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有一个问题就经常在我脑海里徘徊:世界变化这么快,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落后?
以后的世界什么样,谁都无法准确预测。有人甚至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二会在未来从事目前尚未发明出来的工作。
这就给我们的教育出了个难题:让孩子学点什么,才会不落伍,真正受益一生?
01
你在培养A型孩子,还是X型孩子?
清华大学前校长陈吉宁曾提出过一个观点:
清华校园里有很多“A型学生”,但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X型学生”。
所谓“A型学生”,是指传统观念里的那些“好学生”,他们的成绩总是能得“A”。
而“X型学生”则与之不同,他们的成绩并不一定拔尖,但愿意承担创新风险,勇于尝试新鲜事物。
两者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创造力。
有这样一个小测试:
桌上有一张纸、一支笔、一杯透明液体,该怎么提醒其他人,这杯液体有毒?
A型学生可能会写一句警示标语,或者画一个毒物标示贴在杯子上。
而X型学生则可能会直接将纸揉成一团,或把铅笔折断扔进杯子。
后者的方法虽然看上去像是捣蛋鬼,但直接把液体弄脏,别人就自然不会去喝了,这样做其实更有效。
陈吉宁的观点得到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赞同。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米切尔·雷斯尼克,曾与陈校长有过一场对话,他提到缺少X型学生的情况不仅存在于中国,也是世界各国教育的普遍问题。
好在,创造力虽然没法教,却可以培养。
雷斯尼克的解决办法是,教给孩子们一种有创造可能的“游戏”,他们就可以像拿着积木一样,亲手把脑海里的想法变成现实,创造出此前不存在的东西。
这种特别的“游戏”,就是编程。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将信将疑的。在我的认知里,编程是复杂枯燥又高深的玩意儿,孩子别说学不懂,就算是学了编程语言,又能做出什么东西来呢。
没想到,很快我就被几个小孩子“教做人”了。
02
前些天,我看了一档名为《智造将来》的综艺节目,一个叫袁翊闳的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孩子来自广东中山,刚13岁,却已经做出了一个叫“小蓝”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它可以和人进行简单的问答交互,比如告诉你明天的天气,或者讲个冷笑话。
在节目现场,袁翊闳还画了一幅小蓝的架构图,其专业程度让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博士王孟秋惊呼:“有些东西是我博士的时候搞的!”
节目组还带着袁翊闳和另外两个小朋友到了四川大凉山,体验“变形记”。
谁知道,这几位编程少年不仅在当地学校客串起编程老师,还一不小心随手帮小同学们解决了好几个生活难题。
比如,村里的小伙伴每天都要早早起床喂鸡,袁翊闳注意到后,就想通过编程制作一个定时喂食器。
他邀请了喂鸡的小朋友一起加入,几个人围在电脑前协力完成了这个小发明,还根据每天投喂的频率和分量,做了进一步优化调试。
看到喂食器成功投喂的一瞬间,他们很激动地欢呼起来。
同行的女生万海妍也毫不逊色,看到小伙伴在烤火时被柴火熏得流泪,她利用带来的零件制作了一款家庭环境实时监控系统。
而另一位编程少年赵一舟,则在节目里展示了他制作的一款模拟电钢琴。
这两个孩子,一个12岁,一个才9岁,而他们用编程做到的事情,着实让我大为惊讶。
这几位编程少年,肯定是同龄人中的出类拔萃者,但他们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编程水平,其实并不是因为天才或偶然。
03
编程早已进入中高考。
去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已经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教育部去年公布的高中新课标里,编程和计算机思维已经成为了必修,浙江省更是率先试行把编程纳入了高考,南京市也把编程纳入了中考科目。
来源:自主招生在线
翻翻现在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满眼都是编程语言、物联网、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等不明觉厉的词汇。而遥想当年我们的微机课,学的却是“开始—附件—画图”!
时代进步之快,足以让人明白什么叫后生可畏。
正如我们今天无法想象一个不懂Windows的人该如何生活一样,二三十年后的我们的孩子,可能也无法想象一个不懂编程的人该如何生活。
其实,在少儿编程教育上,中国已经有些落后了。
朋友告诉我,几年前,英美等24个国家就设立了编程课程大纲,少儿编程已从兴趣技能培养进入了基础教育。
让孩子们跟紧时代,这很好理解,但很多人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些国家都选择支持编程教育的发展,难道以后的社会需要这么多程序员吗?
04
那些学编程的孩子,到底在学什么。
以前上学的时候,不少同学都有过类似的抱怨:学函数有什么用,背物理公式有什么用,我以后又不想当数学家、物理学家,只要买东西会算账、会换电灯泡就行了!
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可你转念想想:假如你没有学过函数,没有理解过物理公式,你还能理解投资的复利效应吗,还会选功率合适价钱划算的家用电器吗?
知识的意义,从来不体现在考试分数,而是对我们认知模型和思维能力的塑造培养。
第五季《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是否该支持能让全人类大脑实现一秒知识共享的新技术。辩手陈铭举的一个例子让我记忆犹新。
美剧《越狱》里,男主迈克进入监狱解救哥哥。陈铭发现,自己只注意到了囚牢、操场、犯人、狱卒……
而作为建筑专家的迈克,却看到了墙背后的所有东西:通风管道、下水管道、紧急通道……
他忽然意识到,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眼中看到的世界,可能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不同门类的知识,就像一扇扇门,往里望去,是一个个各有特色的平行世界。
如今,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对社会介入得越来越深,未来我们的生活一定是高度程序化的,没有编程思维的人,可能会像今天因不熟悉操作系统而无法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一样,与时代严重脱节。
正如学会写作,它帮我们提升了表达素养,并不一定要真去当作家或记者。
那些把编程教育普及化的国家,也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将来都去做程序员,而是让他们掌握一门在未来社会十分重要的表达方式。
就像袁翊闳等编程少年体现出来的,编程已经内化成了他们改变生活的方法论,成了可以随手施展的创造性工具。
也许有一天,这些学习编程的孩子会意识到,现在像游戏一样在屏幕上拖拽的图形和代码,其实就是他们通往未来之门的密码。
那么,不懂编程的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编程课程呢?
在这里,我要特别给大家推荐全国顶尖的少儿编程教育平台——「编程猫」。
张泉灵儿子就在编程猫学的编程,作为学员家长,张泉灵直言,为了孩子的未来,我特别推荐编程猫在线编程课。
没有接触过也不要紧,编程猫为洞见的粉丝准备了免费课程福利,原价258元的少儿编程课,限时免费领取,反正不花钱,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机会试试看呢?
立即扫码免费领取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洞见”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洞见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