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老城区里总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古建筑,一生传奇却很少为外人道。
在东门大街的东西两端,是东横板桥与西横板桥两条支弄。东横桥名气很大,南端有著名的洗砚池、醉尉街,是唐代狂草大家张旭的住处。
相比较起来,在西横板桥上,只有那栋古典的老洋房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一处民国建筑,分为上下两层,过去是常熟有名的程老元公馆。
1949年春解放军进城,组织指挥淞沪战役的粟裕将军曾在这里住过。整栋洋楼结构完好,很有西方古典建筑的特色。
2009年5月21日,西横板桥(支弄)程宅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过去只在文章中读到过这栋老洋楼,但这次去却一眼就认出了它,因为和周围的建筑风格迥异,其独特之处平常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黄色墙面和红砖蓝窗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却是难得的和谐。
绿植爬满了围墙,随风摇曳的海棠花映衬着百年老洋房,青瓦白墙绿树红花,古朴素雅中带着错落有致的美感。
门前屋后都是花草点缀,清幽别致,温馨惬意。
木质的地板已经略显老旧,蒙上了一层灰,斑驳的白墙可见其年代感。
每次走进这种老洋楼,心中总会萌生出一种敬畏感。
虽然当时屋内的主人早已不在,但这种旋转木质楼梯还是能看出当时的辉煌和富裕。
圆形屋顶是西方古典建筑的特色。
楼梯间里堆放了一些杂物,在我们看来也许只是一些旧家具,但在这里的居民眼里,也许每一个老物件都有他们的回忆。
这幢洋房记载着东门大街80多年的人事变迁,还有很多传奇的故事。
它的主人叫程元鼎,虞山脚下,环城河内,无人不识。上世纪50年代,他还被调侃地称为“吃光地主”。
程家的祖先靠做布料生意发家,是“红顶商人”。程家自住的宅院很大,从东门大街南侧,西横板桥西侧,直至东殿巷,原金属工艺厂旧址,都是他家的宅基地,这座洋房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但它的确是最令当时人瞩目的一幢。
也许是因为太招摇,1937年,日本人在常熟扔下的第一颗炸弹,炸偏后就炸中了程家老宅。炸死了程家五位佣工。另有许多炸弹,落在了旁边的塔前小学。
(塔前小学,摄于1983年)
程家在这次事故中,损失了近一半家产。后来这幢洋房被日军“征用”,住进了十几个穿和服、能说日语的年轻妇女,程家的女佣说,那其实是中国妇女。
她们每天上午十点左右,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到了中午十二点,便有日军军官络绎不绝地前来作客,大多数时候,欢声笑语,偶尔,也有醉酒的军官对年轻妇女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据说这其实是一处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慰安所。而慰安所并不是公开的妓院,不事张扬,故知者甚少,证人难觅。后来这里也曾做过医院,但房主人并不愿多提。
现在这里住着几户人家,到处都是生活的气息。过去的事情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只有这栋老洋房见证和记录了一切。
西横板桥2号,陈宅附近的居民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老人很多,每个人脸上都笑眯眯的。零MM看到他们就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岁月给他们留下的是千帆过尽的平静和祥和。
干净整洁的小巷子里,人来人往,邻里之间还是像以前那样热闹。
对直西横板桥向南的是文昌弄,后来因为方塔园改造,已经不复存在了。
文昌弄往北是引线街,从老洋房里出来,就好像经历了一场穿越,周围的车水马龙让人觉得有些恍惚。
文昌弄往南走几步就是文昌阁。
老城里的建筑就是这样,好像彼此间都有关联,但又自成一派。
在某个黄昏,眺望着余生。虽然过去的故事在常熟人的日常生活里慢慢沉淀,但却不该被遗忘。
今日话题
你的童年和哪些老建筑有关?
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吧☺
部分资料来源于常熟记忆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常熟零距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常熟零距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