Vista看天下 公众号
分享到:

03-26


01

当老师破口大骂


当过学生的人如果有点自知之明,应该能想象得到老师有时候会被学生气得鼻子冒烟,甚至想把你骂个狗血淋头。


但如果真把脏话说出口,问题就绝对升级了。


就比如这两天引发轩然大波的“上海交大老师辱骂学生”事件——


该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老师倪某被曝,在学术交流群里要求自己的研究生无休止工作,斥责学生没完成任务,并伴有骂学生“垃圾,白痴,文盲,写的东西跟屎一样,你们怎么不去吃屎呢”等侮辱性字眼。



事情发酵后,该院系经过调查通报称,倪某“确实在指导研究生论文过程中存在言语不当、师德失范”的问题,将立即停止其教学工作。



校方的处理很果断,但舆论对这位老师的做法却有不同的声音。


有不少当事人的学生发声说,老师用词的确过分,但他教学水平高、平时接触也觉得人还不错。人都有复杂性,不至于就把他打成十恶不赦的恶魔老师。



还有不少网友完全支持老师的做法:大牛老师看到学生不成器、完不成任务,恨铁不成钢很正常吧,骂你两句怎么了?古话都说“严师出高徒”呢。



但也有很多网友认为,师德是原则性的问题。身为教书育人者,用侮辱性字眼贬损学生人格就是有违职业道德的。



而且,所谓的严格教学、激励学生一定要用粗鲁骂人的方式表达吗?答案也不一定。



有趣的是,网友们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争论老师骂学生的现象是否可以理解,却很少有人会对此感到闻所未闻。你基本不会看到有人惊呼:“天啊,竟然存在这样的老师?”


因为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我们从小到大都知道存在会用难听字眼辱骂学生的凶悍老师。


长达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遇到这样的人,好像也没什么稀奇的。



02

暴躁老师,在线骂人


如果说大学生与导师的关系已经逐渐接近了BOSS与下属的“雇佣关系”,那在更早的、老师对学生具有绝对权威的阶段,暴躁老师给人留下的印象可能更难以磨灭。


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自己的父母对老师的“许诺”:“要打要骂都随你,辛苦老师管教我家孩子了。”


写错题作业本被撕,书被扔出教室外,站在教室最前面被老师连珠炮似的花样骂,被教鞭敲头,一边挨骂一边被推搡……类似的粗暴行为,是很多胆小孩子的噩梦。



直到现在,类似的新闻也时有发生。


就在去年,广东东莞一小学二年级班的家长发现8岁的孩子变得脏话脱口而出,后发现孩子的语文老师经常在班上辱骂学生,对学生说出“垃圾”、“神经病”、“蠢猪”、“猪都比你聪明”等侮辱性话语。(来源:澎湃新闻)


也是去年,江苏盐城阜宁县某高中的老师周某点名学生到黑板前做题,做错了便把学生头部、身体打出淤青,还在黑板上写下“SB”字样,当着全班同学声称该生就是“SB”(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很多70、80后小时候自己也这么挨过骂,可能早已淡忘当时的感受。但自己家小孩现在如果这么受辱,感受想必又不一样了。


更何况,有些人是无法忘怀曾经在学校受辱于老师的感受的。


去年一则新闻曾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河南一33岁男子在半路拦下了自己曾经的初中老师,对其拳打脚踢,边打边说“记不记得你以前咋打我的”?



该男子自述称,他上初中时因为家里没钱没权,常被老师殴打、欺凌、践踏尊严。这份“仇恨”,被他一直记到现在。


打人视频引发争议后,该男子称愿向其他所有被伤害的感情的好老师道歉,却拒不向自己殴打的老师道歉。



教书育人、师生一场,这样的关系却最终沦为怨恨多年、以暴制暴,不得不说对双方而言都是一场悲剧。



03

让人又敬又“恨”的老师


尽管我们知道哪些行为理论上是“有失师德”的,但在中国严厉的应试教育现实下,有些事却难以那么对错分明。


很多人上中学(特别是高中)时,都会遇到这种老师——


他们通常教学经验丰富,在学校颇有资历。凶起来是真的很凶,言语中时常有粗鄙的脏话,痛骂那些犯错或是不争气的学生就像口头禅一样顺溜,丝毫不会考虑你的自尊心会不会受伤。

但是他们身上又有种中学生很憧憬的“江湖气”,对待学生的生活会有讲义气、温情的一面,让人觉得他是真的为你的前途操碎了心。



因为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激烈的高考竞争促成了学校军事化的管理,也注定会有这种严厉的教头。


他们就像监狱里粗暴的教官,拿鞭子狠狠地抽你,是为了训练你逃离这个监狱之后能有好的前途。

久而久之,这些“凶悍”的老师也化成集体回忆中的一种象征符号,带上了一些温情的色彩。

甚至那些曾经被骂得狗血淋头的人后来可能也不会记恨老师,回想起来还会感激老师把自己从不学无术的偏路上骂回来了。


中国学生在青春期的这种普遍经历,或许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上海交大的倪老师那些粗鄙的言语拥有“恨铁不成钢”的合理性。


追忆青春的常见论调↓


世上的确存在这么一种教导,或许当时折磨了你的心智,贬损了你的人格,可是客观上又促成了你抗住压力、激发出最大的潜能。


日后回想起这个人、这段经历,会混合着畏惧、叹服、释怀等等复杂的情绪,而不是单纯的记恨。


所以,“为你好”式责骂其实不仅只和中国亲子关系有关,在老师和学生的相处上,一样是个难解的死结。




04

错误的是“滥用权威”


也许是因为集体记忆的认同感,“过来人”们常常会拿自己这代人当初的忍耐阈值衡量他人的遭遇。


每当关于老师辱骂、体罚学生的新闻出现,只要其中的行为是大家上学时也遭遇过的,舆论就会忽略对与错的原则,出现不以为然的声音:多大点事啊?谁还没挨过这种骂啊?



甚至当如今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遇到了比以前更为复杂的新问题时,看客一句轻飘飘的“现在小孩真脆弱,怎么那么经不起骂”就给盖棺定论,堵上了应有的探索和反思。



这其实暗含了一种思维的怠惰:只要我承受过来的东西,就是没有问题的——


我挨过的喷现在的小孩也得挨,我觉得没什么的事情你也必须觉得没什么,甚至要顺应大流默认某些折辱谩骂都是成长中正常的、必须的东西。


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己所不欲,必施于人”。谁也无法替别人决定对某种伤害的承受力,却偏偏要用自己的经验和稀泥。




在这种问题上,与其拿个人经验给所有的矛盾冲突找台阶,我们更需要开始建立一种共识:


该警惕的根源,是对权威的滥用。


去年曾引发巨大争论的“广西百色蒋老师事件”,就是因为她的言行像是把老师这份工作干成了随意支配学生和家长的上帝。


据报道,蒋某因为学生家长在殡仪馆工作便对其家长职业歧视,孤立这个学生,还在家长群中放话我可以随便骂你的小孩:


你但凡对我有意见,我转身就可以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不公平对待你的孩子,你能奈我何?


她的做法扭曲了这份职业的目的,自行赋予了可以践踏学生尊严的权力并滥用之,必然会引起大众的声讨。



同理,当老师用侮辱人格的脏话对学生破口大骂,本质上也是默许了自己的地位凌驾于学生的尊严之上。我们形成共识的师德,其实是在这个层面上被破坏的。


反过来,一些现象同样值得重视。


教育是学校与家庭双方的合作,那么这种权威同样可以转移到另一端而导致关系失衡。


除了粗暴对待学生的老师,另一种极端的情况则是,老师也怕了粗暴的家长


新闻中我们看到过这样的荒唐事:家长因为给班主任打电话、对方在上课没及时接就心存不满,接孩子时和老师起了争执,还动了手。


有学生自己打了同学、和家人谎称自己挨了打,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先找到老师打了一顿。



诸如此类现象的存在,说明这样的家长错误地认为自己拥有“被服务”的权力,傲慢地认为老师就是孩子的老妈子,处于可以被自己任意支配的地位。


无论哪种对师生关系的扭曲,都是将教育的两端对立起来,让一方对另一方的权威感到恐惧又无可奈何,最终根本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教育是对知识和灵魂的向导,而不是建立在支配和畏惧上的不平等关系。


如果认同对教育的如此理解,那么有些现象尽管我们习惯了、经受过了,也不代表它就没有被重新审视的空间。



· END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或点击底部右下角的“在看”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阅读39921
举报0
关注Vista看天下微信号:gh_52a264d064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Vista看天下”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Vista看天下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