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中美两国需要的是有管理的“再平衡”,而不是“硬脱钩”,这是唯一让两国摆脱风险,有利于全球经济稳定的道路。
竞争应该控制在良性的规则的范围之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依靠短期的“打砸抢”就能获胜,恰恰相反,这样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随着中美贸易战进入边打边谈的博弈阶段,中美“脱钩”论浮出水面,一些舆论认为,美国可能采取与中国全面脱钩的政策。
应当说,美国的确有一些鹰派企图让中美“脱钩”,但这种想法太疯狂,过去几十年间中美在几乎所有方面已经发生紧密联系,在全球诸多重大问题上如果没有两国合作,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全面脱钩是美国鹰派想要把中美关系推向冷战的一个企图,中美两国人民都需要警惕。
但是,美国政府的确想要在经济与科技领域对中国竖起壁垒。根本原因是2008年后,中国发展太快,而美国深陷泥潭,有了丧失“全球第一”的焦虑,需要压制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就必须让中国经济与美国市场“脱钩”,阻止中国每年在中美贸易中得到的数千亿美元顺差。
早在奥巴马时代,美国采取了“软脱钩”策略,即通过筹建TPP,将中国排除在外,刺激中国生产商向TPP成员国迁移获得贸易优势。但是,特朗普就任总统后,下令美国退出了TPP,对中国采取了“硬脱钩”方式,即发动关税大战以及以信息安全为借口制裁中国生产商,恐吓他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迁移,从而大幅降低中国在双边贸易中获取顺差的能力。
长期以来,美国对竞争者从本国获取巨额顺差的用处极为担心,他们认为应该将贸易盈余购买美国国债,除此之外,如果已经成为经济上的有力竞争者,美国不允许将从本国获得美元顺差用于两个领域:
一是禁止购买西方高科技企业和技术,早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就与欧洲、韩日等组建联盟阻止中国并购半导体等技术企业,禁止中国资金投资硅谷的人工智能领域。特朗普上台后,限制的范围扩大化,甚至禁止中国学生报考美国某些技术专业。
其次,美国禁止竞争者利用顺差进行经济扩张,早在1980年代美国就狙击过日本的雁型战略。从奥巴马时代至今,美国也有污蔑与干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有理论认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受益于非常落后的贸易伙伴发展新产业,从而使生产率得到普遍提高。但是,受益过程持续到其贸易伙伴达到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发展水平为止。一旦越过转折点,这个新兴贸易伙伴的更多产业将对发达国家的同行构成挑战,逼迫他们必须依靠激烈竞争才能维持优势和利益。
正是基于这个规律,美国先后对日本、中国发动了贸易战。因为这两个国家的GDP达到了美国三分之二的水平,并且在诸多产业领域对美国企业构成威胁。
事实上,即使不考虑美国由于竞争而采取“经济脱钩”的冲击,中美经贸之间的失衡也制造了巨大风险。因为美国依靠不断增加债务维持经济运行的模式最终会不可持续,而中国获取顺差的能力也会有顶点。如果两国不相互合作推动“中美再平衡”,那么,两国将最终会一起陷入风险。再平衡是双方同时推进结构性改革的过程,美国需要减少消费,中国增加内部需求。
在过去几年,中国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技术创新,实现优胜劣汰,提高供给侧质量。中国产业升级给美国制造了竞争压力,但在提高中低收入者购买力方面进展缓慢,并且受制于地产泡沫。美国并未采取结构性改革,而是使用了政策刺激手段。
当前符合中美各自根本利益的是共同合作,脱钩只会让两个国家同时陷入巨大风险。
首先,美国看似不错的增长是依赖公共债务、公司债和抵押支持债券,过去五年美国名义GDP增长4.3%,但公共债务总额增长4.7%。如果没有增加数万亿负债,美国经济早已低迷。即使如此,特朗普依然呼吁美联储降息刺激经济,这非常危险。
其次,中国贸易顺差会因贸易战逐渐减少,一些企业外迁也会消耗外汇储备,产生紧缩效应,并影响全球。
因此,美国不理性的“脱钩”行动会加速美国债务风险的暴露,尤其是当中国经常项目盈余消失之后。现在是中美两国合作“拆除风险”的关键时刻,美国缺乏专业理解能力的政府官员们正在为全球制造风暴,他们根本没有理解经济上的“中美国”处于同一个“风险体系”,还在尝试风险边缘政策。
中美两国需要的是有管理的“再平衡”,而不是“硬脱钩”,这是唯一让两国摆脱风险,有利于全球经济稳定的道路。竞争应该控制在良性的规则的范围之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依靠短期的“打砸抢”就能获胜,恰恰相反,这样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百万读者都在看……
本期编辑 刘巷
我在看,你呢?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