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朱丽叶
她陪你走过人生所有的艰难,别把她推下深渊。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01
最新美剧《恶行》,没有幽灵、没有怪兽,却被评为“年度最佳恐怖剧”。
单身母亲Dee Dee,全身心照顾重病的女儿。
即使生活艰难,仍然对女儿不离不弃。
可是,温柔母爱的背后,事情的真相令人不寒而栗。
女儿Gypsy其实非常健康,她从一出生,便被母亲蒙骗并人为改造成一副病弱的模样,无端端地吃药、坐轮椅、剃光头发、拔光牙齿、甚至被数次开刀!
而Dee Dee将健康的女儿囚禁在病床上,只是为了保持世人眼中圣母的光辉。
这部美剧改编自震惊美国的真实案件。
现实生活中,Dee Dee尚在怀孕之时,丈夫就抛弃了母女俩,她只能孤独痛苦地生下孩子,独自承受生活的重担。
当她被新闻媒体宣扬成温柔而坚强的母亲典范,在社会的关注和同情中,获得了盼望以久的关怀和尊重,感受到了亲近和温暖;
同时,也沉沦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一步步地伤害唯一的亲人。
故事以Gypsy杀死母亲,逃出家的牢笼,结束了18年来“被爱保护”的可怕生活。
一起看剧的朋友,愤怒地指责这个恶毒的母亲,“杀人不见血的亲情,就是生了你,却不把你当人。”
而我感到伤痛的是:因为什么,母爱变成了一件恐怖的事情?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分析认为,长期缺乏关爱与重视,导致Dee Dee患上了“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患病的人会故意伤害他人,再尽力去照顾,以此来满足自己“生活在温馨有爱之中”的愿望。
Dee Dee在最渴望丈夫关怀体贴的时候惨遭抛弃,从此她的生活中可让她掌控的,唯有年幼的孩子。
渴望爱的母亲以孩子的病弱无助,满足自己被需要的幻想。
通往地狱的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故事很极端,可是我们的生活中,家庭之间的杀戮并不少见。
隐形的父亲,冰冷的家,往往逼出了可怕的母亲。
她们通过控制孩子来获取家庭的存在感,由此而造成的悲剧总令人毛骨悚然,又心酸心痛。
02
前段时间,接连发生数起骇人听闻的少年弑母案件。
3月16日,江苏盐城13岁少年,因玩手机、养宠物狗与母亲发生激烈冲突,弑母;
去年12月,湖南沅江12岁少年,因吸烟被母亲用皮带抽打并砸烂手机,弑母;
前年12月,四川达州13岁少年,向母亲索要400元未果,弑母。
这些让人不寒而栗的弑母案件中,我们都看不到父亲的存在,只有严厉管教孩子的妈妈。
盐城少年的父亲常年在外地,一年到头只回一趟家。妈妈白天在商城做服装生意,傍晚关门后再赶回家给儿子做饭。因为两边忙碌,以一己之力支撑这个家的妈妈,变得强势而暴躁。
沅江少年,父亲在他半岁时就外出打工,即使回来也不在家陪伴孩子。少年曾在作文中描写父亲不顾自己苦苦哀求,执意外出打麻将,将孩子一人扔在家中。
作文的最后一段,少年写道:“我失去的爱太多。”
而达州少年在杀死母亲后,父亲依旧不曾出现。
母子的生命悲剧之间,隔着一个不见人影的父亲。
所以女儿派的专栏作家豆妈说:“孩子手上沾满鲜血的刀,是父亲递过来的。”
樊胜美有一句经典台词:“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父亲与家庭的隔离,成了母亲和孩子命运的诅咒。
一个健康的家庭,一定是父亲坚实地托底,母亲平和地爱护,孩子无比信赖他的父母。
父亲不缺席,就不会有母亲无法言说的孤独与焦灼,也不会有病态失控的孩子。
03
前不久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包宝宝》荣获最佳动画短片奖。
故事中,女主人每天早早起床,精心为丈夫准备丰盛的早餐,而丈夫从不曾给予任何感谢与欣赏,总是胡乱吃完后匆忙离去,独留下神色黯然的妻子。
当发现自己做的包子有了生命,孤独寂寞的女主人顿时找到情感寄托,从此将自己全部的爱投入到包宝宝身上。
直到包宝宝长大,要挣脱母亲的控制。
害怕生活重新变得空洞的母亲顿时崩溃了,一口吞下了包宝宝。
这似乎是一个“以爱之名,吞噬孩子”的故事。
但是故事里,我们只看到母亲对孩子无孔不入的掌控,却看不到父亲对母亲的关爱,以及给孩子的陪伴。
他仿佛与这个家庭断开了链接。
在包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始终不曾出现过。
这好似一个讽刺。隐形的父亲,令母亲把所有精力投注在儿女身上。
与其说这是一个“爱与放手”的寓言,不如说它揭露了家庭悲剧的根源。
妈妈感受不到爱与温柔,儿女是她世界里的唯一。她无处安放的爱,不可避免地变成了令人窒息的压力,绑住了孩子的翅膀。
而从未参与到孩子成长中的父亲,让亲子关系,变成了一个饱受诟病的词汇。
母亲,是一个自然赋予的角色。要让母亲在爱的释放中不越出边界,需要父亲的理解与关怀,她才不至于向孩子索取存在的价值。
04
金马奖获奖电影《一念无明》,改编自香港真实事件,讲述了一个怀着沉重愧疚的父亲如何面对残破的家庭。
作为海员,父亲常年离家,除了定期寄钱,他几乎从未回过家。
妻子瘫痪在床,脾气古怪暴躁;儿子患有躁郁症,内心苦痛无法诉说。
直到儿子失手杀死母亲,这位父亲才直面他应承担的责任:
“我活了大半辈子,什么都逃避,逃到追不回来。如果再这样过下去,我会恨自己一辈子。”
《世界需要父亲》一书中提到: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家庭危机,而父亲的缺失是问题的中心。
有一位担任高管的爸爸,曾经认为老婆提出的“带孩子时搭把手、陪我说说话”这样的要求太矫情,他觉得老婆“又不用上班,成天呆家里,还这么闹腾”。
直到妻子抑郁症发作,爬上天台,被人救下,他不得已带娃睡了一个晚上,才懂得妻子的绝望。
整晚不停地刚躺下又爬起,睡眠被切割成无数碎片;
第二天头昏眼花,忍着困意做辅食、喂饭、遛弯;
孩子午睡了,赶紧洗衣服、拖地、整理玩具、消毒餐具。
一整天喘不上一口气。
再想到老婆就是如此,独自一人撑过无数个无眠的暗夜和孤单的白天。
他才明白,之前妻子的抱怨不是矫情,而是崩溃前夕的求救信号。
这位父亲头一次觉得自己真不是个东西。
美国焦虑与抑郁协会显示,全球范围内,女性被诊断为焦虑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倍。
同时,英国关于广泛性焦虑的研究发现,相比于男性,在婚姻中女性承担的压力比男性高3倍。
愿每一位丈夫,抱抱你的妻子,看见她的辛劳付出,是你对她最大的温柔。
愿每一位父亲,尽可能多给予一些陪伴,是你对这个家最好的付出。
你的理解与懂得,远比钻石更珍贵。
就像张晋对蔡少芬的表白:“我这辈子的幸福都要靠她。”
她陪你走过人生所有的艰难,为你浆衣羹汤,堆起尘世里的幸福。
别把她推下深渊。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洞见”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洞见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