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的华西医院、人民北路、省体育馆地下通道、天府广场和其他地铁站附近,时常出现一个身影,她推着轮椅,手里端着泥人。轮椅上是自己的脑瘫儿子,手里是为挣钱给儿子看病的营生。
她叫周杨琼,很多成都人也许见过她,并亲切称她为“泥塑妈妈”。
↑夜幕降临,周杨琼准备回家
2002年暮春,周杨琼与前夫生下了儿子罗迪,七天后,罗迪被确诊脑萎缩,“医生说治不好。长大了也就一岁小娃儿的智力水平。”前夫说。
20平米的房子
早晨6点零2分,周杨琼醒了。外面天还没亮,屋子里却有微弱灯光,睡在周杨琼旁边的罗迪已经醒来——罗迪怕黑,晚上房间里的灯从未熄过。
这天是2018年10月23日,记者在周氏母子家中度过了一晚。眼下住的这间屋子,是2017年9月8日,周杨琼以每个月350元的价格租下来的,位于成都天府广场附近一个老小区内,房子湿气重,“筷子放两天就会长霉”。
屋里只有一张老旧大床、一个人都伸展不开的沙发、一张缺了四个角的小桌子、一个玻璃碎掉的橱柜、一堆泥人,剩余空间被杂物填满。一根竹竿连通两面墙壁,上面挂满衣物,被压弯的幅度表明它和这房子一样老迈。
↑周杨琼的家
而再过一个小时,娘儿俩就要去老地方继续“上班”了。上班的地方,就是四川省体育馆附近的地下通道,罗迪会陪着54岁的母亲捏泥人卖。
为筹措医疗费,周杨琼种过玉米,卖过花生,养过两百只鸭子,后来鸭子全死了血本无归。2003年,她又带上一岁的罗迪去了浙江工厂,干起了制衣的老本行。
周杨琼捏泥人的技术是2017年刚来成都时学会的,那时罗迪已经开始咯血,住在成都20元一晚的旅馆里,周杨琼看着儿子咯出来的一摊摊血慌了神,“这孩子怕是不行了”,她感到绝望。
周杨琼把儿子送进了医院。为筹措医疗费,她白天摆地摊,“但是东西卖不出去”,后来看到旁边捏泥人的师傅生意不错,就动了捏泥人卖的想法。
师傅送了她一个孙悟空和一个猪八戒,让她自己回去慢慢揣摩,“后来看着琢磨着就自己学会了”,一捏就捏了一年多。
↑各式各样的泥人
他的身体和泥人一样脆弱
白天,周杨琼辗转于华西医院、人民北路、省体育馆地下通道、天府广场和其他地铁站捏泥人卖,泥人10元一个,偶尔生意好能卖出去20来个。
小猪佩奇是时下流行,穿着蓝衣服红裙子的小猪捏得快,卖得也快。久而久之,周杨琼也练就了“来样制作”的本事,时不时有小姑娘拿着马里奥的玩偶或翻出哆啦A梦、皮卡丘的照片,让她帮忙捏一个。
↑有人会找来图片,让周杨琼帮忙捏一个
周杨琼捏泥人时,罗迪就坐在一把折叠椅上。他总是习惯性地将左脚搭在右脚上,靠在墙壁上的身子立不住,坐着坐着人就歪着倒下去。
↑周杨琼在捏泥人
在朋友介绍下,周杨琼还冒着大雪,背着罗迪独自去了山东,学了按摩手法,早晚为罗迪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
罗迪的手腕、膝盖骨节突出,向下弯成了九十度,十根手指无法平展,弯曲似鹰爪,脚腕也严重变形。双手无法握东西,脚无法直立,不能走路,关节像树一样野蛮生长了17年,早已定型的骨头硬得像块铁。
周杨琼每晚都要把罗迪的手脚关节慢慢往正常方向按摩矫正,这是一项残酷的“拉筋工程”:每每拉伸十指、压平膝盖时,躺在床上的罗迪都会疼得直挺起上半身,嘴里发出“呃呃”的痛苦叫声。但就算疼出了泪花,他也很配合。
↑周杨琼在帮儿子拉筋按摩
唯一的“出路”
周杨琼遇见过很多好心人:屡次回来买泥人的好心人、天府广场每天为自己送晚饭帮忙推车的武警、捐献爱心的陌生人、华西医院不要她挂号的牛医生......
就在二十余天前,周杨琼碰到了做设计的小冯,小冯把她的情况挂在了网上。那段时间,周杨琼的“订单”一下子多了起来,不仅有看到消息专程找来买泥人的好心人,小冯在网上也帮她卖出去200余个泥人,他来“取货”时,把钱也一并给了周杨琼。
周杨琼边说着这段故事,边拿着一根棍子来到门外一棵樱桃树下,她打下几串樱桃,递给了记者——除了自己捏的泥人和院子里的腊梅,这是周杨琼认为的为数不多的能送出手的礼物之一。
↑周杨琼和儿子罗迪
带着孩子卖泥人也会产生一些误会。去年夏天,周杨琼被警方通知到一个派出所,原因是“接到路人举报,有人在此地假冒脑瘫儿母亲骗钱”。周杨琼翻出所有证件,解释了很久才让对方相信了自己的身份。“我知道举报人是在关心我的孩子,所以我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5月11日,母亲节前一天晚上十点,刚刚拉完筋的罗迪已沉沉睡去,周杨琼揩了揩罗迪淌下的口水。周杨琼知道儿子年纪太大,早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高昂的治疗费用也让她望而却步。但她想去定制一台专用的学步车,让儿子有机会体验走路的感觉一一她知道他想站起来。
这是唯一的出路——周杨琼可能无法背着罗迪治好病,走过人生的 “沙漠”,但她会一直扶着他,看他走下去。
加油,伟大的母亲!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ID:cdsb86612222)实习记者 彭祥萍
本期编辑:胡程远、杨翘楚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人民日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