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电子支付享受不了折扣,不会操作APP点不到饭,只靠挥手打不到车……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却让一些老人感到有些困惑和无奈,他们不会扫码支付、不会用手机约车......对他们而言,“科技改变生活”也带来了烦恼。
移动支付:难倒超市“老油条”
上午十点刚过,位于北京南三环外的一家网购平台线下超市内,传送货物的链条,时不时传来吱吱嘎嘎的声音,提醒着顾客这里的与众不同。超市门口有一排自助结账机,三五个年轻人推着购物车,熟练地刷着商品上的条码。反倒是一旁的工作人员显得有些百无聊赖。
而在自助结账机的另一侧,一头银发的徐女士正在小声咨询着工作人员:“先生,我打听一下,没有手机能在这儿买东西吗?”工作人员回复她说,没有手机也可以买,但是需要找服务台的工作人员了。工作人员进一步介绍,如果徐女士有超市APP但不会移动支付,可以用现金支付,找员工代刷;但会员资格与手机APP是绑定的,因为徐女士没有手机或未注册会员,超市内所有折扣均不能享受。最后,徐女士说自己的手机装不了APP,冲工作人员连着道了几声谢后,转身离开了。
其实,72岁的她就住在超市附近的小区里,3个月前,听邻居说旁边开了个不错的超市,她来看过一次:“东西是不错,可逛了一圈连收款的在哪儿都没找到。”徐女士说自己是超市“老油条”,哪家肉好,谁家便宜都了如指掌。没想到,如今却被新技术难倒了,与她相似的老邻居挺多:“来逛了都觉得挺好,特别先进。可就是移动支付不会弄。带现金的话,每次都得麻烦人家操作,不太好意思。”
如今,推行无现金支付与自助结账的超市越来越多,这让不少像徐女士一样的老年人有些无所适从:“我之前在某家超市试过一次自助结账,我孩子在旁边教着,弄得我特别紧张,血压都高了。”
不仅如此,现在在菜市场商贩也基本上都用二维码收款。前几天,徐女士去小区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菜贩却说因为大家都扫码结账,找不开零钱,徐女士感到特别受挫,“我还跟人家吵了两句,都说了不能拒绝纸币。可人家也挺无奈,现在收不上来那么多现金。”
怕被抛弃,又学不会,这种感觉让徐女士很难受,她有些担心:“再过两年没准连菜都不会买了,怎么办?”
网上订餐:老人遇“断顿”尴尬
如果说徐女士买不到菜尚属对未来的焦虑,那么80岁的陈娟遇到的问题就比较现实了。这两年,她和老伴经邻居介绍,吃起了养老餐——离她家不远,有家国安社区的门店,平日里购物、洗衣乃至订饭,都能解决。虽然也需要手机APP下单,但陈娟家离门店近,每次充值、下单等操作,她都到门店请工作人员帮忙,然后每天饭就会定点送到家中。
然而好景不长,去年底,家附近的门店由于业务调整关门迁址,本来走路五分钟不到的路程,这下变成了坐车也要三四十分钟。虽然还能通过电话订餐,但是充值需要在手机APP上完成,这成了陈娟心里的一个负担,她曾经想要跟社区的其他老人学,但是没能学会:“人家在楼下还帮我点过几次,有人学会了,我还是弄不了。”不会充值,她就要面临“断顿”的尴尬了。
△北京某社区养老自助售餐机
“会不会手机,现在差别真挺大的。”陈娟说,因为不会互联网的新应用,生活质量已慢慢与别人拉开差距。除了订餐,家政、购物等都纷纷将业务转到网上,“原来胡同里有好几个家政,现在只剩一个了。经常看到邻居约小时工来收拾屋子,我问过年轻人从哪儿订的,人家说过什么‘帮’,我都听不懂。”
陈娟说,类似老年餐、家政服务一类老年人需求较多的服务,希望在加入“互联网+”大军的同时,也保留一些传统渠道。
互联网金融:柜台取款感觉遭“白眼”
73岁的武先生每个月底都会雷打不动地去趟银行取养老金,同时打听最近发售的银行理财。他说现在互联网金融越来越普及,这让他挨了不少白眼,因为每次在柜台操作的时间较长,常常引发等待者的不满:“尤其是年轻人,一看我问半天就取一千块,白眼就甩过来了。”
而每次走进银行,眼看着自助机器越来越多,窗口越来越少,他就多了几分抵触:“一问什么,人家就说您可以手机操作,感觉我们老人就不应该买理财似的。”
武先生的心态,在老人中并不鲜见——一面是犹疑在现代技术与传统观念的罅隙间,一面则是面对新事物的焦虑与自卑感——学不会的背后,往往还有不敢学,不愿问。在受访老年人中,“不好意思”、“怕麻烦人家”等成为主流心态。
“
这事你咋看?
来源:北京晚报
本文编辑:王艺燃
觉得好看,点这里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财经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