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与自己和解,从直面内心开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4-11


01

我们都在了解自己的路上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为可能是朋友圈里唯一没有看过《都挺好》的人,却也只从社交渠道上就已经了解了苏氏一家那种“想远离却躲不开”的原生家庭关系,令人既熟悉,又抗拒。

《都挺好》大结局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让经受过原生家庭之苦的人去欣然无怨地“与过去和解”谈何容易?上海醒来死亡体验馆的创始人丁锐,最近在深度访谈节目《立场》中谈到母亲的离世令他感到解脱:“我心里说,哈利路亚,你终于走了,你不会再来折磨我了。”


面对来自原生家庭的伤,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与丁锐对谈的《立场》主持人易立竞抛出疑问:“你在说你妈妈离去那一刹那的感觉,这个说法是惊人的”,这个问题无疑也问出了无数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人的心声,但丁锐却特别坦然:“我对血缘有天生的反感,我特别反感有人手持着某一种权利——比如我是你的谁这个权利,然后要求你怎么样,这个强迫性的要求,我无比厌憎。”


面对《立场》的镜头和录制现场的上百名观众,丁锐如是解释他对于母亲的复杂情感。他说当一个生命力无比蓬勃的人把Ta的能量全部灌注到你身上时,这份“捆绑”带来的压迫感会令你不自由。所以妈妈走的那一瞬间,对他来说是非常大的解放。


我们永远都是父母的孩子,但在长大成人以后,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塑造的“过去”,坦然面对现在与未来,却是永恒的课题。“你对于亲情的个体感受公布于众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理呢?因为这不符合人之常情。”主持人追问着丁锐,而他也平静地剖白自我——做心理咨询师的经历,令他更容易理解“承认对原生家庭的爱、恨、愤怒、羞愧、伤痛、挫败等情感,是降低负面影响的第一步”。聆听内心的声音多么重要,它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自我,而后从原生家庭的束缚中走出,继续勇敢前行

//

在《立场》的另一期节目中,演员黄晓明同样谈到了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我以前有一个问题,明明知道这个事情该怎么做,但我会去征求我妈妈的意见……”黄晓明说过去的自己在做决定前都会顾及妈妈的感受,“多了之后发现不行。”他开始明白家人的呵护或许出于好意,然而学会自己选择和承担才是成长的加速剂。

来自原生家庭的爱“过多”也会成为烦恼,黄晓明从中懂得了“磨炼”的意义。

《立场》中丁锐、黄晓明关于原生家庭的对谈告一段落,但节目从被访嘉宾的心境出发,挖掘人性的故事仍在继续。在黄晓明那期节目录制的开始,他感慨“突然发现跟自己独处的时间真的有点太少了,都没有来得及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于是易立竞便把他带到了主题为“与自己独处”的密室实验现场,进入实验房间的黄晓明将手机关机,往下的三小时不能进行任何言语或肢体交流,只剩下与自己的对话。

黄晓明听到关机要求后第一反应竟是“关机怎么关?不会……”

一位大明星难得的“独处”时光,竟是在一档深度访谈节目中完成的。可能是场景设置的合宜令黄晓明放松了防备,之后他坦然回答着主持人易立竞颇为犀利的提问,那些被网友调侃甚至质疑的话题也打开了切口,被他云淡风轻地回应着。

面对《立场》的犀利问题,黄晓明的回答颇为真诚。

//

死亡体验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但这是《立场》带着演员俞灏明完成节目录制的特殊场地。一场众所周知的爆炸事故过后,邀请一位经历过生死的公众人物去“体验死亡”探索人生奥义……实在是一次直击心灵的考验。进入死亡体验馆,与陌生体验者谈论关于童年、亲情、偏见、伦理的私密话题,这些内容以纪录片的形式被镜头一一记录。

站在死亡体验馆门口的“临终留言板”前,俞灏明在“Befor I die I want to…”的空白处写下:体验极乐即苦。

跟随《立场》的镜头,观众得以看到一个个立体丰满的人物。丁锐、黄晓明关于“原生家庭”的自我剖白体现了一档访谈节目所展示出的思想性,亦折射出当下的社会、人文现象。邀请黄晓明、俞灏明等公众人物离开固定演播室,来到和他们经历密切相关的模拟现场,也更精准地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从基础访谈延展开来的纪实、跟拍等手法,则打破了典型采访节目的单一化,在节目观赏性上做出了新尝试。


尤为难得的是,《立场》选取被访嘉宾的出发点未停留在追求“热度”上,从传统文化、演艺歌界到商界,涉及范围之广、话题之多元,不仅关照到了不同层面的社会领域,节目的艺术性、对人性的挖掘亦体现其中。


02

打量人性的一面镜子


花上一小时功夫收看一档融合深度访谈和影像纪录片的节目,让思绪短暂地从日常柴米油盐中抽离,获得一些思想上的启发,对于观众来讲是受益的,然而对呈现内容的主持人、制作团队来讲却并非易事。“要穷尽一切可能去理解和呈现被访者的思想和行为”,《立场》的出品人兼主持人易立竞如此阐述她的职业心得。

成名于纸媒强势的黄金年代,易立竞善于挖掘形色各异的人性故事。

熟悉媒体界的人,对易立竞的名字不会感到陌生。早在十余年前,她和她风格犀利的人物报道作品就已广为人知。那些或身负盛名、或备受争议的公众人物到了易立竞笔下,总能有着突破刻板印象的新鲜一面。

 

好的人物记者,像一面镜子,能够从嘈杂缭绕的声音中照见社会现象,为观众呈现多维度、有重量的人性故事。而很多时候,一档能经受时间考验被不断讨论的节目,所展现出的问题必定与我们永恒的困惑有关。


俞灏明当期节目录制于2016年12月,而播出已经是两年后,这难免令人心生疑窦——“这么久前录制的节目早就没了时效性,一两年的时间,有些被访者的变化非常大,观看价值在哪?”观众对易立竞的发问没有难住她,她说自己做的节目内核是探讨人性,而不是追随新闻。“在我看来,新闻是过眼云烟,人性是永恒。生命似异实同。人性这东西,哪怕过了千百年变化都极其微小。” 

从幕后走到台前,易立竞说她试图在每次采访中发现“角色后面的人”。

从2005年发表人物专访作品《病人崔永元》开始,再到转战《易时间》《立场》等深度访谈节目,易立竞始终认为“公众仍然想要看到一个漩涡中的公众人物敞开他的内心世界,想要了解新闻事件中的重要当事人的真实想法”。不盲从、不迎合、不回避、不轻薄,这既是《立场》的节目理念,亦是专注挖掘人性故事的易立竞的“职人追求”。


03


在“后娱乐时代”保持清醒


知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波兹曼曾在他的名著《娱乐至死》中大肆批判现代工业社会“炮制”的浅薄内容, “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这个他最有名的观点为人称道。


凡事物极必反。经历了纷繁热闹的娱乐内容大轰炸,如今的观众正变得冷静而清醒。虽说把时间“浪费”在网络节目上已成为现代人躲不开的生活方式,但在获得轻松愉悦之外,我们也希望从节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量。

不盲从、不迎合、不回避、不轻薄,是《立场》的节目态度。

因此,《立场》这等能够为观众提供思想营养、引发精神共鸣的节目深受观众认可,而其背后的播出平台爱奇艺对“文化节目”品类的关注亦值得好评。


作为《上新了,故宫》、《博物馆奇妙夜》等口碑上佳的文化节目的播出平台,爱奇艺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打造了既令大众轻松娱乐、又有所收获的文化类节目矩阵,内容创新力在同行中占据前排。而对节目、观众、平台来说——在“后娱乐时代”保持清醒,或许是应对波兹曼所发警惕的最佳法门。


(图片来自《立场》节目)


策划: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高效

作者:季浪

设计排版:青豆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阅读38887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