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的人很危险,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将改变基因”。就在上周,这样一条内容的微博获得了超过三万转发:
感觉吓人不?这是真的吗?首先,先把结论给大家:
熬夜是不是会让人基因变异?
不是。
那可以愉快地随便熬夜吗?
想啥呢,不能。
接下来,我们再来详细说说这条微博没说清楚的事情。
数据是从哪儿来的?
微博中提到的原研究2013年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1]。研究是这样做的:26位志愿者在一周时间内保持着不充足的睡眠状态(每天睡约5.7小时),另外一周则充分睡觉(每天睡约8.5小时),研究者在两种情况下分别取了志愿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睡眠不足时,共有711个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研究本身倒是没什么大问题(除了并不新之外),但微博上对它的描述确实很有问题。“长期睡眠不足改变基因”,这会让人首先想到基因突变,而且还是700多个基因一起突变,这场面未免太过刺激……但研究说的其实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改变的是这些基因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基因本身。
就在不久之前,对“太空双胞胎”研究的报道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一些报道把“基因表达改变”直接说成“基因改变”,造成了很多误解。看起来,这里很有必要再仔细澄清一下“基因表达改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基因表达”是啥?
基因可以看成储存在细胞里的“生命图纸”,而基因表达就是把这些“图纸”变成“产品”的过程。基因表达的“产品”通常是各种蛋白质(也可以是RNA),我们在生物书上学到的DNA转录成RNA、RNA翻译成蛋白质就是基因表达的重要步骤。
“基因表达改变”和“基因本身改变”有着本质的不同。基因表达改变指的是细胞使用“图纸”的方式变了:它们可能是挑选了不同部分的“图纸”来制作“产品”,也可能使用图纸制作的“产品”数量增加或者减少了。“产品”的变化会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但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图纸”的基因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基因表达其实经常变
虽然也存在突变,但基因本身还是相当稳定的,而基因表达则时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多么可怕。它非常常见,有些时候还是维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重要方式。
细胞可以自发地改变基因表达,比如说和昼夜节律有关的基因在一天的不同时间表达情况就不一样。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因素也可以影响某些基因的表达,比如压力、饮食、体育锻炼或者使用药物。基因表达有多容易变?甚至有研究发现,进行冥想之后也能在被试身上测到基因表达的变化[2]。
“表达改变”都没问题?
也不是。既然基因表达的改变体现了各种因素对人体的影响,那么这里就会包括好的影响、问题不大的影响,以及——坏的影响。
缺乏睡眠对健康确实有不少坏的影响。除了短期内让人昏昏沉沉,长期的危害也同样存在,比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它和超重、糖尿病风险有关。而本文提到的研究其实主要是在寻找“坏影响”背后的原因,比如说,缺乏睡眠变胖是不是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改变造成的。
总之,熬夜并没有让人原地变异,模糊不清的报道也令人心累,但别忘了觉还是要好好睡的。
参考文献
[1]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0/12/E1132
[2]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3/12/131208090343.htm
作者:窗敲雨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果壳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吓得我二维码都歪了!
为啥这样的二维码也能扫?
扫码发送【二维码】告诉你原理~
喜欢就点个“在看”呗~↘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