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注意】这道时令菜,小伙连吃两天,口吐鲜血!很多人都爱吃!

作者:广东卫生信息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公众号
分享到:

04-04


然然带你看

眼下正是各种春笋上市的季节,鲜美的春笋让人胃口大开。不过肠胃不好的人,可一定得小心!26岁的秦先生连吃了两天油焖笋之后,感觉胃不舒服,当天下午居然吐出一滩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自武汉晚报、宁波晚报、长沙晚报、健康有约及网络等


真没想到吃个春笋居然会胃出血,幸亏治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家住宁海的秦先生心有余悸地说。



原来,两天前的中午,26岁的秦先生连吃了两天油焖笋之后,感觉胃不舒服,当天下午居然吐出一滩血。他赶紧前往医院就诊,结果查出胃出血和胃溃疡。


每年雷笋和春笋大量上市时,宁海县中医医院消化内科都会收治到不少因吃笋而住院的患者,今年也不例外。“其实正常人吃少量笋不仅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有益于健康。但是一些患有胃病的人,一定要慎食,因为春笋是一种比较难消化的粗纤维食物,吃多了容易破坏胃粘膜。”宁海县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春伟说。



王春伟医生建议

以下三类人要少食、慎食春笋


1. 消化道功能不好的人


平时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胃痛、胃不适的人,或者已经检查出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


2. 有胆囊疾病的人


不适宜多吃,吃笋容易刺激胆囊分泌过多的胆汁,且笋中含有难溶性的成分如草酸和鞣酸,易形成草酸钙,对尿道、肾、胆结石患者不好。


3. 老年人和儿童,以及大病初愈的患者


由于消化功能不好,所以尽量少吃笋。






春天万物复苏,

当季的美食数不胜数,

这对于“吃货”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

类心于春笋,这些东西也不宜多吃,

而有些东西,更不应吃用。


野生菌类进入生长旺季。

人们在郊游踏春时,

喜欢采些野味,

全国各地相继出现

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

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

大家采食野生菌一定要谨慎。


据往年监测数据统计,灰花纹鹅膏菌是近年导致长沙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最多的剧毒蘑菇,生长旺盛期在6月,最早4月即可出现。


而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广东地区头号毒蘑菇——白毒伞



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的致命白毒伞,本尊是这样一朵看似“纯洁的小白菇”,实际却是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


致命白毒伞与一种名为鸡枞(又称三八菇、鸡肉菇)的食用蘑菇颇为相似,容易被误采而出现食物中毒。



毒蘑菇并没有在脸上贴着“有毒”两个字,

却常常长了一副“无辜相”。

那么还有什么是我们日常要注意的呢?

铅绿褶菇是常见的剧毒蘑菇,在广东省的农村、山区分布较广,通常在夏秋季雨后的草坪、蕉林土地上群生或散生,其普通的外形和生长环境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极度相似,容易被误采误食。

铅绿褶菇具有毒性,其所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有些具有类似白毒伞的毒性,进食量大时也会致命,是近年省内引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的种类之一。

奥米粉褶蕈是近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毒菇,值得注意的是其外形与著名的野生食用蘑菇蚁巢伞(荔枝菌)极度相似,因此被误采误食的可能性较高。由于该品种被“新”发现,其可能引发的中毒症状等目前仍未完全明确,但曾出现食用后引起肠胃炎症状的案例。


预防
1
拒绝“土方法”辨识毒蘑菇


蘑菇的生长种类多达万种以上,部分有毒的蘑菇和可食用的蘑菇在外形和普通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即使是专业人士也要通过对菇类的外形、显微结构、DNA等多方面特征结合分析,才能准确地鉴定蘑菇的种类和毒性。



仅凭借肉眼观察或所谓流传的“土办法”来辨别野生蘑菇的毒性,非常不科学。


2
谨慎购买混杂的野生菇菌类食物


到国内外山区景点旅游,切记不要在路边摊档购买一些散装的、混杂型野生蘑菇回家食用,尽量到当地正规的商店购买有预包装的商品,建议选择包装中只有单一品种的食用菌“纯品”,如购买的是“杂品”,夹杂毒菇的几率就会提高。



3
不要轻易品尝罕见菇类菜式


为招揽顾客,有的餐馆会推出一些市场鲜见销售的“新品种”菇类菜式,如“野生XX菌片”、“野生X花菌”等。由于蘑菇种类多,生长环境也复杂,也有可能混杂了其他一些有毒的蘑菇,会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对于这些“新奇”的蘑菇类菜式,建议不要轻易品尝。



编辑:赵然然  责编:陈广泰


春笋虽好

但也要注意食用哦~

猜你喜欢

【55年蝶变之路】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打造皮肤医疗高地,建设专科医院标杆

【吓人】踏春归来视力猛降到0.1?!最近一大拨人被它坑进医院

【提醒】高三女学霸名列前茅,剃了寸头“庆祝”,医生却说:有病!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点个“在看”让你身边的吃货知道!

阅读39268
举报0
关注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号:gh_4ea00880e1a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东卫生信息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