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大脑里并没有笑中枢。那么问题来了,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看相声时候的你为什么嘿嘿嘿笑得像个笑话?看看这个视频能不能给你个解释:
过了几百年,艺术家总结出了“好笑”的结构
相声和单口喜剧作为发展了几百年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让观众笑的基本内容结构就是铺加抖。
铺是段子里不好笑的部分,你预期的部分;抖包袱是好笑的部分,你没想到的部分
通常在铺梗的时候,相声演员、单口喜剧演员都会试图让这个故事和观众产生更多的共鸣,唤起大脑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中枢。
在这个阶段,主要负责进行逻辑思考的前额叶皮质也开始活跃,分析并理解听到的铺垫信息,并且产生对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预期。在不断更新的预期中,如果处理到了和预期不符的内容,人就会觉得——
沙雕啊!
做到好笑并不难,简单两步让人捧腹大笑
喜欢听相声的神经学家们发现,好笑这件事一共有两步。第一步:
不!此图划掉
第一步是要和预期不符,第二步是在这之上进一步产生解决了不符的满足感。也就是说,抖包袱的好笑之处是——乍一听什么玩意儿,但转念一想好像很合理——这样的过程。
比如“蓝色的刀枪”猜一个成语?答:
没猜出来的去视频里找答案哟~
好笑是门艺术,“公式相声”并不合理
在以语言为传达机制的喜剧形式里,如何让观众更加感同身受也是决定包袱好不好笑的重要因素。演员的身段、神态、腔调、语速等,都需要演员在观察观众的反应的同时动态调整自己的表演。
还记得曾经在节目中用所谓“公式相声”怼郭德纲的那位博士吗?
该博士声称用他的公式可以精确推断观众的笑声应该是0.5秒,还认为他的公式对演员估算现场观众的笑果有指导性意义 | 视频截图
要知道,想要使用公式来规定观众哪里应该笑哪里不该笑,是违背人脑处理信息规律的。关于这一点,看过视频的你肯定再明白不过了。
“相声是天底下最简单的艺术形式,但也是最难的” | 视频截图
喜欢听相声?不如再看一遍视频,更好地理解它的奥妙吧: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