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黑鸭近一年的日子不太好过。
3月27日晚间,周黑鸭(1458. HK)发布2018年度业绩报告。年报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营收32.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归属本公司所有人应占利润为5.4亿元,同比下降29.1%。
在门店开拓迅速的情况下,营收与利润双双下降,这是周黑鸭自2016年11月上市以来业绩表现最不理想的一份年报,也显示出周黑鸭在2018年的处境之艰。
净利暴跌30%
事实上,周黑鸭早在1月发布的盈利预警中提到,预期2018年归属本公司所有人应占利润将同比下降约30%。
截止去年12月31日,周黑鸭全国自营门店数量达到1288家,相比2017年的1027家,一年新增了261家店——但新开的门店却并未给营收带来显著增长,继2018年中报后,周黑鸭营收再次出现下降情况。
截图源自周黑鸭2018年报
年报中称,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电商业务。市场竞争加剧,令周黑鸭线上渠道收益降低,电商业务的收入从2017年的3.45亿元下降12.1%至2018年的3.03亿元。此外,销售成本上升7.5%,原因是原材料成本的增加、由华北加工厂引起的设备设施折旧增加和劳工成本上涨;为了支持业务扩张,增加人力使得行政费用同比上涨25.8%。
最大头的还是销售费用。2018年,周黑鸭的销售及分销开支达到10.82亿元,同比上涨14.1%,年报表示这是由于门店网络的大幅扩张导致租赁开支、广告促销支出上涨,门店下沉亦使得运输开支上涨。
多重挤压下,周黑鸭的2018年度净利润暴跌30%。频开新店,却赚不到钱——周黑鸭坚持的自营门店道路,如今遇到了瓶颈。
“沽空”背后,华中地区出了什么问题?
在发这份年报之前,周黑鸭还遭到了做空机构Emerson Analytics的“狙击”。
3月初,Emerson Analytics发布沽空报告表示,2018年第三季考察了周黑鸭华中地区的零售运营情况,该区域贡献总收入占比约54.2%。调查发现,在周黑鸭湖南及江西分店,店员时常“自行创造”购买记录,而当时没有顾客在场。Emerson Analytics分析了POS机上被打出后又立即取消的单据,认为这种方式帮助华中分店虚造了28%的销量。
此外,经实地调查后,该机构还对华中每店的日均销量、客单价等数据进行了质疑,认为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报。由此,Emerson Analytics认为周黑鸭去年实际纯利仅2.55亿元人民币,他们给予周黑鸭目标价2.4港元,较3月1日的收盘价3.6元低了足足33.5%。
周黑鸭随后于3月6日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并未将任何已取消订单入账作为销售,该报告完全误解了销售小票单号的运作方式,此外,该报告对零售业态有错误理解,样本规模也不足。
被沽空机构“盯上”的华中地区是周黑鸭的“大本营”,是品牌发家的地方,也是营收的重要支柱。
据2018年报的最新数据,周黑鸭在华中地区拥有562家门店,仅2018年就新增114家;华南与华东地区分别有230家和225家门店;华北地区近一年开店速度很快,新开64家门店,总数达到196家。
按收入划分,华中地区的营收则占总营收的60.2%,华南、华东、华北分别贡献总营收的14.5%、12.1%和11.2%。
截图源自周黑鸭2018年报
店照开,华中地区的销售情况却不太乐观。虽然新增了超过100家门店,但2018年华中地区营收为16.72亿,相比去年同期的17.04亿下降约2%。
在开新店的同时,如何留住客户、提升坪效,或许是周黑鸭目前最紧急的问题。
根据2018年报计算,2018年周黑鸭的单店销售额约为249.3万元,相比2017年的269万元下降了7.32%。
具体到每个地区来看:
2018年,华中地区单店营收约为297.5万元,同比2017年的380万元下降了足足21.7%;
华南与华东地区的单店营收分别为176.2万元和149.1万元,同比下降12.8%和17.6%;
去年扩张迅速的华北地区,单店营收从2017年的203万元下降21.6%至159.1万元。
对周黑鸭来说,华中地区无疑最能接受其产品口味的地方,但随着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完成,向三四线城市拓展的过程中,势必将遇到新顾客对高客单价的抵触与不适应。
由于采用固定克重的“锁鲜装”与真空包装,周黑鸭2018年的客单价达到了63.66元,与采用散装的绝味形成了鲜明对比——绝味的客单价一直以来稳定在30元以下。而在向华南、华东以及华北地区扩张的过程中,对新市场的市场教育成本亦很高。
坚定选择“直营”这条路以后,周黑鸭面临的困境很具体,也很难解。
End
虎嗅 • 2019「WOW!新媒体营销深度分享会」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虎嗅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虎嗅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