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领域,红点设计奖、IF设计奖以及IDEA奖均是世界级设计大奖,这三项设计大奖均聚焦于整个工业领域。在汽车领域同样有聚焦汽车设计的奖项,比如沃德十佳内饰设计奖,该奖项由美国《Ward's Auto World》杂志评出,每年评选一次。
图片来源wardsauto
由于是美国杂志评选出的奖项,因此今年获得提名的32款车型以及获奖的10款车型基本都是美国市场的车型,所以没有中国品牌车型上榜也很容易理解。下面就来看2019年沃德十佳内饰设计奖都有哪些车型上榜,获奖车型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宾利欧陆GT
2018年欧陆GT迎来了第三代车型,这台GT跑车出自大众MSB平台,在中国市场这代车型的官方指导价格为321.8-328.1万。
欧陆GT的中控台采用近似环抱式设计,全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大屏的加入提升了科技氛围,中控大屏支持翻转,可转换成更显典雅的木纹饰板或者三块“表”。
内饰传承了家族基因,同时提供17种皮革颜色和16种不同纹路实木的组合方案,实木饰板包含寇阿相思木、桉木这两种可用于制作乐器的木材。欧陆GT内饰使用的实木面积超过10平方米,极尽奢华。
宝马M850i
初代宝马8系(E31)于1999年退出市场,时隔近20年之后它以M850i之名宣告回归。M850i的外观设计非常动感,内饰设计也与宝马其他车型有较大区别。
仪表盘和空调控制区域向驾驶侧倾斜,水晶挡杆、悬浮式中控屏、M套件方向盘的加入使内饰拥有不俗的运动感,镀铬装饰、黑棕撞色的颜色搭配突出了豪华感。此外M850i是首款搭载iDrive7.0系统的车型,针对UI界面进行了调整。
捷恩斯G70
捷恩斯是现代旗下的高端子品牌,G70的外观采用了家族设计,整体风格时尚动感。简洁直观是G70内饰的最大特点,中控台采用非对称式设计,中央控制区偏向驾驶者一侧,金属饰条的加入提升了层次感。注重细节也是加分项,比如前后杯架都设有金属镶边,后排座椅靠背支持放倒。此外G70的座椅采用绒面革材质,搭配缝线纹理,档次感出众。
现代胜达
全新胜达现在已发展至第四代车型,其设计更加个性。美版全新胜达与中规车型风格近似,不过其并没有采用贯穿式尾灯,更显简洁。内饰方面,二者基本保持一致。具体来看,从门板延伸至中控台的金属饰条营造了环抱的感觉,悬浮式中控屏是现在流行的设计。此外易于操作的旋钮按键布局是胜达上榜的原因之一。
Jeep Gladiator
Gladiator是基于牧马人打造的一款皮卡车型,中控台造型基本与牧马人一致,密密麻麻的按键和方正的设计展现了十足的机械感,不过大面积红色装饰和8.4英寸中控屏的加入提升了内饰的时尚氛围。第二排座椅可以折叠、顶棚和车门也可以拆卸,灵活的空间布局和高可玩性也是Gladiator的一大特点。
林肯航海家
作为MKX的中期改款车型,航海家的外观跟进了最新的家族风格,星辉中网等设计的加入显著提升了豪华气息。内饰设计基本沿用了MKX的造型,简洁大气。中控台采用对称式设计,按键式换挡机构设置在中控屏左侧,中控T形区下方设有实用的储物空间。Alcantara、皮质、实木等材质的运用也有效提升了档次感。
奔驰A220
奔驰非常善于打造具有品质感的内饰,奔驰A级虽然是该品牌的入门车型,但它内饰设计相当出彩。双10.25英寸屏幕采用并联式设计,搭配三联式动感空调出风口和平底三辐方向盘,兼顾了豪华感和运动感。64色氛围灯也是喜闻乐见的配置。此外MBUX操作系统也是加分项,支持导航、语音识别等功能。
日产劲客
劲客是本次上榜十款车型中售价最便宜的一款,国内指导价格9.98-13.73万元,其内饰通过色彩营造了时尚氛围。中控台采用不规则造型,大面积橙色装饰板、平底方向盘和缝线共同提升了精致感和运动气息。舒适的座椅和头枕以及出色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也是加分项,各功能区按键布局以及储物格的位置均比较合理。
丰田RAV4
全新一代RAV4基于TNGA架构打造,外观设计更显狂野。中控台通过大量横向线条营造了层次感。空调出风口、储物格、悬浮式中控屏和不规则造型的车内门把手均有不错的几何感。不同的颜色搭配也使内饰氛围更加活泼。此外,全新RAV4的内饰设计与以往丰田车型相比有很大突破,这种尝试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
沃尔沃V60
沃尔沃旗下车型的内饰均为北欧简约风格,V60也不例外。中控台线条简洁,黑白撞色的颜色搭配彰显了典雅气息。座椅以及门板上均设有格子装饰,特点鲜明。V60内饰透露出的那种宁静和谐之感在获提名的32款车型中是别具一格的,而这种简约风格也是V60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总结
沃德十佳内饰设计的评选结果各位或许存在异议,因为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尽相同,所以存在不同的见解也很正常。由于沃德十佳内饰榜单是基于美国市场的车型评选出来的,所以中国品牌要想上榜首先得打入美国市场。最后希望中国品牌在设计上持续发力,推出更多契合中国人审美的车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汽车之家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