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公路蜿蜒流淌,
一座座小楼环绕青山,
一群群牛羊漫步高岗,
一张张笑脸绽放山乡
……
阳春三月,草木葱茏,叙永县黄坭镇一派蓬勃生机。“2018年,镇上的安定村、春光村先后脱贫了!”喜讯如报春花开满山乡,村民们喜上眉梢,逢人就绽出一张笑脸。
与村民们一样高兴的,还有人保财险叙永支公司。精准扶贫结出硕果,四年扶贫坎坷路,今日才算是走上了大道。
1
一纸命令:白面书生走进贫困村
2015年12月的一天,人保财险叙永支公司综合部经理曾超,同往常一样上班。刚到公司,就接到新任务:公司成立安定村脱贫帮扶小组,曾超任安定村驻村第一书记。消灭贫困是我国当前时期的一件头等大事,作为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人保财险自然责无旁贷。接到命令,曾超并不意外,问“:什么时候上岗?”
每周有三至五天要驻村工作,曾超的妻子不依了:“娃娃还没满周岁,你就要天天跑下乡,我店里的生意忙得团团转,怎么行?现在给你三条路:推掉差事、换个工作、离婚!”
妻子反应这么大,让曾超十分意外。回过头想,妻子平日里对他的工作总是十分支持,“我的理所应当是不是太多了?”但这件事实在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对妻子说:“驻村工作至关重要,我是党员必须冲在前面……”话没说完,妻子摔门而出,两人进入冷战期。
时任公司总经理的许文庆得知这一情况,多次上门调解。妻子终于说出了真正的担忧:丈夫在家连家务活都少有碰,能吃下驻村的苦吗?万一安定村在规定时间里不能脱贫怎么办?
在丈夫与公司领导几番耐心地疏导下,妻子的心结总算打开:丈夫作为一名党员,办好老百姓的事,比照顾好自己的小家更加重要……尽管曾超明白肩头的重任,但当他走进安定村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土地贫瘠、道路崎岖、房屋破烂……“安定村里不安定”,是安定村烙在曾超心头的第一印象。然而这个印象,还是太肤浅。
“全村贫困户143户,贫困人口678人,接近占了全村总人口的30%。”村委会办公室里,当村干部向帮扶工作小组介绍完村情时,曾超几人已顾不得惊讶,而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几个保险公司的年轻人,来安定村帮助脱贫”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村民们满脸疑问,议论纷纷——“保险公司帮忙脱贫,天下竟有等好事?没有白吃的午餐,肯定是推销保险嘛!”
“嘿嘿,几个细皮嫩肉的白面书生,能受得住农村的艰苦?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罢了!”
“我们村交通闭塞、土地贫瘠、自然灾害又多,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要脱贫谈何容易?”
在村民们质疑又期盼的目光中,曾超和工作组成员悄然踏上了扶贫征程,背上水壶、带着干粮,卷起裤腿过河入林、翻山越岭,顶星光出门,披着星光归家。短短两周,他们踏遍了安定村的每一寸土地,走访了每一户村民,访民情、问民意,形成了详细的村情报告。为接下来的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点燃了村社干部的工作热情。
2
一次意外:帮扶成员拄上了拐杖
如果只是跑腿聊天整理数据,那扶贫工作也太简单了。可就连这个基础的摸底工作,也需要多动脑筋,才能保证“扶贫不是大手大脚花钱”,而是把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
“我家穷得很,房子已经破旧失修多年,麻烦你们给我家申请一笔修房资金。”一日,工作小组来到一个农户家里,发现情况与之前介绍的一样:家徒四壁、破旧不堪,几乎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
即使已经“眼见为实”,曾超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并未立即答应这家人的要求,而是悄悄展开走访调查。而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这家人多年来一直在县城做生意,日子相当殷实,还买了两套商品房,一年到头很少回村居住。
一个盛夏的中午,叙永县城某小区里的一个单元楼里,响起“笃、笃、笃”的轻微敲门声。“谁呀?”户主打开房门,看见曾超微笑着站在门外,户主既吃惊又尴尬,一瞬间满脸通红,“你们居然能找到这里来”。
看着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许多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一些非贫困户“眼红”起来,有的甚至动起歪脑筋。
身处扶贫一线,面对淳朴的村民,不只要有温情脉脉,还要有铁石心肠,曾超总在各种扶贫工作会上强调:“公司每年投入10万元以上帮扶资金,这些钱一部分是公司领导四处奔波争取,一部分是靠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爱心捐赠,来之不易,每一笔帮扶资金都要用在刀刃上。同时,没彻底调查清楚就不能动用一分一厘,一次小小的错误帮助,就是一次大大的不公平!”
农村大量人口在外务工,或者做生意,他们的家庭收入往往难以摸清,贫困户的界定变得困难重重。实际操作中,帮扶小组在摸底调查时,采取“村干部介绍+入户了解+周围村民打听”三重印证模式,以避免有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浑水摸鱼,被误帮助。
反复印证信息,四方奔走,一件意外发生了:2017年9月,帮扶小组成员曾庆,在驱车前往安定村的途中,行至两河镇时车胎爆裂导致车祸。曾庆盆骨破裂,多处骨折。
被鉴定为十级伤残,养病却如坐针毡,每有同事到医院探病,总免不了被曾庆“盘问”一番:“我负责结对帮扶的那几家人情况如何?危房改造进行顺利吗?村里还有失学儿童没?”在医院住了3个月,他就出院了。一年多后,仍需拄着拐杖才能走路,至今不能久坐和下蹲。
3
一条小路:“第一书记”异样的顽固
黄坭镇佛来小学修建在安定村四社的山顶上,学生上学放学要走一段绕山的泥巴路。娃娃们晴天一鞋灰,雨天一身泥,冬季结冰期,还经常发生摔伤的事故。曾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孩子可是未来啊,一定要为他们创造好的读书条件”——他决心修一条水泥路,方便学生上学。
然而曾超的提议遭到了质疑:“农村娃没城里娃那么金贵,哪个娃不是摔长大的?花那么多钱修路没必要,这些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一些村民,甚至村干部觉得曾超是花冤枉钱。
“学生便道必须修,你们不管我们人保公司管,决不能让娃娃摔伤的事情再发生!”平时对人客客气气、彬彬有礼的曾超,忽然强硬得“不近人情”。
帮扶小组立即向人保市分公司汇报了这一情况。市公司领导立即联系了龙马潭区财政局,出资10万元,人保财险公司员工捐款2万元,凑齐了修路的资金。紧接着的2018年5月,学生便道动工了。而帮扶小组的“强硬”,也让村民们想通了,他们为人保的雷厉风行所感动,许多人不要一分钱酬劳出工修路。大家齐心协力,一段2.5公里的学生水泥便道“瞬间”完工了。娃娃们上学,再不用小心翼翼举步维艰,一路上笑着闹着……面对修好的学生便道,曾超至今仍有个心结难以释怀:就在修路动工前几天,一名五年级学生再次在放学路上摔断了腿。
每当想起此事,曾超不免自责,“如果当时我态度再坚决些,筹备工作再早些,这个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扶贫有温情有冷静,有温和有“强硬”。异地搬迁工作,是另一个需要扶贫小组拿出“强硬”态度的事情。因为总会有一些“钉子户”,抱着“故土难离”的观念“磨磨蹭蹭”。
村民支从国常年外出打工,家里老母居住的木瓦房因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已列为危房,曾超为此忧心忡忡。“这个房子已修建了几十年了,承重梁和房椽不堪重负,万一遇到暴风暴雨,后果不堪设想。”只要一听说支从国回家了,曾超就跑上门,动员他进行D级危房改造,一次次总失望而归。支从国有自己的“打算”:等多挣一些钱后,再彻底重建新家,现在的房子可以“将就住”。
曾超“屡败屡战”,前后往支从国家跑了10多次。支从国终于被感动……回想当初的言行,支从国不禁发出感慨:“为这件事,我经常跟曾书记躲猫猫,不知半路上被他拦截多少次,像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我是彻底服了!”
架桥修路、修建水池、铺设自来水管道、危房改造、农网建设,帮扶小组立足实际,积极改善村居环境,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变:道路硬化拓宽了,下雨天脚不粘泥,运输车辆进出方便了;电线老化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家家户户到了晚上都是亮堂堂的;新建17口水池,用水方便,种庄稼也不再担心旱灾了……
“没想到我们村这么快就脱贫摘帽了!太感谢叙永人保公司了!特别是驻村这几个小伙子,对我们的事比自己的事还上心,今后他们走了怎么办?有事情还能不能找他们吗?”村民眼里,帮扶小组的小伙子们,不再是初次见面的“白面书生”了,而是他们生活的知心人,致富的“领头雁”。
4
一杯蜜水:质朴村民的感激分享
“张站长,辛苦了,快来家里喝杯水歇一下!”每次张琰锋路过,张兴恒就会把他被拉进屋里,给他倒上一大杯蜂蜜水。
人保财险叙永支公司副总经理张琰锋,是春光村第一网格站站长。张兴恒给张琰锋的这杯蜂蜜水,一方面是分享自己生活的甜蜜,一方面是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2018年2月,张琰锋给64岁的老农张兴恒带了200株丰水梨树苗,并帮助他联系镇农技人员进行品种改造嫁接。当年,通过品种改良丰水梨喜获丰收,由于果肉味美多汁在当地一炮而红。今年,200株丰水梨早早便“名花有主”,提前半年被商家预订一空。不仅如此,在人保公司的帮助下,张兴恒的儿子也进城,当上了保安。这个过去穷得叮当响的老张家,如今家庭年收入达到了数万元,老两口劳动致富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
“我是在张经理的反复劝说下才留下来投资的。”叙永县春光九叶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普洪说。
2016年上半年,在重庆江津从事花椒生意的王普洪偶然来到黄坭镇,发现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优质花椒。王普洪准备在此大干一番,于是在春光村承包了几百亩土地种上了花椒树苗,还办起了花椒生产加工企业。
然而没过多久,王普洪便打起了退堂鼓。一方面因为多年生活在城里,难以适应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放不下家中的妻儿。“张琰锋隔三差五来找我,又是给我讲国家的农业扶持政策,又是帮我联系劳动力,又是想办法解决我的各种困难……不留下来不行啊!”王普洪爽朗地笑着说。
在帮扶小组的协助下,叙永县春光九叶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叙永县春光九叶青种植专合社联合成立,让春光村20多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带动农户200多人发展花椒产业,全村共种植1400亩花椒。“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孩子和老人,每个劳动力每天还有80元收入,贫困户成了专合社股东。”村支书李天琼对花椒项目的满意溢于言表。
如何才能让村民脱贫致富?帮扶小组根据走访摸底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把贫困户大致分为“有劳动能力没合适工作而赋闲在家”和年龄偏大、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两大类。并针对这两种情况,制订了“介绍外出务工”“引进企业在家门口就业”“鼓励发展种养殖业”三种脱贫方案。如果说春光九叶香是“引进企业在家门口就业”的成功案例,那么鸡枞菌基地就是“保险资本助力农业产业扶贫”的生动实践。
来到叙永县麻城镇鸡枞菌项目基地,远远地,便有一座现代化的厂房、数十个种植大棚跃入眼帘。2017年,乌蒙山四季菌业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国资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社+村资公司+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是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扶贫项目,年产2000万袋黑皮鸡枞菌。在人保财险叙永支公司的牵线搭桥下,人保资本集团公司为该项目提供了3000万元融资贷款。
预计今年下半年,该项目即可实现大规模量产,提供就业岗位约800个;而贫困户通过种植、拌料、采菇、削菇等工作,可实现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乌蒙山四季菌业有限公司后勤部长杜江介绍:“鸡枞菌每斤的出厂价约40元,公司下半年日产量可达到2万斤,可以预期的是,当地会有更多贫困户和农户种植鸡枞菌,解决农户增收致富问题。”
项目一个个落地,帮扶小组成员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本也一点点变厚:“2016年11月,为了帮助安定村易地搬迁户樊小平发展养蜂,我们帮他联系落实贷款3万元……今天终于有了成效……如今养殖规模达到200多箱,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
5
一份承诺:人保人的汗水与希望
2017-2018年,张琰锋连续两年被叙永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曾超被授予黄坭镇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2月,人保财险叙永支公司被授予叙永县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此外,人保财险叙永支公司帮扶的贫困村也被授予叙永县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随着安定村、春光村先后成功脱贫摘帽,公司及个人获得的荣誉表彰接踵而至,但人保财险叙永支公司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没必要再拼了!”
“农村人嘛,吃饭看病不愁就可以了,日子好点差点无所谓……”脱贫摘帽后,一部分村民的懈怠情绪也随之而来。“难道越过贫困线,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吗?”人保人反复问自己,并得出肯定的答案:不!还需要不断巩固和增强贫困村的“造血”能力,最终让乡亲们过上富裕的日子。
从春光村山顶上眺望,青山绿水跃入眼帘。每到冬季,这里一片云雾环绕,犹如人间仙境。2016年,人保泸州市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敏第一次来到这里,对曾超和帮扶小组成员们说“:这里的自然景色是老天爷赐予的,而这里老百姓未来的日子要靠你们来描绘,你们肩负使命……”
今日,依旧在这片山顶,回首往事,仿佛叮嘱声犹在耳边。未来的日子里,在这片热土上,人保财险叙永支公司和帮扶小组的成员们,将继续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续写扶贫路上新篇章……
文:川江都市报记者 陈猛
图:川江都市报记者 曹卫兵
责编 王利权 编辑 袁茹莉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泸州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泸州新闻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