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告诉孩子,那些难以启齿的身体小秘密?

作者:哈哈儿童网 来源:哈哈儿童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4-16

哈哈儿童网
超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南


妈妈,我从哪里来?

妈妈,我怎么会牙疼?

刷牙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你的写字姿势对吗?

烫伤了、割伤了,或者流鼻血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秘密,虽然你和自己的身体朝夕相处,但对身体中的神秘现象又了解多少呢?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往往会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好奇,看到肚脐、鼻孔、脚掌,甚至受伤后结的痂,他们都会不停地问“为什么”。


如果不了解这些身体的小秘密,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比如使劲抠肚脐、揭伤口的痂、不刷牙、挑食偏食等等。



其实,只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真正了解到这些秘密,他们就能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习惯会对健康有益,进而纠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儿童心理学巨匠皮亚杰表明:人在成年前,尤其是年幼的时候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健康的生活,良好的习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


我们的身体如此神奇,彷佛每一个器官里隐藏着一个浩瀚的“宇宙”。相比于成人,孩子身体的变化更大而奇妙。



今天童妈就推荐给大家一门课程,《给少年的第一堂人体奥秘课》,每一节课,都是一次主题探索。


带着孩子进入自己身体这个神奇的宇宙,从吃喝拉撒,到衣食住行,再到生死大事,每一个都能找到科学的解释。可以说,这是童妈最近看到的最值得推荐给孩子们的一门在线动画科学启蒙课程了,而且还是白菜价!


看个预告片感受一下:




01


从动画到模型
孩子秒懂!


讲身体结构的书、课甚至玩具都有很多,但往往有几个不足之处:


1. 书本图画往往是静态的,不能展现器官实际运作的过程;

2. 科普课程又往往是实物展现,有些地方孩子看了会害怕。

3. 人体其实是很精妙的结构,但玩具一般都只能蜻蜓点水展示个大概,很难把那些复杂的机理过程讲解给孩子听。


又要动态、又要好玩、还要真实,

不能让孩子看了怕, 

还要在10分钟最护眼的时段里把问题讲清楚!

但这套《少年第一堂人体奥秘课》居然做到了!



这套课程每节课都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用动画拟人的形式,很有趣也很卡通,把身体器官肌理的运作方式呈现出来;下半部分则是用模拟实物的方式,让孩子看到真正的器官是什么样子的




02


不断提问,主动探索
每集都是满满干货


这个课程讲那么多知识点,是不是会没意思呢?


完全不是,每节课都有精心的问题设计,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主动探索。


每节课一开始的时候,小宇航员就会提出两个很常见、但孩子又答不出来的问题,引发孩子思考,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身体内部的小宇宙探索发现。


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能听见声音么?又为什么要有两只耳朵?



每一集都是满满的干货,童妈自己都学到了不少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呢!


比如,好多儿童科普书都有骨骼认知这一块,STEM课上也有教,人体由206块骨骼组成,这基本是每个孩子都会知道的常识。


但是看了这堂人体奥秘课才知道,原来随着人体的成长,骨骼数量还一直在变化,幼儿有305块骨骼,到了儿童时期有217/218块,一直到成年才能固定为206块。


像这样能让大人孩子一起学习到的知识点还有很多,足以见得这个课程有多么深入细致地讲解了!



除此之外,每集还会做非常好的扩展——


比如,讲完人类的听觉系统如何辨别声音的来源,就会给孩子讲到蝙蝠用大耳括来收集反射回来的声波来判断障碍和捕获食物;


讲到鼻子的构造,会给介绍不同生物的嗅觉灵敏度;讲到骨骼,还讲到生物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爬行到直立的演化过程,信息量超级大的!



03


将认知和行为结合
孩子主动自我保护


如果这仅仅是一堂讲人体认知的科普,可能童妈也不会特别推荐,更主要看中的是这堂课将认知和行为结合在了一起,让孩子直观地看到了行为背后的逻辑,从科普中了解,平时要怎样保护自己,怎样让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为什么运动时候要多喝水,为什么不能挖鼻孔,为什么每天要洗澡,为什么不能多看电视,为什么吃饭不能聊天,为什么不能乱跑乱跳?……


这些可能都是平时大人们对孩子反复说了千百遍的“行为准则”,但是未必奏效。


举个例子,不怕大家笑话,童妈的孩子特别喜欢……挖鼻孔!以至于鼻孔已经明显有点大了。


训了无数次,“会挖痛”“会出血”“会难看”,都没用,照挖不误!


可是这堂科普课在给孩子展现了鼻黏膜的作用后,又模拟了手指挖鼻孔后损伤一大块鼻黏膜的样子,然后给孩子讲了挖鼻孔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这可比我们对着孩子一遍遍吼“不可以”,来得科学又有效得多了。



每节课程下面的提示里,还会将生活习惯总结以文字形式呈现给父母:



除此之外,还展示了像豆腐一样柔软的大脑,所以需要格外保护;在食道和气管口工作的会厌(这个名词童妈也是第一次知道),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会厌忙不过来就会呛着……



其实每个孩子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从科学的角度给他们展现身体机能,了解身体各个器官的运作,也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科学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善待自己的身体。




04


做好性启蒙
保护自己的秘密花园


这个人体奥秘课程还有一个特别让童妈喜欢的地方,就是特别做了这一集生殖系统的详细讲解,帮助孩子树立性防范意识,化解家长讲解性知识的尴尬。



生殖器官无须避讳,孩子的性启蒙更应该从小做起,生殖器官也是和眼耳口鼻等等一样重要的人体器官,“生殖器是用来生孩子的,如果没有生殖器,爸爸妈妈就不能生下我们了!”




而且,这个人体奥秘课程还给孩子初步科普启蒙了行为,解释方式真的也是非常有趣又让孩子容易理解,童妈在这里卖个关子,大家看的时候就会知道啦!



05


灵活、精良、信息量


虽然这套课价格不高,但制作上丝毫不含糊。


这部动画科普片用的是孩子超爱的太空题材来表现,把所有的器官都比作了一颗星球,别说,这些星球的动画效果做得还真不错!



无论是大嘴星、大鼻星、大眼星还是什么大肺星之类的,动画效果都做得非常用心,每次跟随着小小宇航员进入身体星球内部探险,孩子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看得可认真了。


童妈仔细看完每一节的课程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和自己曾经买的科学绘本、接触过的实体科学启蒙课程暗暗对比,无论怎么算,都觉得这个启蒙动画视频的性价比真的是很高。


每节课10分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

画面制作精良,生动有趣;

展现实物模型,亲眼见证运作机理;



如果这十集动画做成绘本,10本书的价格起码两三百,算成实体课就更不提了,而且老师的讲解未必有这个视频课程来得深入细致。


虽然每一集的时长大约只有十分钟出头,却有如此丰富的信息量,归功于动画形式将画面和解说非常紧凑地结合在了一起,许多要大人20分钟才能陪着孩子读完的科普绘本也未必有这短短一集动画讲得深、讲得透。真心值得推荐。


课程特色


● 紧扣小学课表,权威的《卫生健康课》

● 解放父母说不出口的性教育压力

● 孩子必备的行为习惯引导课

● 不可思议的人体漫游之旅

● 医学科普达人徐灵敏医生倾力指导


课程设置


这套《少年第一堂人体奥秘课》,总共10节,每节课10分钟左右。


动画效果的身体宇宙探索到模拟真实形态的器官认知,从理解生理功能构造到如何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再到和其他生物的对比、了解自己的生长过程——


全方位给孩子呈现了自己身体的每个角落,更培养好习惯!



课程标准


课程体系参照英美先进的儿童科学课程标准设计,涵盖美国科学促进协会颁布的《科学素养的基准》、英国TigtagJunior科学课程规划以及STEAM教育理念。



适合年龄


课程方对这套课程的推荐年龄是4-12岁,童妈看了也觉得,对于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都挺合适的,如果在人体方面没有看过特别深入科普读物的小学生,看这套课程相信还是会有收获。


甚至我们大人,每一集看完都觉得有学习到新的知识点,以后能够更好地帮助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了。


购买方式


《给少年第一堂人体奥秘课》

原价49.9/人

童妈给大家争取到一个超值价

3人团只要29.9/人


长按以下二维码即可购买

也可以拉到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人体奥秘课》观看方式


一、如何拼团?

1.自行开团,邀请好友参团


2.点击参团,参与其他人的团


二、如何观看?

1.成团后,手机或iPad下载“哈哈儿童”App微信一键登录,登录后绑定手机号


2.点击页面最下方“发现”按钮,找到微课列表,点击已购买课程即可观看(也可点击首页中间的条状广告直达)


电脑网页版观看链接:(复制到浏览器观看)

http://www.hahaertong.com/index.php?app=evaluat&act=get_share_exps&experience_id=291


温馨提示:如果是单人直接购买,下单付款成功后即可观看;如果是3人团购,需要成团后才有观看权限哦!


更多问题咨询,请添加客服微信:hatong02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自己的身体,是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阅读37218
如何 秘密 
举报0
关注哈哈儿童网微信号:hahaertongw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哈哈儿童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哈哈儿童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哈哈儿童网

微信号:hahaertongwang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