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总是不公平的
而考试似乎是唯一公平的战场
最近重温了一下《极限挑战》第四季。
其中一期节目组安排高三考生站在足球场的同一条起跑线上,由嘉宾分别提一个和家庭条件相关的问题。
每个问题回答“是”的人前进6步;回答“否”的则原地不动,几个问题之后,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同学已经走出好远,少数同学停留在原地。
然而游戏远远没有结束,这时节目组让所有学生从现在站立的起跑线开始赛跑,最先到的20位,能够获得一份礼物。
一声枪响,落后的同学拼命狂奔,最后获得奖品的20人中,出现了不少后来居上的黑马。
黄渤在节目中说的一句话很触动我:
“你们之所以站在这条线,和之前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多大关系。如果现在开始起跑的话,站在前面的同学有可能领先许多,但是在抵达终点之前并不意味着后面的同学不能超越你。”
节目中的高中生,会开始珍惜高考的机会,因为这即将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与不公平的命运对抗的机会。
而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机会是什么呢?同样也是考试。
高考、四六级、考研、雅思、司考、CPA......每一次考试,都是我们反超“幸运儿”的机会。长大之后我们发现,世界总是不公平的,而考试,似乎是唯一公平的战场。
道理我都懂
但就是考不好啊
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勤奋型”学渣:
高中生起早贪黑的学习,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但是期末成绩一直在中游;
为了考研每天13-14个小时,学到头都秃了,但是最后连国家线都没过;
CPA、雅思、司法考试的考试费都是在付“智商税”,年年交钱年年考不过。
……
除了以上,还有那种老师一讲就会,自己一做题就不会,一看答案又会了,关上答案又不会了的致命循环,让学习变得十分痛苦,也让“通过考试翻身”这个愿望,变得遥不可及。
"其实,除了少部分的天才,普通人和大多数学霸的差距并不在于智商和努力,而是在于会学和不会学之间。"
说这句话的人叫杨洋,他是所有“勤奋型”学渣之光,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从一个不会学的“勤奋型”学渣,成为了一个超会学的“休闲型”学霸。
从二本考到北大
光靠努力是不够的
杨洋上高中的时候,就是个典型的“勤奋型”学渣,在周围人眼里,他无疑属于班里最用功学习的那一群人:
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别人在午睡他在做题,别人上体育课他在做题,别人回到宿舍偷偷看漫画书,他还是在做题……
即使这么努力,现实还是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看着学霸们“随便考考”就能考高分,“发挥不好”还是名列前十,自己却始终成绩平平。
努力得不到回报,这是让人十分沮丧的一件事。杨洋几乎问遍了身边的每一个老师,得到的反馈都是”还是因为你努力的不够,再努力一点就好了“这种话。
然而这只会让他感到更加的沮丧和迷茫,什么程度才算“努力够了”呢?没有人告诉他答案,年轻的杨洋只能带着问题,战战兢兢的参加高考。
结果也不出意料,他只考上了一个二本院校的医学专业。
也许全中国的高中生都觉得,上大学是学习生涯的解放,但其实“上大学”才是磨难的开始。
作为医学生的杨洋,面临着大量枯燥的记忆任务,这样的学习让杨洋痛苦不已,常常一页纸的知识点今天看完了明天就忘,需要反复不停的做同样的工作,而且到考场上也不一定能完全记得住。
“这不对,肯定会有更轻松的方法。”
杨洋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股韧劲,就是要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要考高分。
从那之后,杨洋有时间就去看学习类的书籍和资料,他系统地了解了科学的认知规律,也知道了很多能够帮助学习的工具和软件,这些东西为杨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开始越来越多的尝试新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渐渐地,杨洋也确实归纳出一套让自己事半功倍的学习技巧:
Q&A笔记:所有笔记以Q&A形式呈现,成为独立的思考者;
现代工具记忆:12个十分钟记忆远超背两小时,想忘也忘不了;
卡片化思维:反应速度比别人快,演讲、写作能力也大幅提升;
将军视角:用出题人的视角看书刷题,精准找出重点考题。
从那以后,杨洋第一次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几次考试他的成绩越来越好,从中游稳步走到了班级前几,然后就再也没掉下去过——
摆脱“勤奋型”学渣的身份之后,他的努力不再廉价。
就这样学业一路开挂之后,杨洋迎来了学生生涯中的一个高光点:从二本院校,pk掉无数优秀的竞争者,考上了北大研究生。
“对想考北大的人来说,努力程度是差不多的,大家都是从早学到晚,一点都不敢松懈,所以和他们拼学习时长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拼的就是细微的学习方法的操作,看谁在同样的时间里效率更高。”
“拼细节”考北大的杨洋是怎么操作的呢?说起来也挺简单的: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