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故宫最大的“流量担当”,他是“网红院长”,他是“抖机灵的段子手”,他是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他就是单霁翔。
「我是这个月正式从故宫博物院退休了,在故宫博物院七年零三个月,超期服役了五年。应该是60岁退休,今年我65岁了。」穿着一身黑色的布衣布鞋,手握话筒的单霁翔站在舞台中间,开始娓娓道来他「执掌故宫」的这7年。
4月30日,故宫网红前院长单霁翔现身上经贸大附校,在松江的云间教育讲坛上,为600多名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讲座。
你知道在故宫博物院藏品中被列为001号的藏品,由何而来吗?
你知道故宫博物院有多少件藏品吗?
你知道故宫有多少只流浪猫吗?
你知道谁让故宫变成了网红博物馆吗?
你知道第一个走遍故宫9371座房屋的人是谁吗?
……
要回答这些问题,不得不提到单霁翔。
然而,听到单霁翔的名字,大家联想到的是故宫,这两者和松江又有什么关联?为何单霁翔会现身松江?
松江有「上海之根」的美誉,这里是陆机和陆云的故乡。距今1744年前,晋武帝咸宁初年,被誉为「太康之英」的陆机写给朋友了一封问候信,全文只有9行84个字。因第二句为「恐难平复」,故被宋徽宗称为《平复帖》。这张小小的纸片,因其为目前传世最早的用毛笔写在麻纸上的书法作品,被尊为「中华第一帖」「墨皇」或「书法祖帖」。
■平复帖
《平复帖》几经周折,穿越千年,最终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成为镇馆之宝,在故宫博物院1862690件藏品中被列为001号。
单霁翔,就是守护这件珍品长达7年之久的故宫博物院前掌门人。因着001号藏品的渊源,单霁翔4月30日来到松江。
2012年1月,单霁翔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上任之前,他做了许多功课,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
1925年10月10日在末代皇帝走出故宫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故宫变成了一座博物馆,也是全世界来访者最多的一座博物馆。单霁翔看到资料上写的这么多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规模」、「世界最多的藏品」、「世界最多的观众」……顿时,他感到责任重大。
上岗以后的第二天,单霁翔发现这些「世界之最」,他都没有感受到。
虽然馆舍宏大,但单霁翔看到70%的位置都立着牌子「非开放区,观众止步」,人们是进不去的。藏品多,但是单霁翔看到99%的藏品都是沉睡在库房,拿出来展示的不到1%。观众多,确实每天观众大量地走进故宫博物院,故宫也从来不缺观众,但是人们的感受并不好,80%以上的观众都是跟着导游盲目往前走,听着不太专业的讲解,看看皇帝坐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结婚,在御花园坐一坐,然后就走出去,实际上人们并没有感受到这座博物馆应有的温度和热情。
「我们在思考,这些‘世界之最’真是最重要的吗?它们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我理解就是这么多的文化遗产资源,究竟在什么地方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做出贡献,可能这最重要。具体到每一位观众,难得的文化之旅,走出紫禁城、走出故宫博物院的时候,能够获得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思考,要改变。」 单院长坚定地说。
单霁翔开始思考,每一位观众走出故宫博物院的时可以收获什么,思考对待观众的态度,对待文物的态度。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土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过去,人们到故宫博物院排队买票、进入很困难。特别是旺季,排队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买完票还进不去,验票、安检、存包,为此,故宫增加了售票窗口,一下开了30个窗口,承诺观众3分钟之内就能买到票。2017年10月10日起,观众可以在网上购票。
排队买票时间大大减少,但是验票安检还是需要。安检口设在两边,不是两个口,而是24个口,12倍!来多少观众都不需要排长队了。
这些措施,改变了广场的生态环境。
五年前,每天大喇叭在广播:「您的孩子丢了,在哪儿可领取。还没进故宫博物院,孩子就丢了,心情能好吗?今天人们八分钟、十分钟就可以走进故宫博物院了,广场的环境好了,人们可以照相了。」
故宫博物院要扩大开放,前提把古建筑修好。「几年来,故宫开放面积从2014年的52%,达到2018年的80%以上;从99%的文物藏品沉睡在库房,到8%的文物向公众展出,包括所有的花园、城墻、城门、角楼。故宫人要争取让文物有灿烂的过去,有尊严的现在,并能够健康地走向未来。」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的方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通过互动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中。
五年前,单霁翔向社会宣布:「我们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600年。」「1420年永乐皇帝建出了紫禁城。2020年,希望人们再走进故宫博物院,看到的都是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栋影响安全、影响环境的现代建筑。」
但是,环境整治不像单霁翔说得这么简单,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五年前,故宫的道路,是1971年重新开放时铺的柏油、沥青。泰合广场、小广场铺的是水泥做的砖。管道通过去以后,水泥没了,时间长了就坑坑洼洼。那些绿地,被绿篱用铁栏杆围住,养护得不好。还有,高高的井盖、灯杆,跟环境都不协调,都要改变。
「我们一边拆那些违章建筑,一边开始整治环境。经过两年半努力,环境恢复了,今天大家到故宫博物院看,所有的,都是传统的建材,砖的地面、石材的地面,上千年的铁栏杆都去掉了,绿地反而都养护更好了,偶尔有人踩一下也没什么了不起,很快就恢复了。
为什么做了两年半?因为我们要把井盖做平,这些井盖坑坑洼洼,婴儿走上去非常危险,要做平。故宫博物院一共有1750个井盖,我们两年半才把它们全部做平。
地上干净了,屋顶上也要干净,过去屋顶上长了很多草,生态环境很好,但是这些草,它们要生存,就把根扎在瓦里面,瓦被土松动了,雨水灌进去,梁架就遭袭了,所以古建筑经常要修。所以,我们认识到这些草长在绿地里面比长在瓦里面好,我们开始清除这些杂草。今天大家都有手机,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对社会宣布,故宫博物院1200栋古建筑上,没有一根草,有一根草都可以投诉。地上没有垃圾,屋顶上没有草,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壮美的漂亮的紫禁城。」
在故宫有200多只野猫。这些野猫很有身份,他们可能是明代的后代、清代的后代。今天,每只猫都有自己的名字,每天都有人给他们送猫粮。特别是这两年很多外地的观众,都来寄猫粮,还有说,「我这个猫粮是给*猫」,还要求把喂猫粮的照片寄给他们。
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猫?因为他们知道猫很幸福。「每天五点半故宫员工下班,和自己院里的猫打完招呼以后,我们的猫就开始站岗了,还巡逻、放哨、卧底,所以我们的故宫没有一只老鼠,故宫的猫还交接班,如果故宫有鼠害的话,古文物都被咬了,一只老鼠没有,所以故宫的猫,功不可没。」
单霁翔希望人们在故宫看到的是美景,因为故宫做博物馆跟别的博物馆不一样,别的博物馆进了馆展示的是室内环境,故宫展示出来的是自然的环境。
什么是好的文物保护?
七年多的故宫博物院院长职业生涯,让单霁翔领悟到:不是把文物锁起来放在库房,就是好的文物保护,它一定要重回人们的社会生活,它要经过保护以后充满魅力、尊严。这样的有魅力、尊严的文物,才能融入到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只有文物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汇集更多的民众,当民众更喜欢文化遗产的时候,会共同呵护文物、保护文物,文物才更有魅力、更有尊严。这才叫良性循环。
什么叫好的博物馆?
不是开了门等了观众来就是好的博物馆,而是你一定要通过你的资源,把它通过展览和各种活动,奉献给人们现实生活,使人们在生活里感受到这座博物馆的温度,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休闲的时候愿意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流连忘返不愿意回家,回家以后还要再来博物馆。这才是好的博物馆。
单霁翔在退休前,与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郑欣淼、第七任院长王旭东共同宣誓:「我们要把一座完美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一个人要多做好事,因为随时都会有福报到自己身上。我们认真做好每一天,前仆后继,一代一代要把我们的故宫保护好。如果200年以后、300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再修这个房子、这个画,他们就知道乾隆时期使用什么材料、什么技术,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工匠精神。」
单霁翔退休后担任故宫学院院长,他说故宫是「教育机构」。在培养故宫学者的同时,故宫也要成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的培训基地。所以在北京故宫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了十所包括上海内的故宫学院分院,让故宫的文化传播力量更强大。而不少教育活动,深入社区、深入学生。
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单霁翔没喝过一口水,手中没有演讲稿。面对695张PPT,他开口成章,金句不断,现场600多位师生认真聆听、记录笔记,笑声不停、掌声不断。
据悉,云间教育讲坛由松江区教育局主办,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到松江讲学,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视角,审视、探讨、建言当前和未来的中国教育,引领松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布局。讲坛从去年开始至今,先后邀请了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珮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漪老师等7人开讲。
来源|新闻晨报(shxwcb)·周到上海
编辑|罗霜
推荐阅读
给晨报君加油,点个“在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闻晨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闻晨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