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当代媒体的困境,都在《我们与恶的距离》里

作者: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公众号
分享到:

04-29

李阿宝 


注意:本文有剧透


近期热播的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让大家好好领教了一把什么是“口碑炸裂”。从剧名就不难看出主创的野心——探讨大众的平庸之恶,其主题深度是不言而喻的。凶手罪大恶极,他还应该享有人权吗,他的亲人是否应该“陪葬”?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当代法治社会真的能化解两者的矛盾吗?把精神病人关起来,就算是维护社会稳定了吗?一部电视剧能够囊括这么多深刻的社会问题,在华语电视剧史上也属罕见。


《我们与恶的距离》海报


不过,或许是因为职业的关系,本人最为关注的倒是该剧对当代新闻媒体之困的生动描述。女主角宋乔安是新闻电视台的副总监,这样的设定在如今的国产电视剧中并不稀奇。但能够如此深入、写实地表现媒体运作机制及其缺陷的例子,可就不多见了。


贾静雯饰演宋乔安


时下,公众对媒体褒贬不一,评价愈加分裂。一方面,人们希望媒体能够坚持所谓“新闻理想”,追寻事件的真相,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并不熟悉媒体的工作内容,误以为媒体万能者也不在少数。正因如此,《我们与恶的距离》才更显难能可贵。


本剧第一集,宋乔安所在的品味新闻台就遭遇了一起假新闻事件。多家媒体同一时间播报了一条泰国发生爆炸的消息,令宋乔安和同事感到措手不及。这条消息没有得到前方记者的证实,也缺乏官方认证,用媒体术语来说,就是不具有权威信源。但是,该爆炸性新闻自带流量,若证实有中国游客身亡,更会让它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爆款新闻。


宋乔安的理想主义新闻理念


播还是不播?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播,宋乔安必须冒着报假新闻的巨大风险。新闻失实,这是所有媒体人不能承受之重。不播,就是在新闻时效性上落后于其他机构,这对媒体人来说,同样担待不起。宋乔安硬着头皮播了这条新闻,但最终,它被证实是一条假消息。这恰恰是当代媒体尴尬处境的真实写照。事实上,从来不存在什么“双赢”的选择。


让媒体面临这般困境的罪魁祸首,正是舆论常常批判的“流量为王”现象。可是,流量为王真的不合理吗?别忘了,流量、收视率、关注度,很可能决定一家媒体和一位媒体人的“生死”。


《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


头条新闻到底该放热点新闻“店员被客人泼奶茶砸头”还是深度新闻“年轻人的薪资创新低”? 宋乔安选择了后者,尽管她也清楚“头条就是让观众进场的,必须要吸引人的眼球,所以需要热开场新闻”。说白了,不能留住观众或读者,任何一家媒体都会面对生存危机。现实正如经营总监对宋乔安的警告,“有了收视率,我们在老板面前才硬气诶”。被说得哑口无言的媒体人,又何止宋乔安?


尽管如此,宋乔安还是用实际行动向观众展示了什么是新闻的专业精神。在儿童绑架案新闻发生后,宋乔安没有被热点冲昏头脑,反而相当冷静和克制地要求前方记者暂时不要直播。在确认儿童安全之前,绝不放出相关画面,这是宋乔安对新闻伦理的坚守。面对可能的爆款,媒体人还能不能把持得住?想想自媒体惯常的推测式写作、耸人听闻的标题吧,宋乔安的职业素养值得钦佩。


《我们与恶的距离》宣传海报采用剧中台词


紧急关头,宋乔安决定放弃直播,转而采用专题报道的形式,连续制作三条新闻。一条是历来精神病患者的报道,一条是找精神方面的专家解读,一条是连线康复之家。通过专题报道,新闻台既挖掘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避免已经引起社区居民排斥的康复之家再被污名化,也探讨了未来的预防对策。一系列操作,让观众见识了宋乔安的工作能力,也示范了到底何为专业的新闻报道。


但宋乔安纵有三头六臂,也敌不过严酷的媒体大环境。以剧中母亲节的策划为例,不少选题纯属烦人的关系稿。但这些新闻稿都是广告部的客户,不能得罪,即使没有任何新闻价值,也不得不加入到新闻编排中去。宋乔安想要在品味新闻台实行的改革,最终也因为高层对新闻的限制而不了了之。


在本剧结尾,宋乔安改换门庭、另起炉灶,继续自己对新闻理想的追寻。这无疑是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完满结局,一如剧集的主旨——用爱来化解仇恨。但这种略带妥协色彩的设置,丝毫不能改变现实情况。我们都知道,品味新闻台所遭遇的困境,何尝不是所有媒体都要面对的难题?


令人感到尴尬的是,在台剧对职场的描写已经真实到如此地步的情况下,大陆电视剧仍然拘泥于年轻人的恋爱故事,丝毫不见一点专业的踪影。


《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


就在最近,北大吴谢宇弑母案被曝光后,不少媒体蜂拥而上,作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推测——妈妈强势、爸爸婚外情、吴谢宇心理变态……这与本剧中媒体对随机杀人凶犯李晓明家人的无休止骚扰、倾向性报道导致母子跳海自杀的悲剧如出一辙。媒体报道一旦不能做到中立、客观、平衡,就会给当事人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就此而言,《我们与恶的距离》是一部值得媒体人好好欣赏的电视剧。当然,文艺作品只负责提出问题,而要解决问题,仍然需要所有人在现实生活中勇敢前行。尽管注定困难重重,但相信“宋乔安”们的理想光辉,一定能够照亮前路。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阅读39792
举报0
关注澎湃新闻微信号:thepapernews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澎湃新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澎湃新闻

微信号:thepapernews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