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源‘3·29’森林火灾:专访救援机组
沁源“3·29”森林火灾前线扑救指挥部设在位于沁源县郭道镇的沁源县森林消防大队,2日早7点50分,山西晚报记者再次驱车赶赴扑救指挥部了解目前的扑救情况,并对参与此次扑救任务的直升机机务人员进行了采访。
3天13架直升机飞168小时
沁源县森林消防大队与沁源县第二中学紧挨在一起,部分参与扑救任务的直升机便停在这两处的操场上。山西晚报记者看到金笠通航的陈毅林时,他正在操场边安静地站着,等待新的命令。这天早晨6点多,他已经飞行了一个半小时,察看火情状况。东边烟比较大,中线已经无明火,主要对最北端的景凤乡察看了一番。原计划9点继续执行飞行灭火任务,但是天气条件却导致所有的直升机都无法升空,因为空中烟霾太重,垂直能见度只有50-100米,大家暂时原地随时待命。
陈毅林说,这几天很少跟人说话,大部分时间都在飞行,说话的内容最多也就是飞行期间的相互沟通。记者看到他右手手指裹着创可贴,他说是这几天在机上沟通时,摁键过于频繁,食指磨出了水泡。
在沁源县第二中学操场,“3·29”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组副组长,山西省航空产业集团总工程师郭福林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沁源县“3·29”火情发生后,空中灭火目前租用有13架飞机,其中10架直升机、3架固定翼飞机,主要是来自陕西森林防护站以及全国其他一些通航公司,新疆、山东、陕西包括山西当地的一些直升机也赶来灭火。从3月30日开始灭火,空中扑救作业截止到2日上午共计飞行了168小时288个架次。
4月1日受气象影响,北风转成南风,2日早6点多,利用成功集团通航的三架“画眉鸟”直升机,带着有阻燃剂的液体从长治机场起飞,到火灾现场的北端飞行,从空中打阻燃剂以形成隔离带防止火情蔓延。上午7点偏东区域全部笼罩在烟雾中,能见度不太好,100米的高度以后就几乎看不到地面了。早晨7点两架勘察机飞出去之后又全部返航,特别是水库的上方全部是雾气,飞机没有办法下去取水。只能等到烟霾情况缓解,扑救火灾的直升机会争取在第一时间进行取水和扑救。
最危险的时候距离火焰只有20米
在沁源县第二中学操场上,共停着四架等待飞行命令的森林防火直升机。新疆通航的机长冀方辉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他在3月29日下午接到了命令,连夜做了灭火准备,3月30日上午便从陕西黄陵转场来到了沁源县,接受前线扑救指挥部的命令,根据下达的任务展开作业,每天早5点到晚7点,全天候待命,只要条件允许,立刻就会起飞。目前飞行时间达到了21小时,共飞行60架次,吊水总量达到150吨,每次吊水重量为3吨。
谈及此次沁源县扑救工作,冀方辉说,他参加过大小兴安岭以及吉林敦化等地的森林灭火飞行,但是沁源县的情况特殊,这里山势险要,风向变化快,对飞行影响很大。取水点距离很近,基本两三分钟就能到达,这样多架升空的直升机在空中不容易错开,最多的一次有9架飞机同时在空中飞行,而且水库的两侧山崖陡峭,这对飞行安全都有影响。冀方辉说,直升机吊水灭火处于上风头时,灭火效果最好,这几天执行任务时,距离火焰最近的距离,只有20米左右。飞机在低空飞行的危险性非常大,要特别注意浓烟和夹杂着带火星的杂草,防止这些物质对发动机产生影响,造成进气不良。扑灭火情中,越接近火焰效果越好,可是靠得越近也就越不安全,这就需要飞行员的技术非常好。
参与沁源“3·29”森林火灾前线扑救飞行任务的飞行员中,有一位被中国民航局授予过“功勋安全奖章”,已经69岁的马德池机长。中午12点时,天空能见度逐渐好转,马德池机长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虽然自己69岁了,但是每天飞行8小时,连续飞行一周都没有问题。这次在沁源执行飞行任务,主要是培养一些年轻飞行员。面对此次地形复杂、山势险要的情况,他有丰富的经验,能够给其他飞行员足够的技术指导。
中午12时许,气象条件好转,直升机开始陆续升空展开扑救工作,到晚上6时许,山西晚报记者在前线扑救指挥部看到几架直升机陆续返航,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机长陈毅林发来微信告诉记者,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明早还会出现大雾,不过他们依然会在早晨六点多待命。
15000余人奋战在扑救火灾一线
4月2日,沁源“3·29”森林火灾前线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天北线东段仍然有明火,但火场围控之势得到巩固,隔离带在全线打通的基础上正迅速加宽,并设立了水池、消防带等防护措施。前方正有15000余人的扑救队伍分批次连夜奋战,分段双向作业。首先歼灭西线明火,将火势全部控制在内线基础上,北线参战队伍已扑灭火线合计22公里,进一步压缩了火场空间。
前线扑救指挥部按照“先控后清、科学组织”方针,合理调度国家森林消防救援队,集中专业力量和优势,由工兵配合打出通路,延长飞机作业时间、增加飞行频次,强化空地协同,全力攻坚火点,力争火势不超出布控区域。
飞机、消防车辆、灭火炮、挖掘机、推土机7台、装载机等机械设备,从空中到地面全力展开扑救。前线指挥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为使已经扑灭的区域不复燃,扑救力量加强了监测点监控及空中侦察,实时掌握火情。部队官兵、森林专业防火队员、地方消防力量、民间救援力量、地方有扑火经验的干部群众,在专业队员指导下正迅速跟进,有序开展火场清理工作。
到晚上8时,山西晚报记者离开前线扑救指挥部时,所有人依然在忙碌,火情前方更是要抓紧夜间风势微弱的气象条件,展开攻坚战。很多在前方扑救的人员已经三四天都没有下过山,甚至是没合过眼了。
在沁源县“3· 29”森林火灾发生后,4月1日下午,“平遥国际电影展”特地向沁源捐赠一千箱,共两万四千瓶瓶装水的物资。
对于此次物资捐赠,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平遥电影宫副总经理侯晓栋,他对记者表示,贾樟柯导演一直在持续关注沁源森林火情的进展,1日下午,贾樟柯打电话给他,表示作为企业应尽到社会责任,“平遥国际电影展”一定要出一份力。公司决定,捐赠出企业储备的一千箱饮用水(共两万四千瓶瓶装水)运往沁源安置点。
“从下午接到贾导电话,我们就着手准备,联系运输车辆,平遥电影宫晚上9点下班后,所有的男员工留下开始装货。”侯经理说。这一千箱水装车一直装到第二天凌晨3点钟,其间,虽然身在北京为筹备其他事情而开会忙碌,但贾樟柯还是不断打电话询问事情的进度。协调对接后,2日早晨6点,两辆大货车从平遥电影宫出发,赶往沁源县王陶乡百草村百草小学,“我们有四位同事押车一起到了现场,他们从1日下班后,整晚就没有合过眼。直到完成了这次任务。”在2日上午9点多,这两大车来自电影宫的捐赠物资,被顺利地移交到了安置点群众和消防官兵的手中。
山西沁源‘3·29’森林火灾:防疫部门对安置点进行消毒
沁源县第二中学还是此次安置村民最多的一处地方,安置在这里的全部是景凤乡的村民。景凤乡便是此次火情的北线,目前尚未出现着火点,也正是严防死守的重要区域,因为景凤乡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
2日上午10点左右,沁源县文化法律宣传宣讲小分队已经来到这里,为临时安置在这里的村民们进行表演。趁着村民们看表演的空隙,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抓紧时间对安置村民的教室进行了消毒和杀菌。防疫部门先是对走廊等公共区域喷洒了消毒液,然后又用2台紫外线杀菌机,对7个作为安置点的教室进行了杀菌,卫生局同志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样的消毒每天会在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两次。
教室改为了临时居住室,屋里有折叠床和基本的生活物资,黑板上写着负责人具体来自哪个村,姓甚名谁,联系电话,便于及时为村民们沟通解决问题。据总体负责这一安置点的沁源县妇联主席马丽说,最初来到安置点的村民一共1040人,目前只有近500人还在安置点,另外500余名村民已经分别投亲靠友,离开了这里。
学校的教学大楼里的暖气片依然温热,看完演出的村民靠着暖气片等待教室内消毒完成。记者看到一位眼睛微红的中年女人从走廊进来,于是跟她攀谈起来。她是景凤乡梨和村的妇联主任,叫杨骏英。3月30日凌晨她们村的村民开始撤退,凌晨4点多第一批人撤离,6点左右最后一批村民离开,她是最后一批离开的。她说家里只有5间土房,丈夫去年过世了,女儿在太原做生意,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在安置点。闺女知道她撤离到郭道镇的安置点后,来看过她,但是作为村干部她不能离开。问及梨和村其他村民的财产以及家畜情况,她说,“我们村400多人,有100多户人家养了牛,不过都不多,最多的农户家也就是四五头。这两天村民们最担心的就是家里的牲畜没有人照管,没人喂。这时候人都安全就行了。”
景凤乡景凤村70岁的杨成义老汉靠着暖气片,乐呵呵地跟记者聊天。他说,他们村距离安置点34公里,撤走的那天,看不到山火,但能看见有烟飘过来。天不亮,才4点多,他和老伴两人就到安置点了。杨成义说,自己有两个女儿都在沁源县城,听说景凤村撤离后,闺女们来接他们老两口去家里住,可是老汉不愿意,他说在安置点更自由,全村人住在一起,大家还能聊聊天。杨老汉的好心情能轻易感受到,“晚上睡得香,白天还有人来送爱心”。当问他担心家里过火不,他很乐观地告诉记者,那么多官兵都上去了,烧不过去,不用操心。
你想象中,现在的沁源是什么样的?
伴着如血残阳进入县城时,我以为会看到紧张的面孔,会闻到呛人的烟味,可是打开车窗,听到的却是街边店铺欢乐的音乐,看到的是湛蓝的天空;
夜里探访撤离家园的村民安置点时,我以为会看到愁苦的面孔,会听到无助的抱怨,可是进入实验小学的体育馆,听到的却是沁源秧歌,看到的是读书的孩子;
连夜赶到离县城半小时车程的总指挥部,我以为会被层层盘问,会不知该找谁问问情况,可是我们刚一下车就被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一个接一个地交接着,不到三分钟就找到了组织,还人手抱着一件崭新的军大衣。
我们临出发时,家人朋友一再提醒,一定带点吃的喝的,结果来了以后发现,最不发愁的就是吃的喝的,到一个地儿采访,第一句话都会问你吃了没?街边的免费餐点也不间断供应着热乎乎的饭菜。
所以,当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这个世界,你会对它有超出经验的再认知——以为的,和真实发生的,可能就像两个平行世界一样的存在。
所以当我们采访村民时,人家乐呵呵地说,政府招呼得我们可好了,每人都有床有被,天天一盒牛奶一个苹果,给量血压给宽心,还天天有爱心人士来演节目,孩子来叫,不想去,我们一个村的都住一起,老兄弟在一搭可说不完话……
我们一听,傻眼了,这咋心大成个这呢?
问人家,你不担心家里的牛啊猪啊?
有政府呢!
他笑着说。
我看着他,眼前却闪现出这一天一夜我见过的那些穿梭忙碌的人,那些熬得满眼通红声音嘶哑的人,那些通宵作业挖隔离带的人,那些举起水带冲向山头的人,那些站在大风里扒拉着米饭的人……
我跟他说,明天,我替你回村,看看你的牛和猪。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燕 李雅丽 张洁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续光
视频拍摄: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续光 王晋飞
杜金栋
视频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江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薛旭杰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山西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山西晚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