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眼科医生游玉霞,同时也是超爱写科普的游医生。
因为我的专业方向是眼视光,所以在门诊接触的患者大多也存在视力问题,帮他们选择最适合的视力矫正方法就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近视摘镜手术,大家都不陌生,估计很多戴眼镜的朋友可能也都想过要去做这个手术。毕竟,戴着框架眼镜真的是太不方便了。但是,一想到要手术,又难免还是会害怕的。
之前就有读者给我留言说:
要不是因为我是我们家三代单传,我要是出点什么事,我妈肯定会活不下去的,我早就去做近视手术了。
确实,说到手术,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风险。
到底这个手术有哪些并发症?
要是没做好是不是会瞎?
就算现在没事,老了呢,会不会有事?
那么,今天游医生就为大家来讲解一下近视手术的不同方式以及相关风险。
手术的满意度
有研究对 1988 年到 2008 年间做了激光手术的人进行了调查,发现 20 年间接受了 LASIK 手术的患者术后平均满意度为 95.4 %。
大部分人认为,通过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和生活视觉,不再依赖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不难发现,这个满意度还是很高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的升级,技术的改进,患者术后满意度还在不断上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手术的主要风险
常见的不适和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
➊ 残余屈光度数
指术后残留了一部分度数,比如说,还留了一点近视或者散光,导致裸眼视力不够好,不戴眼镜的情况下看东西还是不太清楚,不能完全满足生活需求,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感受。
➋ 近视力差
有少部分近视的患者,可能因为矫正过度,术后变得有点远视,导致看近的时候视力差,眼睛容易疲劳。
➌ 干眼
这个是术后最经常出现的并发症。患者会有眼睛干涩、怕光等不适。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点人工泪液等眼药水缓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通常是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的。但对于术前就存在明显干眼的人要慎重手术。
➍ 暗光下视力低下
少部分患者在术后会感觉到夜间视力不行,尤其是开车的时候看不清楚,觉得有光晕,可能较为困扰。
这个主要是因为在夜间暗光环境下,人的瞳孔会扩大,角膜上可能存在一些高阶像差就可能造成眩光等影响。
除了以上最常见的这 4 点不满意,手术的风险其实还有蛮多,比如最严重的圆锥角膜,对视力的影响会很大,严重的话可能还需要进行角膜移植。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大部分都是有应对方法,并且,完善术前检查,可以避免很多并发症的发生。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哪种手术方法相对更安全?
目前摘镜手术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激光手术和 ICL 植入手术。
激光手术的方式又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无论是哪种,其实都是在角膜上做切削。根据切削的角膜层次不同,又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角膜基质层手术和角膜表层手术。
目前在临床,常规是推荐做基质层手术。它的好处在于保护了角膜上皮,患者不会那么疼,并且术后视力恢复较快。
但是,基质层是不能完全再生的,因此,术后层间会留有空隙,角膜的生物力学会受影响,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术前那么「强壮」了。
而基质层的手术方式呢,又包括 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半飞秒、全飞秒。对于大部分角膜不太薄的人而言,都可以选择做 LASIK 或者半飞秒。
由于角膜上皮是可以再生的,而角膜表层手术是在角膜上皮或上皮下做切削,因此术后角膜结构仍然很紧密,跟基质层的手术相比,术后像差更小、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术后干眼较少。
因此,对于屈光度数较低、角膜较薄或者从事运动员等高危职业患者,角膜表层切削手术则为首选术式。
不过由于角膜表面神经非常丰富,所以术后常较为疼痛,并且可能发生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需要更长时间使用激素眼药水,可能造成眼压升高。
而 ICL 植入手术的原理与激光手术不同,是将一个特制的隐形眼镜通过手术的方式「安装」到你的眼睛里。由于不需要切削角膜,尤其适合度数高且角膜较薄的人。
总的来说,能不能做摘镜手术,更适合做哪种,还是要先做详细的术前检查,根据结果以及个人需求再和医生进行详细沟通决定。
最后,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游医生指北 。我会为您介绍更多关于激光手术的知识,和近视、散光、白内障等常见眼病。我是游医生,想和你说说眼睛,聊聊生活,再叨叨这个世界。
— 参考文献 —
[1] Solomon KD, Fernandez de Castro LE, Sandoval HP, et al. LASIK World Literature Review: 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phthalmology. 2009 Apr;116(4):691-701. doi: 10.1016/j.ophtha.2008.12.037.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丁香医生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