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个多月前,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综艺节目的第三季,带着众人的感动与对下一季的期待收官了。这部综艺曾结结实实地在我的朋友圈刷了一个月的屏,同时在一向以严苛为名的豆瓣上,三季平均评分达到9分——而它的模式仅仅是请明星演员在现场读信。
相对比其他沟通方式,一个人的心性与见地、感情与追求,往往都在信件中袒露得更彻底、更亲切,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被触动,被折服。
齐白石画蜻蜓笺
信纸,也就是信笺,是信中文字与情感最普遍的载体。文人们将制作精良、篇幅较小的纸称为笺,通常会在上面印以精美、浅淡的图饰,作为传抄诗作或书札往来的纸张。除了艺术观赏外,信笺还有极大地研究意义,鲁迅曾说,“譬如哪怕是极其简单地收集几枚画有旧式图案的笺纸,我们或许也能够从中观察到其所在时代的风气、习惯以及社会的真实面貌。”
当然他本人也是笺纸的重度爱好者,从1911到1936长达25年的时间里,鲁迅使用笺纸书信约400封,给不同的人写信时,还会选用不同的信笺,其中使用的民国文人画笺以陈师曾、王仁治、王诏、吴待秋为最。
鲁迅给爱妻许广平用枇杷笺、莲蓬笺写信
例如在给新婚不久已有身孕的许广平写信时,便使用了王仁治所绘的枇杷笺和莲蓬笺,不管是文字还是笺纸,都能深切感受到鲁迅表现出的夫妻温情。
虽然手机和网络通讯的普及才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但已经维持了千年的信件,反而却是印象里那个遥远得相当陌生的对象。如今,我们在此刻用这种方式,解读前人的生活片段,而千百年之后的人们会如何记得我们呢?社交软件或者是聊天截图吗?
因此我们想要重新唤醒本能中对传统书写与表达情感的需求,在书写时的一笔一划中注入情感,将它们呈现在那些带着特殊心意的信笺上,找回“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悠长岁月时光。
张楠,现工作于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负责北京画院《大匠之门》系列丛书编辑等工作,近五年来在学术期刊发表了研究性文章百余篇,包括对齐白石、汤定之、秦仲文等民国艺术大家的个案分析,以及对齐白石花笺和鲁迅收藏信笺等艺术课题领域均有研究挖掘。这期茶会活动我们就邀请到张楠介绍传统信笺的历史和工艺,讲述民国文人在使用信笺时的那些故事。
主讲嘉宾:张楠
本期三联爱茶“美术馆中的下午茶”系列,为大家准备了民国文人推崇的两款茶品——老舍、冰心、梁实秋最爱的茉莉花茶和钱钟书专门用来拼配的祁门工夫红茶。在这个弥漫着茶香的下午,跟随张楠一起解读隐藏在信笺中的时光密码,感受民国文人在茶与文字中的真实性情。
(时间地点与价格详见海报,点击即可报名)
♦ 茶会 ♦
使用盖碗冲泡茉莉花茶、祁门红茶
♦ 分享 ♦
信笺历史与工艺
民国时代文人用笺的特点和风格
书写方式的变迁
书笺的传送
♦ 互动 ♦
依照传统方式给长辈(母亲)写一封信
• 八窨茉莉花茶·知秋
• 祁门工夫红茶
额外赠礼:中读小课---《齐白石的艺术与人生》
1、凡报名成功,概不退款;
2、本次活动需自带品饮茶杯;
3、活动地点位于中国美术馆内,需出示本人有效证件方可进入(个人身份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学生证、军官证、老年证、医保卡、驾照、护照);
4、活动将准时开始,为保证活动质量,请尽量提前15分钟到场;
5、行程中会涉及拍照、摄影或摄像,用于日后三联生活周刊的内容传播(包括并不限于杂志文章、微信、微博等),对于个人肖像权有所保留的行程成员,请事先明确知会我方,我方将做针对性安排,否则,就此次活动所产生相关肖像权的争议或诉讼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及任何连带责任。
美术馆下午茶系列活动是三联爱茶与中国美术馆人人都是创意家共同推出的一个美学生活与茶的项目。与之前举办的很多针对茶客的茶会不同,我们希望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将茶作为一个载体,把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有些陌生的关于艺术、美学的知识以这种简介且有趣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
More Links
▼点击下图,参与母亲节优惠活动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