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外媒头条》是创业邦新推出的海外栏目,服务于广大创业人群,为他们提供专业、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海外讯息。
栏目通过分享优秀的行业热点文章,帮助创业者打开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场动向,掌握大企业背后的秘密。创业不应盲目,张开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风景。
语音合成技术:标贝科技
拉里·佩奇(Larry Page)曾说: “12岁时,我就知道自己最终会创办一家公司。”
之后,他和谢尔盖·布林一起创立了科技巨头谷歌,成为了这家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搜索引擎的首席执行官,一种基于算法和关键词的在线搜索模式由此诞生。
拉里·佩奇如何把他的商业理念变成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本期推介文章来自Elisabet Parera发表在 Postcron网站上的文章《你能从谷歌创始人那里学到什么?拉里·佩奇教你做好互联网生意的10句名言》(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co-founder of Google? The 10 best quotes from Larry Page that will boost your business on the Internet)。
通过回顾佩奇的职业生涯,作者整理了佩奇分享过的10条建议,希望帮助企业家和创业者少走弯路。
1. 不要在意创业起步时的规模
谷歌,苹果,迪斯尼和亚马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起步阶段所拥有的几乎只有梦想。但这是一个疯狂的创业者所必需的:即使没有资源,也要相信自己的想法和拥有坚决完成目标的决心。
如果这些优秀企业的创始人只是因为暂时没获得那么多支持,或建不成一个100人的公司就停止了创业,这些商业帝国将不复存在。
2. 用一句话定义公司的目标
拉里•佩奇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他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谷歌的目标就是“让人们无门槛地获取到尽可能多且有用的信息。”
用一句话定义公司的目标,确保创业者真正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创业的大方向容易出现偏差。
3. 竞争万岁
作者引用佩奇的话说,“当我们开始创业时,很多人都说肯定会失败的,因为已经有5个搜索引擎了。”佩奇回答是,谷歌虽然也是搜索引擎公司,但我们正在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关键在于,创业者想入局的市场肯定都会存在竞争,创业者需要努力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才能脱颖而出。
竞争是必要的,面对竞争的正确做法是不忽视它们,充分研究市场及竞争对手,快速行动,永远领先别人一步。
4. 尊重并珍惜员工
员工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企业家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员工充分的肯定及奖励,这既可以提高生产力,也能激发员工潜能,将员工吸收为忠实的用户。
如果企业家或创业者能够像对待客户或潜在客户一样尊重他们,他们会回报给公司更多。
5、淡化功利性
作者提到,如果一个公司的业务能够正常运作,就说明创业者还有能力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这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正如拉里·佩奇所说,如果你在帮助别人,你就在做重要的事情,在改变世界。
创业的正确价值观是不断思考公司如何才能更多地服务他人,而不是计较做每一件事能挣多少钱。事实上,能做到更多更好地服务他人,赚钱就是水到渠成。
6、营造归属感
这会让员工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愿意了解每位员工的需求和挑战,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重。在团队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为自己争取利益一样努力工作,工作能力会明显提高。
7、保持学习习惯
很多人仅仅因为没有上过大学或没有特定的学位,就放弃了创业的梦想;也有很多人在工作后,就彻底扔掉学习,即使是像阅读这么简单的事情也不愿意做。
事实上,每天花几分钟阅读行业书籍或者文章充电,对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拉里·佩奇认为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比如如何推进项目进程,找到最合适的内容或者学会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等等。
8、追随你的好奇心
拉里•佩奇曾有一句名言:“当梦想出现时,抓住它!”每当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要奔溃的瞬间时,不要放弃,这正是实现转折的重要时刻。最成功的企业都是建立在梦想之上。
创业的疯狂之处就在于,赌上一切坚信自己。
9、“如果人们不信任我们,我们将无法生存。”
赢得用户信任,这很重要,在外媒头条上一期我们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充分利用社交网络,能够帮助初创公司获得流量。更重要的是了解目标受众需求,与他们互动,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内容或服务,吸引潜在客户,这是一个走出去树立企业品牌的好方法。
10、远离舒适区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舒适是最糟糕的。
完成一个短期目标时可以庆祝一下,但请快速投入下一场战斗。这才是良性的企业发展状态,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挑战层出不穷,整个企业才会充满动力。
2012年,当拉里•佩奇担任谷歌首席执行官时,他对投资者说了一句话,送给在路上的创业者们:“你能想到的一切都是可能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创业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创业邦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