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娱理,一个专门深挖娱乐圈幕后故事的号。
《破冰行动》海报
“《破冰行动》,挺难写的。”
从提笔到完成,编剧陈育新用了3年的时间,先后去广州探访了4次,“需要平衡的内容很多,探访到的内容也都是故事的后半程抓捕阶段的故事,不好展开。”博社村(《破冰行动》中塔寨村的原型)成为在全国都臭名昭著的制度贩毒窝点的原因并不是几集剧本就能说清楚的,如何开始讲述这个故事,就是第一个难题。
《破冰行动》剧照
要塑造人物,要交代人物之间的关联性,在这样长线发展,有结尾却没有开头的事件中,陈育新为它创造了一个开始,“前期怎么发现,怎么侦查,这条线就基本是虚构的。”省去了真实事件中走私、假币的历史背景,更多了一些多方势力的角逐和博弈。
导演傅东育和陈育新相识多年,3年前看到《破冰行动》的剧本初稿时,就已经对这部剧青睐有加,牟着一股劲儿,就想尝试拍这部作品,然而,三年间,《破冰行动》的剧本也经历了几次大的修改,真正开拍时的内容已经和初稿有了一些差异,“我想表达的主题和陈育新是一致的。”本着对故事同样的理解,加上演员的选择算得上精准,《破冰行动》就这样紧张的开始了。
真•“破冰”
当年的陈育新的编剧作品《湄公河大案》成为了涉案剧回归卫视的“破冰”之作,多年后的《破冰行动》也同样,是网络视频平台涉案剧跨入“正规军”的“破冰”之作,从早年的大尺度猎奇,到如今的台网审查统一,视频平台的涉案剧正在回归正轨。
《湄公河大案》剧照
“雷霆扫毒”这样一个发生在境内的禁毒大案曾经轰动一时,将这样的案件进行改编,要还原、也要把控尺度,为了这次拍摄,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公安部禁毒局、广东省公安厅也给出了大力的支持,多名公安干警配合拍摄,各种装备、直升机,全面配合,同时在审查尺度上也没有松懈,反面角色的伪善内容更是严加把控。
“台网标准统一了,那你说出路在哪里?”合规操作、合规播出的内容早已经是网剧制作播出的大势所趋,《破冰行动》的央视版和视频平台版本虽然相差5集,“但这是改变不了结构和人物的,拿掉了一些台词。”据导演傅东育介绍,网版和卫视版本的差异剪辑主要还是在受众的考虑,“卫视比较传统,相对来说逻辑叙事更清晰,而网版则更加烧脑。”
网版和卫视版集数差异
同一部剧的差异化剪辑,满足了台网两端不同的受众,从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去对一个故事进行讲述,或许也可能成为未来台网联播内容的一个新方向。
从内容层面上来讲,《破冰行动》正在尝试类型化内容的制作,遵从了一些类型化作品的制作原则,傅东育曾在《破冰行动》开机的时候和所有主创明确了“要成为类型化作品标杆”的决心,但在作品类型化的同时,也还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
网版的《破冰行动》前6集内容采用多线叙事的逻辑剪辑,出场人物众多,观众容易混淆,但内容呈现也更加烧脑,卫视版虽然故事线单一,但在内容呈现上更加全面,背景交代详细,观众更容易带入剧情。“我陪着你来猜剧情,这个尺度是多少?我勾着观众走,是在考验观众的基本功,其实也在考验创造者的基本功。”
《破冰行动》剧照
涉案剧有天然的内容优势,《破冰行动》背后这个真实的“雷霆扫毒”大案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案件,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创作,也理应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思考,“把握住主旋律和价值观,在罪恶之外,能够写的一些人性的深层次内容,再加上涉案剧依旧是一大类,受众群广。”多重原因促成了陈育新创作《破冰行动》,也让《破冰行动》身上担任起了更多“破冰”的职责。
摸到了合规制播的边界,探索类型化内容的创作原则,找寻观众的观看习惯和接受程度,从这些方面来看,《破冰行动》的一系列尝试都是在进步的,而这些方向也都还有继续讨论的空间。
让“伟大”更复杂
有了真实的依托,《破冰行动》也摆脱了传统的“伟光正”人物塑造模式,给了观众参与分辨善恶的空间,让一些单一的情绪表现出了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人民的名义》中,农村出身、穿着节俭、看似人畜无害的赵德汉在别墅中被发现了“2亿现金墙”时,观众的情绪被带到了一个爆发点,相比之下,《破冰行动》“温柔”了许多,但事实上,哪些剧中展现出来的内容,也都有大概的事件细节原型可考。
《人民的名义》中令人震惊的“现金墙”
第一集中,警察李飞入塔寨村抓人,被村民团团围住,在村民面前,一位年轻的缉毒警察是丝毫没有威慑力,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村支书林耀东的出现,这样畸形的形态,其实也是当年博社村的真实情况。
案例中,从上海来的民警将毒犯在家中抓获,准备将其带离时,博社村中数十辆摩托车瞬间出现并将警察围住,每个人手中都有棍棒砍刀,路两旁的屋顶上也开始往下扔石头和水泥,杀气腾腾,丝毫没有畏惧之情,僵持之下,汕尾市公安局一名带队的副局长只身和蔡东家(林耀东原型)谈判,“书记,我们今天进村就抓这一个人,请他们让条路出来,行不行?”如此情况之下,才艰难的完成了一次抓捕行动。
《破冰行动》中李飞和林耀东
林胜文被捕后,对李飞施以金钱诱惑,威逼之中又透露着金钱的诱惑,他甚至坚信,警察拿他根本没有办法,而在真实案件中,蔡东家在被抓获的第二个晚上,就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让看守自己的武警战士拨打,并声称只要打了电话,就会有人送10万元过来,作为酬谢。
被捕后施以“金钱诱惑”的林胜文
这些细节内容的还原让《破冰行动》有了真实的力量,也有了区别于此前缉毒剧的亮点,“这个片子是有灵魂的,这和我们之前看到的事件先行、人物走在后面的缉毒剧是不一样的。”在傅东育看来,人物展现是《破冰行动》最大的意义所在。
“无论是警察还是毒贩、亦或是被收买的、背叛的、保护伞等等,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立场转变,都是有讨论空间的。”那种挣扎和拧巴是完全虚构的故事中,很难呈现的。李飞亲眼看见了自己战友宋杨的牺牲,也经历了想要成为“孤胆英雄”的过程,但是他的身上更背负了一种情感代价和痛苦,这是此前的同类型剧中,呈现较少的内容。
《破冰行动》黄景瑜饰李飞
与其歌颂伟大,不如去探索一下这份伟大背后的不舍和愧疚或许能更深入人心,画面的刺激和情节的紧张,或许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的爽感,却很难给观众以心灵的激荡,而在这样的人性讨论面前,悬念感和惊悚就已经被弱化了。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已经成为了《破冰行动》的一个力量源头,陈育新和傅东育在做的,就是将这个颇具有传奇色彩的缉毒故事,以更能触及观众真心的方式呈现出来。
《破冰行动》剧照
夹带“私货”
《破冰行动》的第一集就引出了“月入300万”的保护伞,让塔寨村的村民有恃无恐的制毒、贩毒,不断的禁毒,再不断的贩毒,“很少有作品去讨论为什么有毒?仅仅是保护伞的问题吗?那就太草率了,这些毒贩就没有羞耻感和道德感吗?”傅东育给了这样《破冰行动》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就涉及到了“家族观念”的引入,也傅东育和陈育新之间默契的“夹带私货”的体现。相比于用惊现刺激的案情去吸引观众,不如通过剧情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家族观念”的提出恰恰提升了《破冰行动》的立意,也给大毒枭林耀东的行为找到了更深的根基原因。
博社村(塔寨村原型)村民全部姓蔡,有1.4万人,共分成3个房头。蔡东家(林耀东原型)是村中头房代表,也是这个村子的村支书,但真实情况,与其说他是村支书,不如说,博社村是他一手打造的“王国”。
林氏宗族三个房头齐聚祠堂
剧中,林耀东和其他两房的房头一起在祠堂审讯林胜文时,一句“国有国法,族有族规”就让这个村中的家族概念跃然纸上,规矩分明,无人可以反抗。这种根深蒂固的、极尽扭曲的家族血脉之情成为了塔寨村禁毒难的最大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家族观念之下,“祠堂”就成为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场景,拍摄地的选择,都和祠堂息息相关,“其实到了最后,我们就是在找祠堂,然后在祠堂附近,还原出一个博社村。”
在原始案件中,村里翻新祠堂,每家摊分经费,蔡东家一口气捐了50万,村民们捐的钱,存在他的个人账户中,开工动土的吉日,也是根据蔡东家的生辰八字计算的,如此情景,可见他对于博社村的掌握。而处在蔡东家周围的人,也自然成了村中的“新贵”。
博社村的村民曾在电视中说过,“车子开到100迈,撞死人了,有钱就无所谓。”村中甚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法制体系,“这就谈到了信仰问题,信仰是行为的指南针,而剧中,塔寨村村民的信仰就是林耀东。”
《破冰行动》林耀东
而在林耀东的观念中,他带领了全村人致富、让老有所养、少有所依,兴建学校,让村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当然这里不是在认同坏人的伪善,因为在他的心中,最想要做到的就是光宗耀祖,明知道涉毒犯法,却已经和所有人摆明了自己的‘牺牲’精神,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跟随者,是可怕的,也是难以摧毁的。”
“我觉得陈育新太嗨了。”在将制毒贩毒的理由深化到了被扭曲的“家族观念”之后,傅东育体会到了陈育新的创作内核,“目前,国内的警匪缉毒剧中,鲜少有这样的灵魂拷问,这也是我喜欢这个剧本的原因。”
《破冰行动》林耀东
基于这样的设定,王劲松饰演的大毒枭林耀东,也有了不同于以往那些神秘不露面、美女成群围绕的毒枭形象。斯文的无框眼镜、深蓝色暗纹的唐装,他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不可一世的威严,他不光控制了当地的毒品生意,也控制了村民的思想,这样人性的极致,也给了《破冰行动》更多可能。
2019年1月17日,蔡东家被依法执行死刑,至此,一代“冰毒教父”的人生结束了,但博社村的重建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破冰行动》的播出给观众和创作者都提了一口气,但未来涉案剧类型化的内容,依旧需要不断“破冰”。
听说点一下你会更好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浪娱乐”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浪娱乐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