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读中国古代小说,不可不读《聊斋》,不读《聊斋》,不知天下奇闻异事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05-01

读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不可不读《聊斋》。不读《聊斋》,不知天下竟有如此奇闻异事。


《聊斋志异》为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与《红楼梦》《金瓶梅》是最著名的三部描写中国社会历史的小说,堪称我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聊斋志异》中鬼狐花妖的世界,有着最美最动人的情节,曲折离奇的故事,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看得如痴如醉。

这个惊艳的镜头深深印刻在一代人的脑海里


作者蒲松龄,也与西方的莫泊桑、契诃夫同被人们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多次向蒲松龄致敬:

“蒲松龄写出了这样一部光辉的蓍作,他用他的想像力给我们构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

“我写的《红高粱》一书中,我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看了《聊斋志异》才有了灵感。”


▲莫言


《聊斋志异》里还有很多故事被翻拍为影视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电影《倩女幽魂》,王祖贤饰演聂小倩


人物鲜活、情节精彩,

最激发阅读兴趣的名著。


老舍曾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鲁迅也说: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进士千千万,松龄唯一人


蒲松龄,为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

少年时,他便才华尽显、崭露头角。


但作为一介文人,蒲松龄不仅在博取功名的科举路上屡战屡挫,在文人赖以立名的诗文上也始终没能有所突破。


生活拮据,郁郁不得志,唯一的爱好就是痴迷于志怪之事。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


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历经十余年,以传奇、志怪笔法,讲述仙狐鬼魅之事。


《聊斋志异》初稿出来,就逐渐在朋友间流传,随后越传越广,名声远扬。


但蒲松林那时真的太穷了,没有财力来把这本书刊印出来,直到他过世后,乾隆三十一年,才有人将《聊斋》刊印出来。


目前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被全球的名人大力的推广。



《聊斋志异》论的是鬼神,见的是人心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

全书内含500余篇神鬼怪仙的故事。


·在这里,万物皆有情:

有义犬为报答主人恩情而奋力追捕惯盗,也有咬死儿子的老虎承担起照顾孤母的责任,更有无数落拓书生难得人间好女、寄情于鬼狐的凄美爱情。


·在这里,万事皆为真:

有行医的姑娘遇见神仙帮助写药方,也有棋鬼痴迷棋局耽误生还期限,或者酒痴与狐狸共同饮酒成为朋友的故事。


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同时《聊斋》中的优秀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


“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有人说聊的意思,并不单单是指和不同的人聊天、交谈,更是指蒲松龄以此聊以慰藉。


《聊斋志异》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


郭沫若曾评价道: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不朽之作

鲁迅、老舍、张爱玲、郭沫若等名家共同推荐


如果读原版的《聊斋》,难免感觉晦涩难懂。

既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也不能真正看懂描写的跌宕起伏的情节。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套,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

性价比极高的《文白对照聊斋志异》


这个版本的《聊斋》读起来,就像读小说一样晓畅舒适。


独具特色的典藏版:


·采用多个底本精心校勘

本书原文以清乾隆三十年(1775年)青柯亭刊本、乾隆十六年(1751

年)铸雪斋抄本、《异史》本等版本为底本,同时吸收最新的校勘成果进行校对整理。多次校对,文本精严。


·流畅精准的白话译文

本书在保持原作风貌的基础上,做了流畅精准的白话译文,没有古文基础的读者也能读懂。

·影印多幅精美插图,赏心悦目 

本书高清影印了《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中的多幅插图,高度还原故事情节,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设计经典,排版舒适

本书装帧设计雅致、简洁,内文排版字大行疏,排版舒适,是一套兼具收藏和阅读的优良版本。


文白对照《聊斋志异(全四本)


特惠价:136元

正版发售 假一罚十

购买方式1

购买方式2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即可下单,这边会尽快发货,全国包邮、货到付款

↓↓↓

阅读40313
中国 小说 天下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