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村落众多,而各种村名也趣味横生。
听起来有点奇怪的村名比比皆是,其实这些村名都有着历史渊源,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压路机村”。
村名背后的“血泪历史”
说起压路机,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工地施工的车辆,作为村名,背后历史还得从抗日战争时期说起。
1937年10月,日本人从长江登岸。常熟至江阴的公路刚竣工,筑路工人还没撤走,施工用的压路机也没开走,日军沿途一路烧杀抢掠,房子被毁,许多筑路工人和无辜百姓被残忍杀害。
停在西长田岸的一辆压路机,从此无人过问,在腥风血雨中慢慢锈蚀风化,最后成为一堆废铁。久而久之,压路机成了路标,人们也开始称呼这里为压路机。至此,一代名村成立。
压路机隶属于常福街道,204国道从东向西贯穿全村,地理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
若干年前的压路机,也存在着农村“脏乱差”的普遍问题,经过这几年的管理与改造,已经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
近年来先后荣获“江苏省卫生村”、“常熟市文明村”、“常熟市社会治安安全村”、“常熟市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还未消失的老宅,尽是儿时回忆
大多人的心中,最美丽的地方,还是自己的故乡。无论走的有多远,梦回牵绕的还是那个小小的村庄。
压路机保留了许多老宅,有些已经废弃,有些仍然有人居住,见证着时光的缓缓流淌。
这里的古朴离不开四季如春的灵动和历史文化的底蕴,斑驳墙壁和青砖黑瓦,都在诉说着岁月静好。
走过方知难易,失去才懂珍惜。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迁,人们开始走出老宅,住上崭新的楼房,却不知这些回忆正在慢慢消失。
媳妇墩桥,非常有趣的名字,询问其源头,村里的老人也已经记不起,是先有的这宅基,还是这桥,只记得已经存在了许多年。
有些掉漆的木门,和沾满透明胶的窗框,回忆感十足,当年还是新宅时的模样,能够依稀辨认。
虽然家家户户早已用上了自来水,但人们对水井还是丢弃不了。井里,泉水暗涌,冬暖夏凉,曾经昼夜不停地供养着主人家浆刷、洗漱等日常用度。
老屋的门上、檐上爬满了绿绿的爬山虎,犹如一顶绿色的雨伞,让有些破旧的老屋增色不少,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院子里,除了挂满衣物的晾衣架,还有许多主人家栽种的花草蔬菜,一片绿色生机,沐浴阳光中,如同婴孩般贪恋母亲的乳汁。
几场春雨,洗净了石板路上的部分污渍,也唤醒了遗落在缝隙中的花草苔藓。
大树或屋檐下,老人和小孩坐在竹椅板凳上,晒着太阳,嗑上几把瓜子,唠唠家常。狗子们一点也不怕人,就如同主人般,穿梭在村子里,悠悠踱步。
屋子里,戴着老花镜的爷爷,正在认真写着“社纸”,诉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虔诚愿景。
如今常熟每年的高楼一栋接着一栋,很多老物件早已退出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但在压路机的这一方土地上,仍然能找到老生活的影子,宁静而美好。
美丽新农村,人们生活乐滋滋
本着“团结拼搏,求实奋进”的工作态度,压路机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村群众,大力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得到了抑制,人们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
最近,一项惠民工程正在压路机村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人们出谋划策,准备给农田来一次“大化妆”——建设高标准农田。
(图片来源于虞山高新区)
高标准农田施工中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耕地。
(图片来源于虞山高新区)
投资千万,只为造福村民,项目完成后,不仅节省劳动力,更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收益提高许多。
烘干房
压路机的烘干房很壮观,一改传统的靠阳光晒干,经过专业机器的作业,粮食烘干效率翻了几番,助力迈进致富快车道。
提高经济,从路抓起。原本泥泞窄小的路,正在努力的改造中,再过一段时间,宽敞的大马路就要跟村民们见面了!
新村里,家家户户小别墅,整齐划一,错落有致。
几幢独树一帜的洋楼格外显眼,风格设计与豪华别墅无二,门头的牌匾更是气派,一张石桌、几把石凳,生活情调尽显。
门前圈起了一片小花园,亭台长廊,郁郁葱葱。闲暇时摆弄摆弄花草,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压路机还是首批组团式农房翻建的试点,新颖别致的楼房非常洋气,现代感十足。周边配套生活设施正在建设中,期待竣工时的壮观吧。
很多人喜欢往城市跑,而这里的人们,更喜欢住在自己的家乡,环境优美,近邻亲切,经济发展,一派幸福模样。
# 今日话题 #
说说你的家乡?
留言区见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常熟零距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常熟零距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