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都是被自杀式宣传拖累了啊!

作者:腾讯娱乐 来源:腾讯娱乐 公众号
分享到:

05-18

点击上方“腾讯娱乐”并关注,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源:一点也不八卦的show一点

id:touchshow123


最近的电影大盘很有意思。


之前《复仇者联盟4》吓走了不少国产片——


原本定档五一,张晋主演的《九龙不败》发布海报“择日再斗”;


夏雨、张静初、胡军主演的《东北往事之二十年》和小成本文艺片《过昭关》等华语片都选择换档、退档▼▼▼



《复仇者联盟4》已经上映近一个月,票房节节走高,后面的皮卡丘进攻温和,就导致其他没那么好莱坞爆米花的电影们,终于有了点呼吸空间。


但有趣的是,呼吸得最顺畅的是《何以为家》,印度犯罪片《一个母亲的复仇》紧随其后,上座率都很高▼▼▼



这两部都不是传统预期中能打出水花的片子:语种偏、没明星、没大场面,也不合家欢。


那么哪一部是呢?


是上面这张长图近乎垫底的,《罗马》▼▼▼



烂番茄新鲜度96%,豆瓣评分8.2分——这部电影去年获奖无数,虽然在奥斯卡错失最佳影片,也至少捧回了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三项大奖▼▼▼



怎么看,口碑与奖项上都有天然优势。


但现实是,除了影迷,它在大众眼中基本是查无此片的状态。


注意,不是不看、不好看,而是查无此片。


上映9天,票房刚刚破400万,官微只有123个粉丝▼▼▼



那就不是电影的问题了,


是宣发的错位。


最重要的海报,直接汉化,宣传语也是电影台词中挑了一句:“女人总是孤身一人。” ▼▼▼



一、这句话和你的海报搭吗?能结合出什么内容来吗?


二、作为宣传语,也太没有力道了吧?


因为影片中,身处社会底层的女佣和中产阶级女主人,都被男人抛弃。所以宣传主打女性视角,说女人最终都必须自我强大▼▼▼



正好碰上母亲节,继续“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女性史诗”确实可以好好做,但这个点它又没有再深入,结果就是毫无共情效果。


而好不容易找到几款视频物料,居然走的是复古土味风格???


以怀旧金曲的方式打开《罗马》▼▼▼




以及出了一版社交指南▼▼▼



……这种大学生都能套着模板出的宣传方案,真的没必要▼▼▼



路人都操碎心了,片方是怎么想的呢?


在媒体采访中,负责《罗马》院线宣发的卓然影业CEO张进,认为艺联那些票房表现不错的影片:“某种程度上已不能算艺术片,只能说是艺术水准比较高的电影,但《罗马》是典型的艺术片。”


所以他们对影片票房没有什么预期,也不是以商业回报为前提,而是将其作为“电影公司的本职工作”——


“我觉得如果有一批人在大银幕上看完之后会有新的观感,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意思是,这部电影就是为了让影迷能在大银幕上再看一遍引进的。


哇。


这也太自我感动了吧?



因为《罗马》是“典型的艺术片”,所以他们给票房套上了枷锁,自觉认为很难获得大众层面的追捧:“艺术片票房合理范围就是几百万,最多可能一两千万”。


于是,弱叙事、弱情感的黑白片,就被主观上放弃了宣发?


这是什么道理?是识相?


就算片方自认为是识相,那他们也真的是不识相典范了——因为这部电影根本不难懂啊,甚至故事还讲得蛮好看的。


“罗马”是导演小时候生活过的一个在墨西哥城的中产阶级社区,整部电影其实是他对童年的回顾,充满了私人情感▼▼▼



但,不用被它那些闪亮的头衔吓跑了。


《罗马》并非是影迷专属,一般观众看,既有视听观赏性,也能被故事与情感有所触动。


丰富的布景细节,还原了70年代的墨西哥▼▼▼




逼真细腻的音效,狗叫声、飞机声、海浪声、叫卖声、汽车声......全是有方向感的。


特别是最后惊心动魄的那场海浪戏,只有在影院里,才能体验到四面被巨浪轰然包围的窒息感和紧张感▼▼▼



而街头暴动枪战、森林救火、溺水营救这些大情节穿插在日常生活,也不会觉得枯燥▼▼▼



总之,就是大声地跟我念一万遍:不无聊!不平淡!不是自言自语!


剧情方面,卡隆还原童年时自己感受到的一切,它私人,但不单薄。讲的不单单是两个被抛弃的女人的故事,也不仅仅是跨越阶层的姐妹情。


女主人在被抛弃后,有母亲孩子的陪伴、有女佣依靠、有亲朋好友倾诉,换工作、换新车后她很快跳出困境继续生活。


然而,女佣怀孕后被渣男抛弃,按照当时墨西哥的法律禁止堕胎,她没得选。家里的土地被征用,孩子胎死腹中,还要承受女主人的剥削,这些痛都不会消失。


卡隆冷静温柔地通过一个普通家庭遭遇的变故,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变迁。



这部电影确实是艺术,但它也是有共情的,林鸟鸟看的时候就流下了几滴鸟泪。


这周跑了几个论坛,其中一个聊的就是文艺电影的宣发。艺联的人说现在的困境其实是怕观众听到“艺术电影”四个字就觉得沉闷,拒绝来看了,没想到《罗马》这边是主动拒绝路人,提倡影迷自嗨。


这也太浪费这部电影了。


直到最近快下映了,才看到真正符合《罗马》调性的推广:和商家合作了一款相机▼▼▼



首先电影是黑白色调,很有辨识度▼▼▼



再来,因为卡隆亲自掌镜,电影摄影非常强大。


即使黑白影像都很有层次感,随便一张截图都是大片▼▼▼



所以这个推广的结合点也是个极强的安利,才真的“打动人心”▼▼▼



但从票房和排片看已经无力回天,《罗马》的排片占比只有0.1%,随时会下线。大概正满足了片方“路人看不懂”的预想。


其实艺术电影的宣传一直是块还在摸索中的领域,度控制得不好,很容易脱靶。


2016年杨超导演的《长江图》,也是一样完全几乎不care大众审美。


无论是物料还是舆论导向,始终强调自身的“艺术追求”和稀缺性,最终只拿到300多万票房▼▼▼



用力过猛的反例也有一堆。


《地久天长》被王小帅败坏完的好感▼▼▼




《黄金时代》制作人程育海想弱化“文艺”给这部电影带来的票房冲击,于是采用比较商业化的手段提前半年就开始造势,努力营造“大片儿”范儿的氛围。


可没想到,恶俗直白的海报营销让本片的第一受众文艺青年瞬间反感——鲁迅先生直接喊出“想骂谁,就骂谁!”▼▼▼



“接盘侠”端木蕻良喊着“想结婚,就结婚”,当时萧红肚子里怀着萧军的孩子▼▼▼



而以为是商业片被骗到影院的观众,也对电影恶评如潮。


《黄金时代》的定位在文艺和商业之间纠结,还和杜蕾斯搞了个“黄金实戴”▼▼▼




最豪华的全明星阵容、最互联网的营销,投资7000万,结果两边不讨好,以5000万票房惨淡收官。


和它类似的、翻车翻得更响的,就是去年年底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了。



制片人单佐龙上周末还在论坛说,他认为文艺电影就应该商业地宣。


其实,在文艺电影和商业宣发之间,没有平衡点吗?


除了无视路人和把路人骗进电影院,就不能使他们成为核心观众吗?


在我看来,今年几部走艺联专线的电影都做得很好啊。


《绿皮书》抓住颁奖季的热度,动作迅速,并定位为友情+喜剧的现实题材剧情片。


邀请黄海大神设计了中国特别版海报,通过点映扩散口碑▼▼▼



之后为了更“接地气”,《绿皮书》进行了病毒式营销,将一些宣传片、二次创作的MV等集中传播。


#看完绿皮书想吃炸鸡#就很温和嘛▼▼▼



除此之外,还提炼出“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这样的文艺slogan在全国投放,又补足了文艺片受众▼▼▼



最终,票房4.78亿。


《波西米亚狂想曲》呢,因为有一场非常特殊的皇后乐队演唱会,“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被打在海报上作为宣传语▼▼▼



直击人心。


还上线了一个特别的“卡拉OK”版,观众可以跟随电影参与表演▼▼▼



最终,票房近1亿。


最直观的对比是和《罗马》同天上映的《一个母亲的复仇》,也是一句“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但是这个后妈为女儿复仇的故事显然爽得多,上映9天,票房已经7000万了,是《罗马》的十倍不止▼▼▼



宣传,往简单了说,就是找到最具社会共情的垂直内容,然后各自放大。


《爱乐之城》主打爱情、《荒野猎人》突出陪跑小李、《水形物语》强调奇幻。


《心迷宫》、《白日焰火》、《暴裂无声》这种淡化电影的艺术属性,强调类型化特质的影片。


再举个栗子,杨明明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长片《柔情史》将在5月17日艺联上映,这是部讲母女关系的电影。


母亲把一切可能性都寄托在女儿身上,有极强的控制欲,又嫉妒女儿的幸福并从中作梗。


女儿对母亲是理解又抗拒,可自己也在日积月累中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母亲的模样。


这部电影去年我已经在香港电影节看过了,至少当时那个版本是很文艺片的叙事,对路人来说会很矫情,容易坐不住。


那么看看它现在是怎么宣传的——


#我和我妈 相爱相杀#



@张进,你过来坐着学。


挑出了那些扎心的台词做海报传播▼▼▼



抓马母女在线battle,显然,戳到了不少人:“内容过于真实”▼▼▼



要说在文艺和商业中平衡得最好的,在我看来就是《何以为家》了。


作为一部非常小众的小语种文艺片,它在内地的票房居然破了3亿▼▼▼



一方面是电影营销成功打准了原生家庭的点▼▼▼


负责《何以为家》国内宣发的路画影视CEO蔡公明表示:抖音短视频的集中轰炸,和微博大V的点赞,成为这次宣传的特点,大量“短平快”内容为票房做出了一定推动。


“生而不养”的原生家庭之过,“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的人生坎坷,成为推广内容的集中要点。 

▲BY 烹小鲜


既不会太骗人,也放大了共情点▼▼▼



另一方面,是它对于魔鬼档期的鬼才操作——“硬刚《复仇者联盟4》”。


早期,多少人选择《何以为家》都是因为“除了《复仇者联盟4》就没什么可看的了吗?”,这一类实则是对《复仇者联盟4》排片的吐槽。


抓住这个点的不止是它。


王家卫监制、万玛才旦导演的艺术片《撞死了一只羊》,和张震、倪妮主演的犯罪悬疑片《雪暴》等,都用“硬刚”的宣发点来突围太过惨烈的票房对比。


当时,我们看到了大量“别让《复仇者联盟4》撞死了这只羊”、“敢正面硬刚《复仇者联盟4》,这部电影疯了吧”的用词和标题,暗示勇气背后有好片▼▼▼



虽然无奈又尴尬,但至少刷了一波存在感吧,《撞死了一只羊》票房也破千万了。


《何以为家》是个意外,它卡中了社会的每一个G点。


而《罗马》自怜自艾地选择放弃,仿佛自己的宣发越敷衍就显得它本质越高冷文艺。


好久不见这种郭敬明式的悲伤了。


其实,受损的是观众啊。







阅读39972
举报0
关注腾讯娱乐微信号:txen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腾讯娱乐”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腾讯娱乐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腾讯娱乐

微信号:txent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