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近期,3年期封闭型私募产品销售意外遇冷,是因为其没能迎合市场需求,还是高净值人群不愿“价值投资”?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陈植
编 辑丨李伊琳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别看大家都在积极发行新产品,真正获得热销超募待遇的产品占比并不高。”一家国内大型私募基金渠道部合伙人坦言。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随着A股反弹,过去两个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行数量分别达到1409只和1552只,迭创过去一年以来的最高值。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多数新私募产品募资状况不大理想,尤其是产品销售热度远低于公募基金产品,与ETF。”这位合伙人直言。这背后,是多数高净值人群(私募基金主要投资者)仍在追求短期收益,对中长期封闭性基金产品的认购热情不高。
一位拥有多年认购私募基金经验的国内高净值人士称,近期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与私人银行所推荐的私募产品,多是3年期封闭型的,即出资人必须投资3年且不得中途赎回。
他强调:
“问题是若私募基金投资策略出现差错,难道我们只能付出未来3年资金被套牢的代价,中途不能赎回退出?”
这也是众多高净值人群宁可选择公募基金与ETF的一大原因,毕竟公募基金与ETF给予相对宽松的资金申购赎回操作空间,以便财富人士能在股市低迷或基金投资策略出差错时,迅速赎回资金“避险”。
上述国有大型私募基金渠道部合伙人指出,这意味着私募基金与高净值人群的投资策略要高度趋同,依然要走很长的路。
资金锁定期过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3年期封闭型私募产品,正成为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力推的主流新品种。
高毅资产、景林资产、汉和资本等知名私募机构都在积极发行3年期封闭型私募产品。
而这类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投资者必须面临长达三年的资金锁定投资期,其间不能赎回。
一位私募基金业务主管透露,之所以力推3年期封闭性私募产品,主要基于两大因素考量:
一是他们担心高净值人群(LP)频繁的快进快出操作,很大限度影响私募基金团队“落实”既定的投资策略,导致整个管理团队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研究股票短期买卖时机,在尽可能减少净值损失压力的情况下套现足够资金,用于出资人(LP)资金赎回;
二是去年以来大量私募基金纷纷在投资模型里引入市场中性、指数增强等不同量化投资策略,这些量化投资策略要取得预期收益,需要相对稳定庞大的资产管理规模,才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与市场流动性低迷等因素的成本冲击,因此私募基金希望通过发行3年期封闭型产品“稳定”资产管理规模,让量化投资策略得以实现预期收益。
为了说服投资者接受3年期封闭型产品,不少私募基金在募资路演环节做足功课,比如部分大型私募基金将过去数年量化投资策略的最大净值回撤值、净值波动性与实际收益率,与沪深300指数进行对比,最终展现这类量化投资策略在中长期能实现低波动性、低最大回撤值、实际收益跑赢指数的多重优势,让高净值人群能对3年锁定投资期感到“放心”。
“目前而言,此举收效不佳。”
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介绍。此前他为多家私募基金发行3年期封闭型产品做募资路演,发现多数投资者对这类产品有顾虑,一旦基金量化投资策略“出错”或“不适应未来股市波动状况”,他们不大愿接受3年资金被套牢、无法中途撤离的结局。
另外有部分投资人担心在产品存续期急需资金却又无法套现,需高息借款,间接削弱这项投资的实际回报率。
投资观念的“博弈”?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在上述国内大型私募基金渠道部合伙人看来,高净值人群与私募基金针对3年期封闭型产品的分歧,折射出彼此对未来A股走势不同看法。
“部分出资人对未来A股前景颇为悲观,随着中美贸易谈判不确定性增加与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压力骤增,这轮A股上涨行情很可能出现拐点,因此他们认为私募产品应兼顾投资收益与资金快进快出,便于出资人能根据A股市场最新波动状况,选择是否快速离场锁定收益。”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众多私募基金经理认为中国A股依然存在中长线投资机会,甚至可以通过优先个股长期高仓位配置获得超额回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在近期私募基金持股仓位调研期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5月份“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较4月份环比下跌7.95%,约72.41%受访私募基金经理依然选择维持现有仓位不变,另有19.83%受访私募基金经理还有加仓打算。
究其原因,他们认为尽管中美贸易谈判不确定性会影响市场交易情绪,导致A股短期调整,但在股市调整期间,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再度“浮出水面”。加之,也会有外资不断进入中国股市与机构投资者占比持续提升,这些优质上市公司最终将获得流动性溢价并带来超额回报。
“在近日募资路演环节,我们也向众多投资者介绍3年期封闭型产品所具备的这项投资获利逻辑,起初他们表示认可,但到最后他们还是认为这类产品资金锁定期过长,投资风险相应偏高。”
他指出。这背后,也可能是高净值人群与私募机构的不同投资观念在进行博弈。以近期A股高位调整为例,私募基金相信通过精选个股与高仓位配置,依然能取得跑赢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相比而言,众多高净值人群则认为私募基金应大幅减持股票,将流动资金返还给投资者,靠择股与高仓位博取回报,反而容易遭遇更大的亏损风险。
21君
小伙伴们,你的资产配置是怎样的呢?
百万读者都在看……
本期编辑 刘巷
我在看,你呢?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