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获悉,2019年广西将面向广大市民首次推出文化惠民卡,通过“百姓看戏、财政补贴”的方式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4月29日《广西日报》)
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给文艺院团提供惠民演出专项资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但总体看,财政投入主要是向文化产品提供者给予资金支持,向消费端发力不足,消费主体可选择性不强、参与度不高,文艺院团演出和创造的潜能挖掘却不够深。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抑制了广西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
目前在国内,愿意走进剧院看一场演出的人尚在少数,高票价往往将市民“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便显得尤为重要。文化惠民卡的推出恰恰实现了财政投入方式的创新,变补贴院团为补贴消费者,这种模式具有一举两得之效。一方面,观众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买单”。谁的演出对口味,谁的演出精彩,观众就去看谁的演出,这相当于赋予了群众公共文化消费的自主选择权和评价权;另一方面,观众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推动着院团由向财政“要钱花”转变为向市场“挣钱花”,也推动财政资金由“养人”向“养事”转变。
实践证明,文化惠民卡的推出,促使各院团改变“我演你看”的传统观念,竞相发展不断加大创排力度,提高剧目质量,积极面向市场、面向观众,推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好戏,逐步实现由“院团送演出”到“观众点剧目”的转变。良性的竞争机制成形,院团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效地开拓了演出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更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真正实现演出院团、剧场运营方和观众的共赢。
从文化惠民卡本身来看,其显然具有创新性、普惠性、带动性、导向性的显著特点,广西可以继续扩大覆盖面,让更多人享受优质、多元的文化消费补贴。应当看到,部分群众因为经济条件原因,在享受文化服务上是缺席的。文化惠民卡或许可以尝试瞄准优抚对象、低保家庭、五保供养户、城镇“三无人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外来工人员等社会困难和特殊群体,做到精准文化惠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惠民卡或能成为广西“文化扶贫”具象化、精准化的新方式。
一张小小的文化惠民卡,激发着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的新活力。相信广西将会以首批文化惠民卡发行为契机,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让这项文化惠民举措更合民意、更暖民心。
✪
✪
✪
✪
来源:广西新闻网 特约评论员张忠德
编辑:张晓微
责任编辑:蒋晓伶
值班主任:叶焱焱
值班总编:曾俊峰
点亮告诉更多人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西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西新闻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