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上海动物园乡土动物区也正式向公众开放!
3万多平米的新展区展示了鸟类、食草和食肉动物二十余种,旨在向公众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与它们栖息地的重要性,为保护乡土物种助力。伴随着蒙蒙细雨,今天小布率先赶往新园区实地探访,一起来看看吧!
14秒带你速览乡土动物区!
还没看够?来听小布介绍↓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上海大约是没有什么野生动物的。
但其实,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一个建立在湿地之上的城市,水系发达,郊外有不少荒野,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很多动物世世代代常驻在上海或者迁徙到这里。
想来认识认识这些“土著”吗?
上海动物园乡土动物展区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是国内第一家以“乡土动物”冠名的展区,以上海湿地生境、丘陵密林生境营造为主,展示在这两种生境中栖息的动物物种。
展区内既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水獭、獐、豹猫、华南虎、东方白鹳等),也有本区域的代表性物种(猪獾、狗獾、貉、绿头鸭等)。
【华南虎】
中国特有的虎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据记载,最早记录今上海地区有老虎活动的踪迹是从元代开始,共有20余次老虎的活动记录。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地区再也没有老虎的踪迹了。
【豹】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豹体型较虎小,头圆、耳短、四肢强壮,尾巴超过体长之半,全身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
今天天气不错啊~
嗯?45度角怎么好像有人在拍我?
金钱豹新展区位于乡土动物区的北面,铺设了大面积的草坪,种植了丰富的绿植,给园区一对相伴十数年的“老两口”提供了一个即绿色又安逸的新环境。
求拍得美一点~
考虑到金钱豹善于爬树的特性,饲养员们用大量木头搭建了两个平台和栖架。金钱豹夫妇时而悠然地躺在平台上睡午觉,时而在高处平台眺望远方。
老婆,咱这园子还可以不?
【丹顶鹤】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因其头顶上有一抹丹红而得名。身上大部分羽毛都呈白色,俨然一派仙风道骨,其寿命长达60年而常被赋以长寿的象征。
不敢当不敢当,我也就刚刚三十而立吧~
每年9-10月,丹顶鹤都要向南方迁徙过冬,上海是其南下越冬路线的一个重要的迁徙点。
为了让生活在展区内的动物真正有“家”的感觉,饲养员在鸟区的湿地环境里,种植了很多水生植物,并放养了部分小鱼、螺和蝌蚪,形成“人造”食物链。
鸟岛上的“昆虫旅馆”
岛上还搭建了一个“昆虫旅馆”,这些昆虫和部分水生植物同时也成为鹤类的食物。与此同时,园区工作人员也会不定时投放一些面包虫和蟋蟀在岛上,让鹤类自行捕捉。
【东方白鹳】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体上的羽毛主要为纯白色,长而粗壮的喙有着强大的捕食技能。
牢牢占据C位!
东方白鹳的种群在上海地区主要分布于南汇东滩、横沙东滩、崇明东部和北部。近十年来单点单次最高数量10只(2017年11月,横沙东滩)。近年来种群数量不稳定。上海动物园于1982年实现该物种的国际上首次繁殖。
【豹猫】
豹猫是体型较小的食肉类,略比家猫大。全身背面体毛为棕黄色或淡棕黄色,布满不规则黑斑点。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尾背有褐斑点或半环,尾端黑色或暗灰色。
咦?
楼上这位好像比我威武那么一丢丢~
豹猫展区位于豹展区左侧,为了减少动物之间的互相干扰,饲养员们贴心的用竹板在笼舍间做了间断隔离。
在豹猫笼舍同样能看到丰富的绿植和草地,还有四通八达的栖架,分别连接着三个巢箱。
【獐】
上海地区重引入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獐又名河麂,东亚地区特有动物之一,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泊两岸的湿地,单独于晨昏活动。
獐善于奔跑,领地范围大,所以乡土动物区中最大的一个展区就给了它们。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早在新石器时代,上海就有獐的分布。在19世纪末数量还相当多,曾一度充溢于青浦、奉贤等地。但由于自然环境变化,20世纪初獐在上海地区绝迹。
本市从2006年开始进行獐的重引入。目前,在上海明珠湖公园、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华夏公园都有獐的圈养种群。
小布教你辨别獐和黄麂~
我是黄麂,我头上有角~
我是獐,我没有!
【狗獾】
上海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上海现存体型最大的兽类,习惯于夜间出没。
惭愧惭愧,我已经是体型最大的了。
找找下图中的狗獾在哪里?
谢谢!白天不见客!
狗獾曾广布于松江、金山、奉贤和嘉定各区。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野生狗獾的数量日益稀少。
从2003年开始,本市开展了狗獾的生态恢复项目,用了10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一个可供狗獾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狗獾的野外种群得到了发展。
【貉】
正宗的上海土著动物,成语一丘之貉的原型。
我被误解得很深......
貉多栖息于河谷、草原和靠近河流、溪流、湖泊的草原地带和丛林中,昼伏夜出,属杂食动物。
近年来,野生貉在上海地区的遇见率呈上升趋势,这也从侧面验证了上海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改善。
貉的展区内有大大小小的各式树枝树干,看似“凌乱”地排列着,其实恰恰还原了动物在野外的生活环境,为它们提供了藏匿休息的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展区以上海湿地生活环境、丘陵密林自然形态为特色,尽量让动物生活在模拟自然的展区里,表现出其原本的天性。
鸟区由湖面、浅滩、溪流、小岛等湿地景观组成,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
其中,湖面中心小岛上还布置了岩石、枯木、树桩、栖架等设施,不仅有利于展示鸟类的自然行为,还能吸引许多本地的野鸟,丰富了整个鸟区的自然生态。
貉、狗獾、猪獾等小兽展区则营造了灌木丛、水池等它们喜欢的生活环境,并辅以各种树洞和土穴。
豪猪是个大家族,它们住在一个大型的水泥树洞中,树洞两边开口,出入方便。
果子狸是树栖动物,因此它们的小“窝”被安放在离开地面一定高度的枝干上。
这些模拟动物本身栖息地的设计,给了动物最大可能展示其自然行为以及行为的多样性。
猜猜我是谁?
乡土动物区还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体验。游客不再是与动物隔离,而是使游客产生“到动物的家里做客”的感觉。
譬如水獭展区被分为陆地、浅水区、深水区三部分,可以观赏到陆地上活动的水獭,还可以观赏到水獭戏水及游泳的各种姿态。
为了让游客学到更多的野生动物知识,了解乡土动物生存的现状,展区饲养员推出了全程步道科普讲解导览。
每周六、日14:00,为游客进行全景游览式饲喂讲解;
每周二、三14:10,为哺乳动物区饲喂讲解;
每周四、五14:00,为鸟区饲喂讲解。
除此之外,展区还设计安装了一些科普展板和拒绝投喂等警示牌、狗獾洞穴剖面示意、多媒体循环播放科普教育片、科普小推车讲解等。希望通过这些不同方式传达动物科普知识和正确的参观方式。
原来在上海及其周边生活着这么多的野生动物!
相信随着生态环境继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土动物,更多的野生动物能够重新回到这片土地上,与人类和谐共处。
资料:上海动物园
编辑:顾依依、赵旭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上海发布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