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似乎给清明节绘了一笔伤感的基调。提起清明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扫墓祭祖,缅怀故人。
其实在古代,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还有万众踏青、郊游、戴柳、斗鸡等多种活动。那么,你可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古人在清明节可有假期?他们是怎么过的?一图了解↓
放眼古今,尽管清明的含义不断变化和丰富,但清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却早已根植进了中国人的内心。无论是孩童老人,还是乡人游子,每当清明时节,少不了的,永远是对先贤或英烈,无尽的缅怀和思念。
这就是清明,
一个农历的节气,
一种情感的寄托,
一份文化的传承。
一炷香,一叩首间,
中华文化最纯然的内核,
就这样得到了坚守与传承。
▌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网、北京晚报、王弘力《中国古代风俗百图》、大话熹游·清明
更多新闻
监制/杨继红 主编/张天宇
编辑/李婷婷 陶静怡
©央视新闻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新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