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他们对离婚无所谓,所以我对结婚无所谓

作者:新周刊 来源:新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3-31

强烈给你推荐一个朋友,F小姐。


文青这个词被用烂了,可如果F小姐不是文青界的扛把子,我把名字倒过来写。


喜欢逛博物馆、美术馆,甚至要打飞的去看展。


你以为她只能谈艺术吧,其实衣食住行她都有涉猎,结果我跟她谈起摇滚和悬疑小说照样停不下来。


她爱好观察人间,老是看些社科、人类学书籍,或许能给你一个新鲜角度看世象、追八卦、聊电视剧。


如果你急需一个美学砖家来拯救生活品味,我建议你关注她。如果你对生活冷感,请到F小姐处接受治疗。


如果你想尝试用奇异的角度观摩这个星球,那就赶紧去排个号吧。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李银河曾经说:婚姻终将消亡。有点耸人听闻。

 

要是婚姻消亡当代都市会变成啥样?回归原始母系社会,想养孩子大家一起养?这么讲究私人财产权益资本的城市,真的好难想象,除非明天就集体跑步进入共产阶段,无论男男女女,都富得漏油,人们已经不需要再靠工作养活自己,养养孩子还可以算作个人乐趣。


▲via @Kaye Donachie

 

婚姻消亡,还早着呢,可人们确实没以前那么爱结婚了。想早结婚的人,还是早婚,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大学毕业就结婚的朋友。可不结婚的,也大有人在。


朋友阿Pan,觉得自己的生活挺好的,家庭条件也不错,爱好又多。本来妥协过,相亲过几次,但见过几个稀奇古怪的人之后就没兴趣了。

 

朋友希希,高中开始就贯彻不婚主义,长久以来致力于跟爸妈灌输独身思想,也算有那么点成效,过年时亲戚想介绍她相亲,她爸妈给拒了,说女儿会生气。从英国留学回来,在上海工作,正准备买房了。

 

还有Felix,旅行时认识的,经常一个人到处跑,平时却是个工作狂。为什么33岁还单身?他说到了他这个不缺钱的职位和年纪,很难找到和他旗鼓相当又心灵相通的对手


▲via @《面纱》


走到马路上哪个单身文艺青年没吟过两句: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李宗盛作词的《晚婚》2000年就出街了,可近两年才成为现象级单曲。

 

他们有一些是倔强式单身:尽管老想谈恋爱,可也不愿将就随便谈谈。有些则是悠闲型恋爱,恋爱谈了好久,人到30依旧不太想结婚。用我一个女生朋友的话来说,我觉得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呢,不想那么快养孩子。

 

他们不仅不爱结婚,连离婚都成风潮了。一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创下新低(从2013年以来环比下降),1010.8万对新人结为夫妻,380万对夫妻离婚。


另一组数据:将离婚CP和结婚CP进行数量比较,称作离结比,黑龙江的比率高达63%、天津市62%、吉林省62%、辽宁省54%、重庆市53%、上海市49%、北京市48%……如果就单个城市来看,似乎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人们越容易离婚。


《单身女性的时代》里写,前几年美国的单身女性的数量(包括无婚史的、丧夫的、离异的和分居的)已经超过了已婚女性。而且,34岁以下无婚史的成年人数量占到了46%,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上升了12%。


▲via @Kaye Donachie


夫妻只可以共患难,难以共富贵——还真的有点经济玄学的意味。想想我们前几辈人,经济不好的年代,通通以家庭为单位,节约成本,抵御外部风险。而现在的city boy city girl,没有必须对抗的战争和灾难,一个人也不是不能过,还过得有点滋润。

 

是什么变了?GDP变了,城市变了,产业结构变了。男人变了,女人也变了,不过似乎变得更多的是女人。

 

很多事业型女性不想结婚,借用台词以作单身宣言:钱我会挣,地我会扫,架我会打,饭我会做,街我会逛,要是有个男人,我还得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把他放进户口簿,我都嫌浪费一页纸不环保!

 

▲via 电影《弗里达》,


“大城市女性买房猛增”的新闻上了热搜。

 

某购房平台发布《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67724单房产交易里,47.9%的买家为女性,其中74.2% 女性买房时没有接受伴侣资助,45.2%接受了父母资助,29%全靠自己。单身女性购房者的比例,在逐年递增。

 

单身女性越买房,越觉得婚姻不是必需品。听过太多的婚姻惨剧:本来如花似玉的女孩,爱买买买、爱旅行、爱party,一进入婚姻先得自我阉割,那么丧那么浪,有没有点人妻的模样?

 

▲via 电影《弗里达》


爱情再谈三五年总是要淡的,有了孩子,还要进入短则两三年、长则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低潮,一边丧偶式育儿,一边眼看着肚腩日渐宽厚,感叹连健身房都没有时间去……有了小孩,每个家庭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子弹满天飞,随时准备着迎接婆婆的审视。周末?不存在的,不带娃配不配当妈?

 

女孩们倒不是因此就高举不婚主义大旗了,只是在遇到称心如意、肯刷马桶、一起带孩子的爱人以前,没有必要和谁凑合过日子。一个人买房子过活,也不是不行。

 

我的女生朋友阿月就深陷婚前焦虑症。她是西北人,一心想在广州发展,大学毕业没多久,就靠爸妈资助在广州郊区给了商品房的首付,靠工资还月供。

 

一个人供房真心累,工作累到原地爆炸也不敢轻易辞职,可她觉得有房子就是舒心,连谈恋爱都更理直气壮。比起要求对方在房产证上写上自己名字,一所自己的房子,更有安全感。


男朋友跟她求婚,她犹豫大半年不肯答应,这么早结婚干什么?自己也有房以后,婚姻根本就不是必需品。


后来阿月还是答应了男朋友的求婚。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还跟我们这群闺蜜说着最坏打算,如果以后走到必须分开的那一步,我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via @Kaye Donachie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是更爱自己的。办公室男同事小王称当代年轻人谈朋友是“自恋博弈”。一堆男男女女,各自条件不怎么样,我看不上你,你也看不上我,因此都单着。

 

我倒比他更乐观一点。我们的独身子女时代、商品经济年代,早就决定年轻人必定更尊崇个人主义,更关乎个人选择,也更在意舒适、快乐。但这不等同于自私。只不过我们想在爱情和婚姻里,还能保有个人空间,想爱人,还想爱己。

 

像阿月的恐婚症,无非也就是怕那些世俗的琐事会将自我杀死、将爱情枪毙。


她们也不忌惮谈离婚,婚姻跟爱情一样可以随手拜拜。


▲via @Kaye Donachie

 

现代城市是方便单身的城市。一个人也能活得舒服、便捷。我看我的连续剧,你玩你的杀鸡局。吃饭有外卖,天冷有猫狗。哪怕你怕老年孤独,也可以花笔钱去找代孕,现在还倡议单身父母的孩子自由上户口。

 

但说句老实话,爱情依旧是我们渴望的东西。

 

我们依旧继承传统,可也同时在反思传统,盲目遵循,会不会扼杀一部分人性?我们强调自由,不想被群众的价值观裹挟……我们并不是要杀掉婚姻,只不过想要更好的爱情的形式。

 

▲via 电影《面纱》


前几天还看到有人写,我们还没结婚,就已经写好了离婚协议。听起来貌似挺冷酷、自我的,认真细看,却是另一种温情。女方相信爱的重要前提是自由,一纸婚约只能确保他们成了经济共同体,并不能保护爱。如果有一天没有爱想要分开,他们可以凭着这个协议,减少对各自的伤害,最起码规避经济上的纠纷。

 

我们在做着理性的抉择,却想傻傻地相信爱是有可能罗曼蒂克的,祈求它能够不被世俗的小事左右和改变。这种愿望太纯粹了,想要实现难度太高了,所以更害怕婚姻——它原本就不是浪漫的,它是一种理性的、机械的外部协议。


▲via @Kaye Donachie


长久以来人们都以为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我想,它不应该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

 

形式不是重要的,相爱和相处才重要。

 

而对于生活来说,婚姻也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其中一个标志,但它不应该太消耗、损耗一个人本身的特质、自由。最好的婚姻应该是,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via电影《巴黎,我爱你》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阅读39013
举报0
关注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周刊

微信号:new-weekly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