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30-40 岁退休,不再被 996,彻底扭转劳碌命,只干自己想干的,同时也不必为钱发愁。这不是写小说,也不是什么广告宣传片,而是一批外国年轻人正在经历的事情。他们试图开辟不同于“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勤勤恳恳,就算不上也不能下,到了 60 岁光荣退休”的第二条路。这些外国年轻人是 FIRE 运动的支持者。
FIRE 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财务自由,提早退休)的首字母缩写。这项运动的逻辑很简单——花的比赚的少。无论年薪多少,都过着节俭的生活,尽可能存更多的钱,实现经济独立,在法定退休年龄前炒了老板。
在 FIRE 中,最受认可的精神模范是皮特·阿德尼。他 30 岁从软件工程师职位退休,退休时账户里有 60 万美元可用于投资的钱。妻子和他是同行,在他们还每天忙活着上班的时候,平均每人每年大约 6 万 7 千美元的收入。用村上春树的话来说,他们过着“非常节俭的巴斯达式的生活”。在工作期间,他们把大部分税后收入用于投资。30 岁离开办公室的工作时,他们的账户里有 60 万美元。
皮特·阿德尼在退休后办了 Mr. Money Mustache 博客,包括纽约客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曾转发过阿德尼的文章。去年页面浏览量一路飙升,在 10 月达到 250 万。
乍一看,FIRE 没有那么多的复杂规则,玩家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回到比大学读书期间稍好一点的生活水平,就差不多可以实现潇洒地提前和朝九晚五的工作说拜拜。但实际操作起来,有这么简单吗?
首先,需要算一笔账,为了能早点不工作,我们得存多少钱。在这里,FIRE 运动的伙计们奉行 4% 法则。1994 年,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威廉·班根在分析了美国过去 75 年的股市和退休案例后,提出 4% 安全提现率法则:
退休第一年,从自己退休存款中提取不超过 4% 的本金,之后每年根据通胀率进行微调,到去世时也花不完退休金。
假设你退休后每个月的衣食住行医药费护理费等必要开销一共 4 千块,所需要存的退休金即为 4000*12/4%=120 万;依照 4% 法则,退休第一年你可以花掉 4 万 8 千块,剩下的钱进行投资,之后每年按照 4%,结合通货膨胀率后提取退休金。
之后的事情就是怎么弄到这么多退休金。在攒钱这件事上,FIRE 的信徒们分为三类:
瘦 FIRE(能怎么省就怎么省),西雅图 38 岁的律师西尔维娅(Sylvia)走路上班,吃熟透了的黑香蕉和临期食品,每个月在食品杂货上最多花 75 美元,借朋友的网飞账号看视频。
肥 FIRE(相当于咱们的消费降级),能不买的就不买,能卖掉的就卖掉,有优惠的就用优惠。
咖啡师 FIRE,退休后到星巴克或者金拱门肯德基等可以提供医保的公司做兼职。
也有 FIRE 者过着“拥有一切却不使用”的生活。有房有车,但只用来出租,坐地铁公交上下班,住着郊区的房子,拿着四环的房本。
提前退休后,FIRE 运动的支持者们并不是享受阳光沙滩朗姆酒,坐游轮,打牌;而是做那些喜欢但却养活不起自己的事情。参加 FIRE 运动的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单身,因为要找到一个同样 FIRE 的伴侣不容易。很多夫妻在 FIRE 前就已经是丁克。而很多已经 FIRE 成功的年轻人选择离开纽约,旧金山,去往生活成本更低的二三线城市。
虽然 FIRE 运动由两句话组成,但是支持者们把重点放在第一句——财务自由。而在开源已经几乎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节流就成了通向自由的唯一方法。
其实,“财务自由,提早退休”并不是什么激进新鲜的想法。90 年代一份提倡通过节俭来实现不靠信用卡生活的《吝啬鬼公报》在小范围内流行,它的发行规模肯定比不上《华盛顿邮报》那种级别的报纸,但在六年内,发行量从不到 2 千涨到超过 20 万。08 年金融海啸吞噬了华尔街投资银行,也卷走了很多美国人的安全感。一小撮被吓怕了的美国人怀念起 18 世纪的俭朴之风,同时开始重新思考人与钱的关系。
金融危机 10 年后,网络重度患者千禧一代让 FIRE 运动在网上火了一把。最受欢迎,也是最权威的 FIRE 博客 Mr. Money Mustache 在去年 10 月的浏览量达到 250 万。讲述 FIRE 经历的播客 Fire Drill 在全美苹果播客下载排行榜上,进入投资类播客的前 100 名,每集都有 7000 多的下载量。Reddit 上,“/r/financialindependence”板块在全球拥有超过 36 万的订阅者,澳大利亚、英国、荷兰、印度的 FIRE 们有自己的独立板块。
FIRE 运动的圣经是一本 1992 年的老书——《你的钱还是你的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又译《富足人生》)。作者乔·杜明桂(Joe Dominguez)在书问世的五年后去世;另一位作者薇琪·鲁宾(Vicki Robin)没有想到自己在 72 岁时,成为了千禧一代的精神偶像。
年轻的时候,鲁宾是影视民工,偶尔在电影里演个女五号。60 年代美国影视民工的工资不能说有多高,但绝对可以让鲁宾在一段时间内远离被上司安排死的职场生活。70 年代,社区工会开始在美国发展,鲁宾加入了这个时髦的运动。在社区工会里,鲁宾自学了各种各样的实用技能,从打猎、汽车修理,到酿造蒲公英酒。
在被好几个伙伴询问如何靠这么少的钱生活后,鲁宾意识到她的经历值得一说。她和在华尔街工作的朋友乔·杜明桂开启了全美巡回演讲之路。1992 年,两人完成了《你的钱还是你的命》。
不再让钱成为衡量生活的单位,鲁宾和乔在书中反复地向读者阐释这个观点。《你的钱还是你的命》里确实有很多具体的省钱指南/改造指南,但两位作者并不想成为人生导师,他们更想让读者重新思考自己与钱的关系。无数个人与钱的关系影响人与地球的关系,这本书的终极目标在此。
我们可能会说,金钱只不过是管理良好或不善的小纸片和铜板,但行动的表现比语言更清楚,我们都是生活在对着小纸片和铜板复杂奥秘的信念网络上。
视金钱为安全感——在脆弱、易受伤的自我与冷酷、残忍而难以预料的现实世界之间的缓冲——是对金钱所抱持的最普遍信念。对许多人来说,财务上的安全感带来稳定的情绪,大批的人运用金钱赶走不愉快的情绪,诸如恐惧、焦虑和孤单寂寞,花钱买伴侣、贴身保镖、会计师、朋友、适当的组织会员资格,来克服这些情绪。
《你的钱还是你的命》在 08 年金融危机后火了一把。如果不是媒体找她做采访,她估计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年轻时用的那套生存法则现在又开始流行。
然而,FIRE 运动支持者们不得不面对近三十年的变化——鲁宾实现提早退休时的政府债券收益率高达 8%(政府债券是最受退休人员欢迎的投资方式),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成为不可能。
尽管已经不知道通货膨胀了几百轮,但是 FIRE 运动的精神与《你的钱还是命》的气质是相符的。FIRE 运动的支持者们走上这条道的时候,或多或少都重新审视了自己与钱的关系。
鲁宾在书中用买鞋做过例子:假设你每天挣 300 美元,如果你想买一双 100 美元的鞋,你需要问问自己:“这双鞋子真的值得你宝贵一天的三分之一吗?”
这个例子发展成 FIRE 的一条法则,买一件东西前,把价格换算成生命能量(时间)。
不管在哪里火爆,FIRE 运动总是要面对一个误解:FIRE 意味着从工作时到退休后都必须过着极度节俭的生活。然而,FIRE 的 68% 参加者宁愿在正常时间退休,也不愿过着破产一样的生活。那种极度强迫自己的生活让 FIRE 变得不值得,违背了 FIRE 的精神。
FIRE 不是要打造漂亮的退休金数字,而是用这种方法,重新获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再按着 boss 的日程表做事是所有 FIRE 追随者的目标。
在“996.icu”项目的宣言中,“Developers' lives matter”(程序员的命也是命)被重重加粗。这句话仿照“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不仅代表着与对抗种族不平等运动同等量级的勇气与决心,而且折射出工作重要性在人们心中的变化。
在办公室,“敬业”“勤奋”这样的词已经过时;“工作就要拼杀”的厚黑学早已不是职场新人的葵花宝典;“三十岁还没做到中层就没机会了”这样的金句已经不太能让人们兴奋。“能做 996 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年轻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种强调奉献牺牲的观点已经无法获得鲜花与掌声。
和上一代人相比,年轻人如此决绝地离开传统职场,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目标,只是不想再当社畜,早点找回主动活着的感觉。连续工作 14 小时的同事倒在自己身旁后,多伦多的女程序员克里斯蒂开始了解 FIRE 。
现在,说到工作,人们更愿意讨论它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从“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到“工作 996,生病 ICU”,国内对 996 的不满,国外在 18 年火起来的 FIRE 运动,真是同一片天空同一个理想。
996 在国内引起讨论后,有一部分网友用“被 996 的资格也没有”来自嘲。虽然听起来有点酸,但是程序员的平均工资确实高于很多职业。程序员也是 FIRE 运动的主力军之一。这也是 FIRE 运动遭受质疑的点之一。只有程序员、牙医、律师这种高薪职业才有实现 FIRE 的可能。
FIRE 运动最弱的一点是,未来的一切都是不可预测的,经济、自然灾害、身体状况……把未知的事情捆在一个确定的数字上,不管这个数字有多大,经过多精密的计算,怎么看都不是一件靠谱的事情。
FIRE 成功也不意味着完全退休,躺在家里当活神仙。毕竟,对于成年人来说,职场永远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与过去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思考工作这件事,既不为了它而委屈自己蔑视自己的感受,也不过分抬高它的地位,把它当成一种身份到处炫耀。
在职场看到前辈们为工作献上生命和家庭,在父辈身上看到“安享晚年”的不可能性,反抗 996、参加 FIRE 的年轻人更关心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逼的。
消息来源:
力求在 40 岁前退休,这些美国年轻人每月只花收入的四分之一,华尔街日报,Anne Tergesen / Veronica Dagher
在 30 岁时实现财务自由,早早退休,纽约时报,STEVEN KURUTZ
Mr. Money Mustache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单向街书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单向街书店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