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
是我国传统乐器,
无论是京都大邑还是偏乡僻壤,
都会看到鼓乐齐鸣的景象。
锣鼓演奏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已传承千年,正如此,作为演奏乐器的锣,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加厚重。
怀来县新保安镇,就有一家生产锣的锣厂。虽然锣厂“小”,但是在全国,乃至是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制造的“大”声音。
01
“千锤百炼”一面好锣的前世今生
一面锣的制造工序复杂,主要有制片、冷轧、车镟、定音四个环节。
将铜和锡依照不同锣的要求所需要的不同比例融化制成铜坯,高温加热后用冷轧机进行反复捶打,直到铜坯成圆盘形之后再次加热,之后再继续捶打,反复三次之后一面锣的形状才可基本成型。
敲打好的铜坯来到车镟间,车镟师傅用车刀将锣面的氧化层去除,车刀飞速的旋转,铜丝上下起伏,铜花上下翻飞,几经打磨,锣片脱去了灰暗的外衣,师傅镟完一面锣后熟练的换上了另外一面。
生产完成的锣由车镟间又来到了厂区东面的房子里,在这里进行的正是最后一步环节——定音,俗话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可见定音这一步骤在制锣工序中的关键地位。好锣,一锤敲下去,从音头到音腹再到音尾,音色圆润,一以贯之,没有颤音。
不同的锣,不同的型号,用于不同的表演场合。所以这不仅考验着定音师傅的技术,更是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总结。
“金锣腾空”小锣厂做出大名堂
怀来锣厂由张现岭建于1992年,现在怀来锣厂的总经理由儿子张全富接任。
父子传承不仅恪守传统,并在原有工艺上开拓出了新的品种技艺——西洋乐器架子鼓镲片,无论是摇滚、爵士、波萨等不同风格,还是军镲、踩镲,叮叮镲不同用途的镲片,怀来锣厂都能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独特技艺进行生产,并注册商标“chang”让怀来锣厂的产品成为了世界业内的“中国骄傲”。
不仅如此,锣厂还结合用户需求,开发出顺应时代的新产品,张宪岭带领儿子对传统镲片进行了改良,创造出了一种适合在家中教小孩子练习,同时声音又不太大,不至于扰邻的“消音镲片”。此镲片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锣厂还为此申请了国家专利。
随着锣厂的名气越来越大,订单也纷至沓来,但却依然没有放松对品质的要求,制锣的整个工序,有一大半都是由技师纯手工完成,在一些关键的步骤如定音环节,更是由张家父子亲自操刀。
“产品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手艺是靠口传心授传承,机器替代不了。”锣厂总经理张全富感慨到,正是因为一道道工序的专业严格,让每一面怀来锣厂出品的锣、镲,都是经过千锤万炼,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好产品,也正因为靠手工打造,让锣厂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百多个就业岗位,按件计费,每名工人每月可获利3000-4000元,既让传统工艺有了新鲜的血液,也用实际行动带领乡亲们走上一条致富发展的新道路。
03
“一带一路”助铜锣敲出新乐音
时光流逝,一锤一打之间,让制锣技艺在新时代又富有了新内涵,在今年的3月13日,首批“张家口老字号”评选结果揭晓,怀来锣厂成功入选,成为了首批27家获批企业(品牌)之一。
对于这样的成绩,锣厂欣喜的同时也,立下了新目标,在总经理张全富的心中,期待着能在将来,让怀来锣厂和制锣工艺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能被中华老字号所青睐。
随着当今市场的变化,怀来锣厂也有了新的高峰需要攀登,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是锣厂的新征程。而县政府给予企业“一带一路”出口税收政策的支持,不仅为怀来锣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小小的锣镲从怀来走向世界各地提供了保驾护航。
正是由于“一带一路”政策引导,过去出口韩国的关税是5%,现在已经降至零。17年出口产值就增至5万美元,比降低关税前年增40%。同时,锣厂也积极发展积极性与主动性,多次参与国际知名乐器联展并获得业内相关人士的称赞,提高自身质量保证。
在品牌自身努力与国家大政方针的支持下,怀来锣厂在新时代书写了新的一页:年销售收入达到了1500多万元,年产量150吨,吊镲25万片。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等欧、亚、南美州国家。
在按照“一带一路”政策让怀来产的锣镲“走出去”的同时,也虚心求教,让国际上先进制作工业“请进来”,引进土耳其制镲技艺;同比利时EDM公司进行合作,成为其镲片全球唯一生产基地;并发明了铜坯碾压延展技术,改进了生产工艺,从根本上使镲片的音质得到了质的飞跃。
小小的一面锣,一张镲片,正在借助着“一带一路”,从怀来县走向世界的各个地方,成为了“中国力量”奔向世界之林的一张新名片。
热文推荐:
你是不是"在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张家口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张家口日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