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人迷恋的红酒养生,是场100%的骗局!

作者:野史秘闻 来源:野史秘闻 公众号
分享到:

04-20

来源 | 知局

声明 |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晚间,睡前,你取出一瓶刚买入的红酒。


开瓶,醒酒,摇晃,细闻,看着它那细腻的挂杯残液,满足。


然后淡淡地喝一口:


啧,真养生!


不知何时,红酒由辅餐饮料变成了“养生圣品”;防癌、抗氧化、保护心血管……一杯似乎蕴含着巨大的魔力,吸引着无数人购买饮用。


被千万女性追捧,专业课程跟着学……


可是,红酒真的有如此神奇的保健功效吗?实际上也是忽悠了千万人的养生骗局。


中国人对于红酒,不可谓不痴迷。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国内的红酒经济也在近几年迅速形成和发展。


2017年,中国进口葡萄酒金额达到了188.7亿元,这一数字在2011年仅为92.8亿元,短短6年时间翻了一倍之多。


酒庄和红酒品牌纷纷崛起,也在国际红酒比赛上夺得多项金奖荣誉,甚至国内也出现了被《纽约时报》比作“下一个波尔多”的产区。


众多的红酒品牌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


大热综艺、纪录片冠名,在去年也引起了一阵讨论。


红酒的高出镜率、高消费水平,使得许多公众人物也下海搞起了红酒生意,将红酒纳入自己的商业版图。


如此巨大的浪潮,与红酒所谓的养生保健功能,是分不开的。


在日常消费逐渐发达的中国,民间谈论红酒养生的说法也愈发高涨。


从公众人物到平民百姓,“红酒等于保健品”的观点,几乎快成为了共识。


在某音乐类节目中,嘉宾们一起聚餐。


其中一位患有肠胃病的歌手,被工作团队要求不能吃辛辣、不能喝酒时,就这样辩解:“红酒不会怎样,红酒喝一点养生的。”


大众视野中,更是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红酒泡洋葱”、“红酒加柠檬”、“加热红酒”和“保温杯泡红酒”等新式喝法。


可其实被吹上天的保健功效,可能只是为了忽悠你多多购买。


甚至,这些闻所未闻的保健喝法,对人的身体反而有害。


美丽的误会

前一阵子,一篇貌似严谨的论文刷爆了酒友们的朋友圈:《茅台酒可降低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小鼠肝癌发生率》(二乙基亚硝胺是临床试验中诱发肝癌的致癌物),文章脑洞大开的通过设置不同的小鼠饮酒模型,最终得出结论:喝茅台酒可以预防肝癌!

文章一经发表,无数酒友为此欢欣鼓舞。当然,这个脑洞大开的临床研究也引发了科研者们的争论。科研论文不能用对错来判断,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酒精被列为“一级致癌物”。也就是说,它的致癌作用证据确凿。


白酒不行,那么红酒呢?在中国人饮酒的江湖里,红酒的养生地位比白酒更高:每天一杯红酒,可以软化血管,延年益寿。这个说法流传甚广。然而仔细推敲,红酒养生的说法并不那么严谨。

酒精加葡萄

没有这么神奇

1、有酒精,就存在致癌风险

美国曾经进行过一项调查,选择50岁以上的成年人作为样本,发现适度饮酒与降低死亡率之间并没有明确关系。


任何度数、酒量的饮酒,都不能够降低死亡率。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也在2015年发表过一篇文章,随机抽取了4400名超过65岁的老年人,发现即使是适量饮酒,也会对其心脏功能造成损伤,更不可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世卫组织已经将酒精饮料纳入一级致癌物,也不建议将饮酒作为一种保健方式。


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早在2010年就指出,摄入酒精类饮料会增加罹患肝癌、食道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风险。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更是发表过多篇论文,认为任何饮酒行为都会给人带来健康隐患,而最安全的饮酒量则是0。


同时酒精会增加人动脉硬化、胃和肝损伤、心律失常的风险,这是被证实认可的。


也就是说,酒喝得越少越好,不用说用酒保健了,不喝酒就是保健了。


红酒的本质,就是水、葡萄汁产生的酒精,与其他酒类相比没有特别之处。


2、所谓的抗氧化功效,几乎等同于无

葡萄中蕴含的酚类物质,包括原花青素等,特别是由红酒而走红的“白芦藜醇”,被认为是有效的抗氧化物,能帮人保持青春容颜。


宁夏赤霞珠。葡萄皮表面覆盖的一层“白霜”,就是白芦藜醇


号称“抗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其实效果甚微。


首先,酒精本身也是一种还原物,有着抗氧化的作用,但没人会认为单靠摄取酒精就能美容养颜。


经常喝酒的大叔,也没法变成小鲜肉。


而靠葡萄里的花青素、白芦藜醇抗氧化,就可能是个笑话。


且不论目前多酚类物质抗氧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细胞与动物实验,无法直接推导到人;


就算有效,一杯红酒中蕴含的量,也实在是微不足道。


举个例子,一个68kg的成年人,要达到要求的剂量水平每天需喝750瓶到1500瓶红酒


能喝下这么多酒,除非你是个酒窖。


如果你实在喜欢花青素和白芦藜醇,其实也不用红酒: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就行了。


也可以做一点葡萄汁,因为花青素主要藏在葡萄籽内。


或者干脆用更直接的方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SOD等,多喝水多吃水果,效果比红酒好副作用还小。


3、已有的历史和科研成果,可能也是骗局

说到这里,有一件荒唐事不得不提。


有一位名叫达斯的权威学者,在几十年间发表了大量白芦藜醇的文章。


可在2012年,他因为学术造假被撤职,论文也被撤销。

目前在许多网站看到的营销文章,都有可能是这位学者的所谓“研究成果”。


抗氧化、抗癌,也都没有研究能够明确证明,对人有效果。


最后我们可以再解答一下“法兰西悖论”的问题。


红酒有保健功效的说法,最早就来源于这。



1991年,美国CBS电视台播出“法兰西悖论”节目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次营养调查显示,法国人喜爱鹅肝、奶酪,日常饮食的胆固醇含量,要远远高于英美人。可是,他们冠心病致死率却比英美人低很多。于是就有人提出,法国人日常习惯喝红酒,这降低了冠心病的发作。

 

但已经有人发现,所谓的法国人喝红酒降低冠心病致死率,其实是个骗局。


9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的年轻人更喜爱啤酒,葡萄酒销量因此下降。


为了挽救传统红酒产业,这一为了营销做出的养生骗局,便产生了。


而所谓的“法国人胆固醇摄入量高”“冠心病致死率低”,也只是用统计手段造成的假象。


喜爱养生的中国人,毫无意外掉进了这个坑。


从一开始,红酒养生,就是假的。


酒精,癌症发生的“帮凶”


在欧洲抗癌指南关于酒精的相关内容里,开篇第一句话是:如果你有饮酒习惯的话,请注意适量。不喝酒对癌症预防更有帮助。

事实的确如此,前文提到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拥有引发癌症明确的证据。同为一级致癌物的,大家熟知的还有烟草、甲醛等。

腾讯新闻出品的公益项目《中国癌症数据深度调查》中,酗酒是诱发中国人罹患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肝癌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46万人,比例约占世界每年新发肝癌人数的55%。

此外,酒精的危害并不仅仅局限在肝癌中。根据欧洲抗癌指南的相关内容,酒精造成的危害还有:




在全球范围内,约12%的癌症病例与喝酒相关。换句话说,每8个肿瘤患者中就有一个是因为喝酒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的。

在全球范围内,约5.9%的癌症死亡是由酒精引起的。也就是说超过40万人因酒精罹患肿瘤,并因此死亡。

酒精并不只与肝癌相关,事实上,与酒精发生接触的整个消化道,以及其他一些没有发生直接接触的部位都会受到影响:口腔癌、喉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

1:饮酒越多,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大。据统计,每天多摄入10g酒精,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增长7.1%。



2: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群而言,罹患肠癌的风险将增大23%。



3:平均每天摄入36g酒精的人群,罹患肝癌的风险增加16%。目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肝癌患者的患癌原因都与过度饮酒有关,酒精是肝癌的第二大诱因。



4:每天饮酒超过50g,罹患头颈部肿瘤的风险增大2-3倍。



5:每天饮酒超过48g,罹患口腔和咽部肿瘤的概率会因此增加5%。



过度饮酒不仅会诱发多种癌症,对癌症患者而言也存在明确的危害:过度饮酒的癌症患者在治疗中恢复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在治疗过程中酒精也可能降低癌症治疗药物的效果,增加癌症治疗副作用。


酒精到底是如何致癌的?

事实上,酒精本身并没有致癌的作用。但当我们真正把酒精喝到体内以后,其代谢物会对人体产生明确的致癌效果。因此,严格说来酒精被称为致癌的“元凶”是不准确的,更加准确的说法应更正为“帮凶”。

当我们饮酒后,酒精(乙醇)进入体内会经历一个复杂的代谢过程才会最终排出体外。首先,进入体内的乙醇会在我们体内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代谢为乙醛,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最终排出体外。

相信各位一看名字就知道真正的致癌物到底是什么了。酒精代谢过程中,乙醇与乙酸都对人体相对无害,但中间的代谢产物乙醛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大家都知道癌症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乙醛在体内会通过结合DNA的方式诱发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癌症发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有人喝酒特别容易脸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脸”。关于喝酒“上脸”,坊间有很多流传的说法:喝酒脸红的人酒量特别好,或是喝酒脸红的人解酒更快。这些都是错误的说法。




关于喝酒脸红,真正提示我们的是:请停止喝酒!你的身体无法代谢体内蓄积的乙醛。由于人种原因,很多亚洲人都存在乙醛代谢能力较低的问题。无法及时代谢乙醛会导致人体血管发生扩张,表现在脸上就是脸红心跳(有的人甚至会全身发红)。

无法及时代谢乙醛就会导致更高的致癌风险。因此容易喝酒脸红的你,掌握了关于喝酒脸红的终极秘密,在出门应酬时,能少喝就尽量少喝把。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39638
中国人 红酒 养生 
举报0
关注野史秘闻微信号:gh_cd28a62c329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野史秘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野史秘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