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以侨引智,从国际合作中谋创新!“大湾区时代”,江门该如何打好“侨”牌?

作者:新财富杂志 来源:新财富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4-07



编者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落地,纲要突出科技引领,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业中心定为重要方向。湾区各政府和创新创业企业皆已在行动中,为一探这个世界级城市群,证券时报联合人民日报、人民网推出“走进大湾区”系列报道,带你走进湾区城市,读懂各地的发展。


源:证券时报网(ID:wwwstcncom)




01

访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


作者:吴少龙


江门,因侨而立、因侨而兴。数据显示,祖籍江门的侨胞约有400万人,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民间有“海外一个江门,国内一个江门”的说法。凭借着丰富的侨胞资源,江门在改革开放初期迎来飞速发展。


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作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拥有优越区位、广阔开发腹地的江门,正在描绘一幅全面开放的美好蓝图——坚持开放带动,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蓝图已绘就,逐梦惟有笃行。围绕交通、产业等方面,这座广东老牌工业城市正在打造珠江西岸的“超级链接器”,致力成为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近日,人民日报湾区行采访团专访了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林应武全面阐述了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思路。他表示,江门有信心有决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重大机遇面前,利用好自身的资源,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蓝图,广泛团结和动员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以时不我待、闻鸡起舞的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力争把江门打造成为大湾区新的增长极,为大湾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民日报广东分社社长刘磊(左)采访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 (宋春雨/摄)

大湾区建设提供了三大重要机遇
▲▲▲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提出,给江门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林应武:当前,江门正处于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发展需要机遇,大发展更需要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江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结合世界级湾区发展的规律,我认为这些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是为江门提供了15-20年黄金发展期。纵观全球,世界超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目前世界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湾区”,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湾区,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从国际三大湾区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成熟的湾区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经过30多年的合作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城市群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要建成世界第四大湾区,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央提出,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这意味着江门未来将有近20年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黄金机遇期,力争实现大的飞跃。

二是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要素支撑。湾区经济具有创新引导、宜居宜业、集聚发展、区域协同等显著特征。从世界三大湾区发展情况来看,湾区城市群内交通极为发达,紧密相连,湾区内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了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城市间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造就出极具价值的经济发展环境。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宣布大桥正式通车。大桥的开通大大缩短了香港、澳门、珠三角西岸城市三地时空距离。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城市全盘皆活。最直观的效应是人员往来更频繁。可以预见,未来大桥对珠三角西岸城市发展的拉动效应将更加显现,促进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便捷地进入江门,为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

三是为江门更高水平开放提供新路径。高度开放是湾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从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进程来看,它们首先依赖自身资源和港口,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加快向湾区聚集,实现产业升级,最终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大潮,形成高度开放的经济结构。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江门可通过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利用香港、澳门的开放平台优势,探索与港澳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吸引力,使江门成为拓展“一带一路”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的枢纽节点,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立足实际、找准发力点 打造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

记者:东西发展不平衡是大湾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江门作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在这方面该如何作出贡献?

林应武:解决珠东珠西发展不平衡是当下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比较迫切的难题之一。江门要立足全面融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努力成为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一是全力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湾区对外联系新通道。湾区建设,交通先行。近年来,江门把交通建设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突破口,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开展了投资超千亿元的交通大会战。我们建成了广中江高速、江顺大桥、江门大道等一批连接珠三角核心城市的快速通道,开通了连接粤西的江湛铁路,启动了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大湾区交通融合与要素流动提供了新动力,也为江门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交通大会战,通过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打通承东启西的高快速路网、积极参与粤港澳世界级港口群建设等,加快形成互联互通、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大交通格局,更加凸显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区位优势。

二是加快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为大湾区产业共建和协作提供高质量发展载体。江门拥有全省最大的经济区——大广海湾经济区,总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适宜连片围填海面积达170多平方公里,是珠三角唯一可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区域,目前整体开发强度仅7%,发展空间广阔,生态环境良好。套用雄安新区的标准来说,就是符合“现在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接下来,我们力争把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成为突破改革开放深水区的试验田、“一国两制”框架下资源要素整合发展的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三是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拓展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空间。其中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去年,我们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优势,对接制造强省、创建珠三角“中国制造”国家级示范区方案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等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塑造产业新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江门发展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经济总量较小,2018年GDP为2900亿元,在大湾区排位靠后;发展质量不高,传统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较高;交通枢纽功能不完善,至今没有直接接入国家“350公里”高铁路网,民用航空机场、通用机场建设尚处空白;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有待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差距较大,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仍显不足。接下来,我们将集中用力,加速补齐这些发展短板。

引侨智 聚侨力 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
▲▲▲

记者:“侨”是江门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之一,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江门该如何打好“侨”这张牌呢?

林应武:江门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哺育了明代大儒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等一批著名人士,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以及侨乡建筑、历史名人等为代表的“侨”文化,是江门市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祖籍江门市的华侨、海外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约有400万人,分布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港澳台同胞约170万人,堪称“海内外两个江门”。

未来,江门将积极与港澳开展民生领域合作,力争把江门打造成湾区内宜居宜业宜养优质生活圈的示范城市。在拓宽就业创业空间方面,江门将依托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澳葡青年创业园、珠西创谷、粤港澳大湾区海外青年创业基地以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平台,设立侨创基金,为港澳青年提供技术创新、创业孵化、企业融资、创业培训等服务,引导更多港澳投资者回江门投资创业。

目前,江门还计划与澳门在银湖湾滨海地区成立一个江澳试验区。银湖湾滨海地区位于大广海湾的核心区,控制区面积约340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该地区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水陆交通便利,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有较好产业配套支撑。围绕“国家利益、港澳关切、江门优势”,江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银湖湾滨海地区与澳门探索跨境合作平台模式创新,采用双方共同规划、合作开发或者澳门主导开发、双方共同管理和运营的模式,形成紧密合作、融合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目前已委托国家级智库开展合作模式研究。

在文化交流方面,近几年,我们携手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成功举办了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暨中国侨都(江门)华人嘉年华活动;举办了六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切实增强与新生代华侨华人的血肉联系;举办了《少年中国说》粤港澳台暨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诗词大会,受到港澳社会的一致好评。接下来,我们将巩固与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交往联系,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联合港澳开展岭南文化、广府文化、侨乡文化研究、保护和科学开发,继续办好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少年中国说》等品牌活动,不断加强与港澳的文化交流。

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科创金融商制齐发力
▲▲▲

记者: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科技创新是其未来的主攻方向,也是其肩负的重要使命。在这一方面,江门将会有什么动作呢?

林应武: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行动,2018年江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增长70%,增速连续两年排珠三角第1。我们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争取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60%。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国家重大科学装置江门开平中微子实验站建设,谋划打造中科院·中国江门国际科学小镇。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人才准入条件,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全市“一盘棋”统筹解决好人才关心的落户、子女入学、家属安置、住房安居等问题,让人才无后顾之忧,营造“来了就是江门人”的浓厚氛围。

接下来,我们还将积极参与广深港科技走廊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人员往来畅通、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科研仪器设备通关便利,支持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形式,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相互融通。重点推进五邑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大力引进港澳、深圳、广州科技研发成果。加快建设总投资280亿元的江门人才岛项目,力争打造立足珠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主题特色产业园和人才基地。

记者:金融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为实体经济造血输血,江门又该如何充分利用金融的助力,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呢?

林应武:近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组建江门农商银行列为辖内金融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

江门农商银行由新会农商银行、融和农商银行合并组建,过去,两家农商行各自为政,其中,新会农商行当时资产规模大概400多亿,融和农商银行资产规模大概300多亿,两家加起来资产在800亿左右,通过整合和一些资产注入重组、再扩资,目前江门农商行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位列全省农商行前6位、全国农商行前30位,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大大增强,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研究筹建江门华侨银行。江门是华侨之都,华侨就是江门最好的资源。对于筹建江门华侨银行,港澳的很多企业家都很感兴趣、很有信心。我们将一步步稳健推动。

记者: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江门起步较早,但后来发展势头变慢了,面对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江门该如何在体制方面进行改革,重新焕发活力呢?

林应武:江门是最早参与改革开放的地方,也是最早取得突破的地方,但是由于发展当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来越来越保守了,错失了机会。现在新的机会、第二次创业机会来了,我们要吸取教训,把原来改革开放过程中珠三角的一些成功理念捡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

近两年,江门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两无两藏”,多项改革工作成效显著,获得了中央和广东省的肯定。比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和督查激励;成为全国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试点市;“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经验列入全省复制推广清单;在全省率先建成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数字政府”综合改革成为全省试点。同时,我们相继出台了小微双创“1+15”扶持政策、“人才强市十四条”、“民营经济十二条”、“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十二条”、“实体经济十条”等政策。这些举措,推动江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截至2018年年末,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19.29万户,增长200.16%,主体总量达47.5万,在全省排名上升至第6位。

江门将以时不我待、闻鸡起舞的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力争成为大湾区新的增长极,为大湾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02

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下的江澳合作模式


作者:吴少龙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地市场的深度对接。

2018年7月,广东省公布实施《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协议重点提到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统筹协调机制,协商解决存在问题,推进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

然而,由于粤港澳三地金融体系、监管制度有所差异,导致金融领域改革进展缓慢。因此,要想实现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深度对接,就需要突破制度藩篱。

事实上,江门早与澳门在金融领域展开良好的合作,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粤澳金融合作的“江门特色”,助力区域经济区建设。

首个与澳门签订 金融合作协议地级市

2015年6月25日,江门市金融局与澳门金融管理局在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签署《关于加强江澳金融合作的备忘录》,就加大江澳两地在金融领域合作达成一致。

这也标志着,江门成为全国首个与澳门签订金融合作协议的地级市。

备忘录提出,发挥两地金融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和支持两地金融机构对江澳现有及未来合作重点项目的建设开发,提供项目融资、债券发行、工程保险等金融服务。

江门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曾锦俊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江澳金融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江门银行机构与澳门银行机构合作,通过全口径外债业务、投注差业务为江门企业向澳门银行机构融资;二是江门银行机构通过同业存放吸收澳门银行机构资金。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江澳两地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江门和澳门两地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融资等金融业务,推动信用评级国际化,促进两地金融业的持续合作与健康发展。

2018年6月,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亲自到江门,肯定了江澳金融合作成效,鼓励双方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机遇进一步深入江澳金融合作。澳门方面还表示将以江澳金融合作经验,推进澳门金融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

江澳金融合作 累计发生资金近170亿元


江澳金融合作为两地带来了立竿见影的互补效应,这从数据上也得到了佐证。

至2018年第四季度末,江澳金融合作累计发生资金168.68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间同业存放累计发生额121.87亿元人民币,企业融资累计发生46.81亿元人民币;融资余额68.51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间同业存放余额49.57亿元人民币,企业融资余额18.94亿元人民币。

曾锦俊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据企业反映,江门企业通过全口径外债业务向澳门银行机构融资外币,利息成本下降20%左右。另外澳门银行机构向江门地区企业的借款最长是7年,其资金使用效率高。除此以外,江门还积极推动信用评级互认,推动两地金融合作高质量发展。

曾锦俊介绍,江门市抓住国家人民银行总行赋予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优势,积极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向澳门银行推介信用评级优良企业,确保合作有效率和有质量。澳门金融管理局和澳门银行同业公会,鼓励澳门银行机构与江门市参加信用评级企业合作,明确表示澳门金融机构使用江门市企业的信用评级报告采信,同时双方银行机构共同探索建立区域征信机构备案和征信产品互认机制。

“通过信用评级提高了澳门银行机构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三年以来两地金融合作未出现不良贷款情况。”曾锦俊指出。

构建江港澳 特色金融合作示范区

江澳合作仅仅是开始,江门已经将目光瞄准了整个大湾区。

曾锦俊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江门将以落实粤港澳金融合作为契机,营造全省粤港澳金融合作“江门特色”。

对于未来的工作,曾锦俊表示,江门将在推进与澳门金融合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如下工作:一是推动江门和港澳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融资等金融业务,推进江门信用评级走向国际市场;二是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主动承接港澳等国际金融中心后台业务的转移,培育金融服务枢纽功能,建设“江门特色”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三是密切金融信息交流。

另外,曾锦俊还表示要抓住机遇集中港澳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资银行,在江门发起建立华侨银行法人机构,为港澳资企业开展专营金融服务,以华侨银行带动江门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撑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江门正在谋划设立对接港澳的政府投资基金和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跨境金融业务,构建江港澳特色金融合作示范区。

03

“侨都”江门的创新路径:

以侨引智 从国际合作中谋创新


作者:吴少龙


“中国侨都”江门因侨而兴、因侨而闻名,“侨”是江门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城市名片,也是迈入“大湾区时代”后,江门最重要的城市基因。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风口上,作为“珠西战略”策源地和主战场,江门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融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力打造珠西新的创新中心。

那么当创新遇上侨都,会迸发出什么火花呢?另外,江门的企业又有哪些有意思的创新案例值得关注呢?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多家江门本土企业,寻找侨都企业的创新故事。

以侨为桥引侨引智

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拥有丰富的侨务资源,“侨”是江门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基因,资料显示,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人,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有“海内外两个江门”之称。

江门的发展与“侨”密不可分,创新亦是如此。江门一直都尤为重视“侨”工作。通过“侨”,江门一直着力借侨智、重侨创,促进江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15年底,全国首批七家之一的“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花落江门,江门市政府出台了“多个一”措施将“侨梦苑”打造成高端孵化平台。新会籍留英博士叶其昌是最早进驻江门“侨梦苑”的创业者之一,他曾指出:“这里有我发挥才能的空间和土壤。”

“侨梦苑”,仅仅是江门积极搭建华侨华人双创平台,打造全球华侨华人创业创新之城的其中一个截面。从蓬江珠西创谷、台山工业新城众创空间、恩平侨星国际综合体等,一大批华侨华人青年创业平台,正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发展。

从国际合作中谋创新

创新不能闭门造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引进来以后,若不继续创新、不持续发展,那么创新也就不“新”了。

作为江门鹤山首家上市公司的世运电路,一直专注于印制电路板(PCB)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通过与国际大型企业合作,进入国际大型企业的全球供应商体系,再向这些国际企业的各事业部门或区域公司供应产品,形成“自上而下”的产品销售策略,掌握产品销售的相对高点。目前公司已进入特斯拉、奔驰、伟创力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体系,成为这些企业重要PCB供应商。

“创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创新,即原始的发明创造;还有一类是商业创新,创造出新的价值。对企业而言,要做出科学创新非常难,但增加客户认同的公司现有价值,企业所有的产品、服务、减低成本等行为同样是创新的一种。”世运电路董事长佘英杰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指出,创新并非一日之功,非一己之力。企业要想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头,就需要与国际化大企业通力合作,在国际合作中谋创新,这也是世运电路创新的其中一条路径。

据佘英杰介绍,多年来,世运电路一直立足于国际市场,以国际先进标准对企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要求,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和技术合作关系,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产品生产质量监督体系。

在最擅长的领域实施创新

毫无疑问,在“大湾区时代”这么一个风口上,企业都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上,但是创新有一个前提叫做务实。

江门高新区上市公司汉宇集团董事长石华山被外界称为“技术狂人”,在其带领下,汉宇集团家用电器排水泵的全球市场占有额已经达到了30%,稳居全球第一。客户包括惠而浦、三星、西门子、通用电器、海尔等知名品牌,是不折不扣的隐形冠军。公司目前全力推进水疗马桶,此外,还正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工业机器人领域。

从排水泵到智能马桶,再到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外界对公司的发展路径存有诸多疑问。对此,汉宇集团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马俊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带有创新基因的汉宇集团来讲,排水泵、水疗马桶、新能源汽车电机、工业机器人……并不意味着跨界,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领域,都与汉宇集团赖以起家的电机技术直接相关。“电机是汉宇集团的专长”,马俊涛表示。

在“大湾区时代”的风口上,侨都的一大批企业已经用行动将“创新”刻在江门的城市名片上。2019年江门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增长70%,增速连续两年排珠三角第1;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家,增量在全省排名第3;科技型小微企业达3126家,增长47.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6.53%。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11家、科技支行10家,分别达到31家、35家、18家。

可预见的是,随着创新在江门的深入人心,创新与中国第一侨都必然迸发出更加灿烂的火花。

04

江门企业的产业梦和创新梦


作者: 吴家明


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东连广佛都市圈,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空间上,与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黄金三角地带”。更为难得的是,江门土地面积较大、开发强度低,为海内外企业落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日,主题为“携手粤港澳 聚焦大湾区”的人民日报全媒体湾区行采访团队走进江门。采访团实地采访江门当地企业,看看这个著名侨乡如何不断凝聚和释放发展新动能。

江门应该有千亿级的代表企业


“希望江门利用大湾区建设机会,加强宏观层面顶层设计,提高企业的运作层次,助推企业走向国际化。”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国江对粤港澳大湾区表现出十足的期待。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从事稀土发光材料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同样从2012年开始,科恒实业转型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已迈入国内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行列。

“ 如果说惠州有TCL,珠海有格力,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代表企业,江门还没有这样的千亿级企业。”万国江表示,“希望江门可以出现这样的代表企业。”万国江还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江门的摩托车产业曾经领先全国,但可惜的是现在很难再出现这样的优势产业。万国江希望,江门的新能源电池可以重现当年摩托车行业的风光。

科恒实业所在的江门市江海区,正是江门的高新区,万国江的期望或许即将在这里实现。

据悉,江门高新区短短几年已经引进了来自比利时、香港、深圳等多个国内外的数十个重大产业项目,其中不乏投资额超30亿元的电机产业城、优美科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高端优质项目。此外,高新区先后搭建起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等“国字号”平台,链接世界创新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江门高新区在2018年被列为该市唯一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随即,该区将130项原来需要部门审批的事项按照完全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优化准营管理等4种方式进行改革,并配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进一步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的突出问题,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创新求才若渴


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氛围,有助于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到江门落地。说起企业创新创业能力,江门市江海区另一家上市企业汉宇集团也一直在坚持自主创新,并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汉宇集团成立于2002年,是洗衣机、洗碗机核心零部件——排水泵的制造商和供应商。此外,这家企业的水疗马桶、智能制造、充电桩等业务也取得不错的成绩。自2008年以来汉宇集团即成为国家首批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一殊荣延续至今。可以说,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驱动力的汉宇集团,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着领先优势。

汉宇集团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马俊涛是江门市第一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设立后引进的第一个博士后,说起对外连接和人才交流,马俊涛也提出自己的希望,“公司的高端人才需求依然需要去外地挖掘,希望江门能够采取更多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本地发展,也希望与江门博士后工作站更好地合作。”

其实,分布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万江门籍海外乡亲,是江门的宝贵资源。目前,江门市已打造的中国(江门)“侨梦苑”等平台,为广大侨青回乡发展提供良好载体。如今,江门的自然资源、土地成本、产业基础等优势正在转化为新的竞争力,吸引国内高端人才以及大量创新项目“扎堆”落户。据悉,江门市江海区建有人才大厦、“博士后创客空间”、“博士后双创园”等人才集聚地,凝聚国内外人才创新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的确,人才的竞争背后也是核心技术的竞争。在马俊涛看来,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保持持久的竞争力,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之中,江门目前的经济总量虽然不大,但作为后发者,江门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江门籍侨乡众多,江门与海内外沟通交往频繁,对外开放水平高。与此同时,城市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创新创业环境好,也成为江门以及江门当地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

05

记者观察丨江门该如何打好“侨”牌


作者:吴少龙


“侨”是江门的基因,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侨”资源十分丰富,更有着“海外一个五邑,国内一个五邑”的说法。

创新需要人才、需要资金,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专业人才和广大侨商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网络,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商业模式、营销策略和管理经验,是中国实施驱动创新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大湾区时代”的风口上,立志要成为珠西创新中心的江门,该如何充分利用好海内外“两个江门”的丰富资源,着力引侨资、借侨智、重侨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应成为当下江门需重点思考的问题。

人才方面,江门若要以“侨”为桥,汇聚更多双创人才资源,就应与外部人才建立更多的链接,通过搭建广阔平台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江门、投资江门,吸引和服务全球华侨华人青年回国创新创业,从而推动江门地区的创新发展。

企业层面,江门应该积极将海外侨商的创新元素引进来。这方面,江门拥有丰富的“侨”资源,具有很好的发挥空间。具体来看,江门可以通过开展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充分发挥侨商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江门,吸收海外最新的信息、技术,增强创新能力。这其中,“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在江门成功设立便是很好的范例。

另外,在现在的全球市场环境下,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越来越重要。作为本土的企业,应该勇于“走出去”,积极推进企业国际化,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产销合作和技术合作,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江门的海外侨商将会是本土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可利用的重要资源。尤其是海外侨商基于社会、文化、经济纽带自发形成的互助协作的商业网络,这种网络对于江门本土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江门本土企业应当充分和善于利用海外侨商这一宝贵资源,更好地实现与国内外创新的链接。

最后,当地政府应该进一步为企业做好产、供、销、财、物等多方面的配套服务,以优质的环境,吸引新一代华侨回乡创业创新,使之形成集聚效应,促进更多优质的华侨资源聚集,增强江门的创新属性,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新财富杂志2019年3月刊


《第十二届新财富中国最佳投行·

头部化生存》


(点击海报可直接购买,下单请备注邮箱)


阅读39766
国际 创新 江门 如何 
举报0
关注新财富杂志微信号:newfortun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财富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财富杂志

微信号:newfortune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