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粮油市场定于6月15日前正式全面关停。请广大经营户和消费者周知,并相互转告。”
这则市场关停公告,意味着位于杭州城北的杭州粮油市场,要和杭城市民道声再见了。随着大城北建设的推进,这座略显老旧和破败的市场,即将成为历史。
随着杭州粮油市场的关停,杭州城北将不会再有如此集聚的粮油市场,今后要批发粮油和农副产品的话,可能就需要往勾庄跑了。
杭州粮油市场,成立于1992年,占地96亩,有着五百余户经营户,分成粮油、农贸、食品三个区域,承担着杭州主城区超过一半的粮油供应任务,也是目前浙江省成交量最大的粮油专业批发市场。多年来,杭州粮油市场已成为周边地区的粮食价格形成中心和晴雨表,也承担着市级周转储备粮应急供应任务。
一座市场,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也留下了无数属于他们的记忆。告别前夕,钱报记者来到粮油市场,记录下市场里奋斗者们最后忙碌的景象和各自的故事,郑重地与这段历史,做个告别。
▲前几天,市场里贴出了关停公告
▲市场里有些商家的卷帘门已经拉上
▲市场的食品交易大厅门口,等待装货的货车
90后小伙从这里开始创业
整个市场唯一攻读浙大MBA的老板
开票、记账、安排送货,打开电脑查看网上平台经营情况,坐在店里并不宽敞的办公桌后面,阚前锋有条不紊得忙碌着。店门口挂着“酒”字的幌子,平添了一份江湖气息。
▲阚前锋的店面
出生于1991年的阚前锋,安徽芜湖人,是市场里少有的90后老板,更是唯一一个在攻读浙大MBA的经营户。
2013年,阚前锋揣着家里7万元的存款,又争取到当时大学生创业贷款最高额度8万元,拿着15万的启动资金,创立了荣阚食品,主营食品酒水批发生意。
创业之旅的起点,便是杭州粮油市场一间30多方的店面。当年6月1日,阚前锋的店铺正式开业。支付了8万元的转让费和4万元的房租,启动资金剩下不多了。
“没办法,只能进成本低一点的饮料,酒水都不敢进,怕资金周转不过来,客人要拿酒水,我临时跑去进货给他。”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来回穿梭于市场和客户店铺便是每日的常态。就这样,勤快守时、服务周到的阚前锋渐渐积累起第一批客人,店铺运营也逐渐走上正轨。
2014年,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机会摆在了阚前锋面前——竞争楼外楼牌食品的一级经销商资格。
“心里肯定怯场,和我一起竞争的,都是比我大一两轮、身家几千万上亿的老板,无论是从资金、经验还是谈判技巧,都是当时的我没法比的。”和楼外楼谈合作时,创业才两年出头的阚前锋,怎么看都是没有胜算的。
但是,从2014年底谈到2015年初,最终荣阚食品成为了杭州地区楼外楼牌食品两个一级经销商之一。
看似奇迹的背后,阚前锋付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坚持。
“整整三个多月,我每天没事就往楼外楼的仓库跑,熟悉他们运作的模式,甚至和门卫都已经混得很熟了,可能对方领导觉得我这个年轻人很有干劲和韧性,最后愿意和看似没有优势的我合作。”拿下楼外楼牌食品的一级经销商资格,是阚前锋创业的第一个大转折。
2015年,阚前锋在市场内拿下了一个仓库,成为创业路上的第二个大转折。
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和大体量的仓库,生意越来越稳定,可阚前锋并没有自满于现状。
作为年轻的创业者,对于线上经营,是肯定不会放过的。阚前锋开发了店铺的微信小程序,开了淘宝店,同时还给很多互联网平台供货。
对于即将关停的市场,阚前锋心里难免有些失落,“这儿是我白手起家开始创业的起点,这个市场见证了我一路的摸爬滚打,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不过,这个攻读浙大MBA、今后目标是要将传统的食品贸易类行业升级转型为生产制造业的年轻人,没有太多时间感怀,最近正忙着在找下一处合适的店铺,毕竟在漫漫创业路上,这只是又一个转折。
那些比蒸桑拿还难过的夏日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亏本给你们了,来来来,再拿瓶酒走。”40多岁的梁正华正忙着招呼来进货的客人,店铺门口贴满了“拆迁”、“特价处理”、“买啥啥便宜”等字样的硬纸板。
▲梁正华正在算账,身后贴满了特价处理字样的硬纸板
梁正华是诸暨人,在杭州粮油市场开店已15年。
提起即将关停的市场,梁正华感慨颇多。
现在梁正华的店铺,位于市场内食品一区,混凝土结构的店铺,层高很高,虽然店内被各类商品堆得有些满当,但也不至于令人喘不过气。
可梁正华刚来杭州粮油市场开店时,环境可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丽水路还没有通车,我的店面紧邻丽水路,彩钢瓦搭起来的房屋结构,估计就两米多高,我一伸手都能摸到房顶。”这样逼仄的空间,到了夏天简直就是噩梦。
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梁正华唏嘘不已。
“店里没有空调,电扇几乎就是摆设,那个风越吹越热,我只能把毛巾打湿包在头上,可没几分钟,毛巾就蒸干了。”梁正华摆摆手,“说真的,现在回想起当年的日子,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可能真的凭着一股子年轻的冲劲吧,现在让我再这么创业,估计是吃不消了。”
对于粮油市场的记忆,除了当年那一个个顶着湿毛巾捱过去的夏天外,还有这么多年他和客户结下的情谊。
“来我这儿进货的,大部分都是普通小卖部、小超市的老板,基本上都不是杭州本地人,刚开始起步时,来我这里进货都得斟酌再三,生怕超了预算。”看着这一幕幕,梁正华想到了自己开店的艰辛,“我就跟他们说,东西,你先拿走,钱先赊着,等你卖出货有现金进来了,再给我。”
在杭州粮油市场,梁正华和客户之间产生了共鸣和羁绊,“很多老客户已经和家人一样了,有时候我遇到大小事情,客户还会给主动打电话给我。”
▲老客跑到梁正华店里来进货
还有一个月不到,梁正华在粮油市场的店铺就要关了,店里还堆着两三百万的货等待处理。这些老客户,这两天纷纷赶过来帮忙销货。
“出门在外做生意,能遇到这么多互相帮助的人,是很幸运的,即使店里最近在特价处理,但这些老客户来了,我哪怕自己贴钱,也会再送点东西给他们,比做生意更重要的,是做人。”梁正华多年在商场里摸爬滚打,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这句发自肺腑的朴素之言却更能打动人。
下一站,梁正华说自己还会把这家店换个地方开下去,这份和客户之间的情谊,他不想就此断了。
一瓶瓶油盐酱醋
帮他撑起了整个家庭的梦想
48岁的江西人陈军,在停车场把面包车停好后,拿着手上的清单,熟门熟路在市场里穿梭。
陈军在周边经营着一家小超市,粮油调味品、酒水饮料、各类零食,基本都从粮油市场进货,小超市开了十年,他就在粮油市场穿梭了十个年头。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在杭州十年了,我连西湖都只去过一次,我们开小超市的,得守着店走不开,整个杭州我最熟悉的地方,可能就是这个市场了。”说话间,陈军拎起两包商家打包好的商品,在清单上把相应的货物麻利地划掉。
陈军出生在农村,家庭条件并不好,选择来杭州打拼,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此,每天起早摸黑进货看店,是这十年间的常态,而有没有机会去西湖多看几眼,这种“奢侈”问题,陈军并不会多想。
在市场穿梭了大半个小时,陈军的平板推车上货物堆成一摞,清单上的物品采购完后,塞进面包车里。
发动,起步,驶向自己筑梦的小超市……
陪着陈军采购的半个多小时里,这个皮肤黝黑的男人,手很粗糙,话不多,动作麻利。
靠着这样一件件小商品,陈军撑起了整个家,也顺利把女儿培养上了大学,他的下一个梦想,是在杭州买房、安家。
和陈军类似为了梦想打拼的人,在粮油市场里,随处可见。
一座杭州粮油市场,串联起了无数个平凡人的梦想。
市场会关门,可这些为了生活努力打拼的人们的故事,仍然未完待续……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 华炜 文/摄
值班编辑:张琴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钱江晚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