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左宗棠8句话道尽世间规律!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04-15

 读史 每日7点,文化早餐   

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1

世上最大的悲剧

是后人“蠢而多财”


左宗棠当上浙江巡抚后,年收入在4万两白银左右。随着官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后来一个职位甚至为他累积了38万两白银。


面对祖辈700年未有的巨额财富,左宗棠反而充满了警惕。因为他悟出人类社会有个平衡法则。人在一个地方得到,老天必会在另外一个地方让你失去,以实现总体平衡。这种因果,有时是当代出现,有时会隔代循环。


他尤其不想让自己的后代从小捧着金饭碗长大,本事没学一点,嗜好滋生一堆,每天坐吃山空,被人家觊觎你的财富,最后断绝子孙,成为家族悲剧。


在“蠢而多财”与“贤而寡财”两大选项中,大部分都选择了前者,而左宗棠果断选择后者。


左宗棠开始大肆捐款。他的理由是:“蠢而多财”,必然导致“蠢而寡财”,选择“贤而寡财”,就总有一天会“贤而多财”。


晚年他写下一联,要求刻在湘阴左氏公祠门上,作为族训:“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


2

卑贱时锋芒毕露

富贵时谨小慎微


没成功之前,应该锋芒毕露,一旦成功就要慎言慎行。


世间庸碌之辈,往往相反:


低贱时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一旦获取权势,便嚣张跋扈、恣意妄为。


年轻的时候,我们应该放开去干,可以野蛮生长,很多人却选择了安逸;


成功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履薄冰,很多人却选择了胆大妄为。


所以世界上的人绝大部分都是自卑的奋斗者,和狂妄的得势小人。


3

懂得笑着低下头的

都是聪明人


有人问左宗棠:“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左宗棠回答:“三尺。”


提问者不以为然道:“我们每个人都超过三尺,如果天地间止有三尺,天空岂不都是窟窿?”


左宗棠回答说:“所以啊,我们学会了低头。”


学会低头,百事可为。水低成海,人低成王。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贵而不显,华而不炫。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才高不自诩,位高不自傲;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渊


人不畏其低,故能孚众为王!


人生于世,以低求高,是大道!


4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这是左宗棠的一副对联。李嘉诚很喜欢这副对联,在他香港的办公室里也挂了这副对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说的是人要胸怀远大,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的生活。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是说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要留有余地。


这两句话十分具有指导意义,请大家仔细掂量!


5

能受天磨真铁汉

不遭人嫉是庸才


经受的了多大磨难,你才配得上多大的成功。


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在困难面前不要退缩,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


同时,要坚持自己立场,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看法,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


面对闲言碎语和批评,只要你没做错,就可以大胆去做。


6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

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做人比做事重要。


人生在世,总有低谷和高峰时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不卑不亢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人在逆境中要保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在顺境中则要保持低调,宽以待人。



穷困的时候,只有保持节操才能被人尊重;


富贵的时候,只有保持低调才能不被算计。


7

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

与人共事,要学吃亏


自己的生活用度,宁肯过于节俭;对待他人宁愿宽厚。


也可以这样理解,对自己应该严格要去,严于律己


对待别人则应该大度宽容,学会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


宁可多亏待自己一点,也不要亏待他人。因为别人欠你的,上天都会还给你。


做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愿意吃亏。你先吃点亏,往后就会有福报。


与他人共事,自己主动吃点亏,往往能把棘手的问题解决好。


如果两个人针尖对麦芒,谁都不肯吃亏,合作自然也就无法展开了。


吃亏是一种隐性投资。在交往共事中,事事都要占便宜的人,早晚变成孤家寡人。


适时吃点亏,才能换回更多的回报。


8

慎交游,勤耕读

笃根本,去浮华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


我们做人要谨慎社交,做事要踏实肯干。


要坚持自己的价值,坚信自己的初衷,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浮躁。


只有这样,才能历练出真正的品格和修养。


这也恰恰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End .

好书推荐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  在看  哦 !

阅读38409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