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探索】3000年前上海先民如何生活?马桥文化展示馆免费开放!

作者:上海发布 来源:上海发布 公众号
分享到:

04-14

闵行区新闻办说,经过选址、设计装修、工程实施,马桥文化展示馆现在已正式面向市民开放,接受市民免费预约和参观。开馆时间为周二至周日,预约电话:64090122。

马桥文化展示馆建成开放,彰显马桥文化魅力

马桥文化展示馆位于北松公路858号,就在马桥古文化遗址公园内。展示馆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据了解,展示馆是以“天”、“地”、“人”为创作理念,以“马桥文化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以“让文物说话,再现马桥远古人居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基础,运用高科技新媒体手段,打造的一座新概念远古文化展示馆。

浩渺星河,时光旖旎。

美好的事物,总要在时光里沉淀。展示墙上勾勒了一脉相承的上海古文化源流。


马家浜文化

距今大约7000-6000年


崧泽文化

距今大约6000-5300年


良渚文化

距今大约5300-4300年


钱山漾文化

距今大约4300-4100年


广富林文化

距今大约4100-3900年


马桥文化

距今大约3900-3200年 

马桥文化因马桥遗址的发现而命名。马桥遗址于1959年发现,马桥遗址考古始于1960年,经60年代、90年代、21世纪多次挖掘后,出土了陶瓷生活用具、石器、骨器、青铜生产工具等1000多件文物,遗址面积也从一开始的5000平方米扩大到10多万平方米。

灰底的墙面上印有大小不一的数字,记录的就是马桥古文化遗址的大事记。

在展示馆最中间位置,展现了当年马桥遗址发掘场景,一组大型雕塑生动再现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情形。

而且这里使用了高科技互动展示技术哦~这个技术叫做混合显示技术,通过转动屏幕,对实景场景进行扫描拍摄,在显示屏上可以看见现实场景与虚拟影像叠加的画面,看,马桥先民的房子原来长这样!

移步来看一段影片,在震撼视听声中,感受因发掘马桥遗址而取得了宝贵文化遗存和自然遗存。

广袤沃土,文明演进。

万物皆尘土,广袤的沃土既生长万物,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演变。在这个空间,可以看到马桥遗址挖掘的意义、马桥文化的释义,在上海地图上找到马桥遗址所处的位置。

"竹冈"地层堆积示意图


据考证,马桥遗址坐落在一道被称为"竹冈"的贝沙堤之上,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宽带形状。"竹冈"的地层堆积主要形成于良渚文化、马桥文化、马桥文化以后三个阶段。以沙堤西侧的I区T1011为例,共分成现代耕土层、马桥文化以后各个时期的堆积、马桥文化时期堆积的人类文化遗存等8层区域,展现了该片区域的文化遗存和自然物质积淀,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地貌特征。

应时器物,恬淡生活。

马桥古先民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要知道,长江带来的冲击泥沙和海潮带来的贝壳砂共同沉积作用,形成了一条“贝壳砂堤”,马桥文化时期先民就是在砂堤之上及两侧依水而居的。

他们用木板、树干、树枝、竹竿、芦苇、茅草等材料搭建房屋,住房类型既有呈直线排列的干栏式建筑,也有个别浅穴式的房屋,在房屋一面立柱架还设有木梯以供上下出入居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展示了马桥先民平时使用的劳动工具,有斧、锄、刀、镰等石器,少量的镞、镖、珠等骨角器。还有大量的生活器具,其中食器有豆、簋、盘、三足盘,饮器有觯、觚、尊、鸭形壶等。无论是劳动工具还是生活器具,都反映了当时马桥先民生活富足的状态以及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鸭形壶


马桥文化层出土各类器物实景

展馆地址:北松公路858号(近花王路)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7:00(周一闭馆)

交通指引:闵行5路、莘金专线、881路、闵行37路

预约电话:64090122



资料:闵行区新闻办

编辑:吴泽斌

阅读39292
上海 如何 
举报0
关注上海发布微信号:shanghaifabu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上海发布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上海发布

微信号:shanghaifabu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