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苏轼:无穷丧,深深爱 |「为你读诗」

作者:为你读诗 来源:为你读诗 公众号
分享到:

03-28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丨第2077期

《木石图》,苏轼


  点击收听  ▾


 寻找那些诗意的古人,为今人采集样本 


苏轼:无穷丧,深深爱

为你读诗:朱卫东 | 主播


我们今天的人,都在讨论,人间到底值不值得,这是不是一个普遍“丧的时代”?很多人苦闷而抑郁地活着。但我相信,无论生活多么残酷,苏轼一定是那个最用力活着开心过好每一天的人


公元1097年,62岁的苏轼被贬海南。这是他人生第三次被贬,一次比一次远。在北宋,先皇有遗训,不许杀士大夫。但这样的流放,也是生不如死。数百位元祐大臣被打压,只有苏轼被贬得最远。


今天的海南,是一片投资的热土,房地产、养老、旅游业欣欣向荣。但一千年前,那是莽荒之地,常有毒蛇出没,更有瘴气弥漫。当地居民大多是黎族人,还没有汉化,过原始生活,让来自岛外的中原人士很是畏惧隔膜。


苏轼也害怕。启程前,他觉得自己凶多吉少。


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


到海南,苏轼首先想到找棺材,找墓地。死了葬身海外,家里不用来人。这不是写信,是在写遗书了。


还没来得及找棺材,生活上的麻烦已经让老年人苏轼焦头烂额。“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夏无寒泉……


那时的海南岛,不种稻谷,粮食完全靠岛外供给。当地人只吃芋头喝白水作为饮食。苏轼也只得靠此维持生活,很快就瘦骨伶仃。


在外省人看来,海南岛并不适合居住。夏天极其潮湿、气闷;秋天则阴雨连绵,一切东西都发霉了;冬天又雾气很重。恶劣的气候环境,折磨着苏轼的身心意志。


最难过的,是没有书看。像苏轼这样学富五车、嗜好读书的大文豪,找不到书看,无异于酷刑。苏轼就把随身带来的《陶渊明集》和《柳宗元文集》当作二友,翻来覆去地品读。


当地的县令张中欣赏苏轼,看他没有地方住,就借官舍给他,还送酒送肉过来。然而,好景不长。朝廷知道后,颇为震怒,把苏轼赶出官舍,也把张中革职查办了。


这么丧的人生,难免把一个正常人逼向抑郁和苦闷的死胡同。但苏轼没有。


在海南岛,他想到宇宙之大,人在其中,不过像一只蝼蚁,一根细草,自己好比从一个大岛换到了一个小岛,没必要感慨天涯无路可走。

    

还有未完的书稿。苏轼想着肩负的文化使命,又抖擞精神,鼓励自己“不能就此死去”。


他又快活起来。


在儋州,他发现了生蚝这种美味,激动得给儿子写信说:“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又千叮咛万嘱咐要儿子做好保密工作,不要让朝廷的贪官们知道,否则会蜂拥跑来海南夺食。


没钱,苏轼就把酒具当了拿来换钱,独独留下一个荷叶杯。他早晚摩挲,很是喜欢。他在很悲惨的处境下,也提醒自己好好吃饭,好好喝茶。


没有书,苏轼就写信求助惠州的朋友。朋友托商船寄来一千多卷书,他激动不已,把书搬到家里,一一整理。当地人都来围观,苏轼便把自己的家变成公共图书馆,对外开放,与他们共享读书之乐。


海南也缺乏笔墨纸砚。苏轼就自己做,为此还差点烧了屋子。他不烦恼,还自鸣得意,称自己做的墨,跟唐代著名的制墨工匠李庭珪所制的墨不相上下。


苏轼和海南的黎族人打成一片,寻友访客,在黎族人中间载歌载舞,顶着西瓜到处走,穿着庄稼人的蓑衣和斗笠,被妇女儿童笑话也不生气。


还有许多的小事,都是苏轼在海南做过的。那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知足常乐的苏东坡。那样的苏东坡,我们曾在他被贬黄州、惠州的时候,也无数次见过。


在海南,苏轼不仅写下无数佳作诗文,更做了许多帮助当地经济、文化的好事。


他带头劝学,劝农,让海南人不要迷信巫术,减少屠牛现象,将牛抢救下来耕地务农。苏轼还以年老之力,带头挖水井,让当地人喝上卫生的饮用水。如今,苏轼留下的一些水井仍在发挥着作用。


苏轼还兴办学校,给当地居民讲学,传播中原文化。办学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学子。其中,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海南第一位进士符确,都是苏轼的得意门生。从此,海南逐渐形成学习中原先进文化的风气。


苏轼曾写下一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其中,“一蓑烟雨任平生”被今天许多人津津乐道,并不断引用。


但今天的人,读苏轼的文字,如果忽略了他经历的苦难,以及每次面对苦难时的行动,就失去了感受当下生活的真实诗意。


公元1100年,宋哲宗驾崩,宋徽宗赵佶继位,朝廷大赦天下。这年5月,65岁的苏轼得到诏命,他可以离开海南了。


苏轼北上和儿孙终得团聚,而当年加害他,并把他流放到海南的章惇却被罢免了。这真是造化弄人。但苏轼并没有嘲笑这位昔日的敌人,他写信给章惇的儿子,要他照顾好父亲,还寄去一些药方,要章惇多保重身体,争取早日北归,与家人团聚。


苏轼是一个慈悲的人,不论对朋友,还是对政敌。他知道,哪有什么胜利可言,人只是宇宙洪荒中一个渺小的个体。不要放弃自己,也不要膨胀,人才能不迷失自己的内心。


回到亲人身边不久,苏轼就去世了。离世前,他总结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苏轼三次被贬的地方,也是他人生中最落魄的三段经历。在常人看来,这都是“丧”,是“人间不值得”的证明。苏轼却认为,这是他生命中的顶点,是最宝贵的财富。


失落处,也就是成功处。明白了这点,也就明白了苏轼的魅力。今昔不是对比,而是映照和温暖。在映照中,苦难可以转化,痛苦可以释放和升华


本期内容由「为你读诗」诗意生活研究院供稿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高妙,绘画也独具一格,尤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


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

留言:苏轼令你想起了什么?

苏轼是个茶饕,有诗为证: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首诗,是苏轼流放海南儋州时所作。为了好茶,他晚上跑到江边钓石上,深又清的江水也不怕掉水里用大瓢舀被月光照着的江倒进好像把月亮也贮藏了。回到家,生炉煎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翻滚,沸声似松林间狂风大作。


煎好后,他不顾空腹,连喝三大碗。茶香清澈醇美,妈呀,失眠了,只好坐着听打更的声音等待天明。


古往今来,这应该是写喝茶最生动传神的句子,道尽了茶的种种魅力,撩拨着苏轼,也撩拨着今天的我们。


茶,总是出现在关键时刻。比如苏轼所说:“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茶,也让苏轼懂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茶须好水。苏轼说,“精品厌凡泉。”任杭州通判时,友人送龙团茶和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一的庐山康王谷水,他激动不已,写诗道:“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绝景中人。”在天下第一水的倒映下,苏轼喜悦的脸,与水、茶一起,共成“三美”。苏轼还真有点臭美。


苏轼知道,喝茶要找对的人。不合适的人一起喝茶,仿佛坐牢。


有一天,天气很好,苏轼写信给姜唐佐,邀请他来喝茶。姜唐佐是苏轼在海南的门生,很得他的喜爱。


可是,信刚送出,又通知有官差要来约见,于是不得不取消品茶之约。但苏轼仍不死心,写信给姜唐佐说:“如果会见结束得早,你还能过来一起饮茶吗?”


茶有那么多学问,那么多讲究,太适合像苏轼这样的大文豪、大生活家了。


但到晚年,苏轼说:“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


朋友送来珍贵名茶,妻子不懂,放了姜盐进去。但苏轼没有责怪。他对茶的理解更宽容,就像对人生更宽容了一样。而茶,也从一种实际的用途和高低贵贱的品评中解脱出来,变成了由绚烂归于平静的人生况味。


因为苏轼也说过:“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


品茶,也是品味人生。

  

文 / 湘人彭二



▎新栏目「诗意的人」上线

「为你读诗」不仅读诗,更寻求诗意生活 

下一期诗意人物是王维,将在4月4日与大家见面


诗歌音乐 -


配乐分别剪辑自音乐人陈悦的《梅花三弄》和《妆台秋思》,以及戴亚的作品《归



▎诗意的朗读者

朱卫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新闻主播

「为你读诗」首席语言艺术指导 


▎特别推荐

经典诗词 | 温润朗读 | 精美讲义   

《让经典说话》全部8个专栏仅149元

 订阅后可永久收听


▎每日读诗

进入小程序,和朱卫东同读苏轼

还可以分享朋友圈,让更多人听到喔


▎更多诗意的人


▎明日预告

明晚(3月29日)10点,主持人、歌手金恩圣为你读诗人金南祚的作品《信》。

  


策划出品:Be My Guest「为你读诗」

知识产权法律顾问:金杜律师事务所史玉生律师 郑绩律师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李亚律师 王维维律师

本公众微信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为你读诗」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诗歌、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 点击 阅读原文,你会知道一个新栏目的诞生原因

阅读39653
举报0
关注为你读诗微信号:thepoemforyou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为你读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为你读诗

微信号:thepoemforyou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