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封闭半年多的新疆最美公路——独库公路,将于6月全线开放!
目前库车境内的150公里路段正在加设停车区、卫生间等服务设施,抢修隧道、桥梁等开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抓紧推进中。
独库公路,是一条从独山子到库车,连接南北疆的全长561公里的公路,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曾被誉为中国最“危险”公路。可是在你驱车挑战极限的时候可知道,今天的独库公路的险峻而绝美,是一代修路人的奉献!我们在欣赏世界公路奇迹的时候,不能忘了他们筚路蓝缕的建造!
▼老照片—凿冰。
当年的筑路官兵,硬生生地在“不通”的达坂上凿通了隧道,在黄羊都望而却步的达坂上一锤一锤修建了通途,跨越了不可逾越的山峰……
▼老照片—攀崖。
天堑变通途,都是这些英雄们飞檐走壁,拿命换来的!
▼老照片—挖隧道。
那时候可没现代化的各种机器,只有一双又一双英雄的手奋力凿破一座座大山!
独库公路建造于1974年到1984年,十年间,13000多人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2000名官兵受伤致残,168名战士长眠于此,在这里,平均每3公里多就有一名战士牺牲!
在乔尔玛的烈士陵园,刻着这些可爱战士们的名字。他们中,最大的只有31岁,而最小的才16岁!
在这里还有一位守墓人,一守就是34年,他就是陈俊贵。
陈俊贵曾是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一名战士。复员后,他重返天山,守护着烈士陵园的168位牺牲战友,并为38位牺牲战友找到了家属。而这要从几十年前的一个馒头说起……
执行任务遇暴雪班长让出“活命”馒头
陈俊贵17岁参军,1979年跟随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部队前往新疆,修建独库公路。那里人迹罕至。战士们一年四季与山、戈壁、白雪为伴。
1980年4月的一次任务改变了陈俊贵的一生。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老兵陈卫星和18岁的新兵陈俊贵,前去完成送信的紧急任务。90公里山路,计划一天一夜走完。不曾想暴雪骤降,越来越厚的积雪甚至让走路变得困难,最后只能爬着前进。
两天两夜后,班长郑林书拿出了最后一个被冻得硬邦邦的馒头。“我和副班长罗强是党员,陈卫星是老兵,这个馒头给陈俊贵吃!”
大家都清楚这个“活命”馒头的意义。“如果这次你能活着出去,请你到湖北老家看看我的父母……”几个小时后,体力不支的班长一头扎倒在雪里,牺牲时年仅24岁。
△班长郑林书
那一天,伴随着无尽的绝望与疲惫,3位战士全部昏了过去。
当陈俊贵醒来时,已经躺在了牧民的家里。他和陈卫星活了下来,副班长罗强亦不幸牺牲。
无情的风雪见证了催人泪下的情谊,茫茫天山留下了年轻的生命,留下了甘于奉献的英魂。
乔尔玛守墓34年只为找到烈士家属
陈俊贵在医院住了3年多才康复,被诊断为二级甲等伤残。复员后他过着安稳的生活,然而没有找到班长的父母,没有实现班长的临终嘱托,他心中总有不安。
于是,他和妻子带着7个月大的儿子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班长的墓前已是荒草丛生。“班长,我回来陪着你了!”
一家人开荒种地,度日维艰。喝的是雪水,吃的是冻菜,就这么守护在天山脚下,一边打听班长家人的下落。
在守墓的第20年,陈俊贵终于找到了班长老家的线索,然而他来晚了,班长的母亲于2003年过世。
再次重返天山,他决心要替那些曾经在这里默默付出、牺牲的战士们寻找家人,因为风沙、暴雪等恶劣、艰苦的环境,当年很多工程兵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他们的亲人还没有被找到。
在乔尔玛烈士陵园,埋葬着168位牺牲战士,为他们找到家人,成为了陈俊贵毕生的使命。他努力找到了38位牺牲战友的家属。
他的儿子是天山公路的第二代修路人,退伍后也成为了烈士陵园的第二代守墓人。
每3公里就埋着一个英烈忠魂的路
在《等着我》节目现场,爱心寻人团帮助陈俊贵找到了7位牺牲战友的家属。
情感的迸发,激动难掩的泪水。牺牲战士罗运书92岁高龄的老父亲,紧握着陈俊贵的手,感谢他多年来的守护。陈俊贵说:“我替您儿子给您敬个礼!”
34年里,陈俊贵守护着168位牺牲战友,守候着基建工程兵用青春和生命铸就的国防公路事业的光荣历史。
500多公里的天山公路,每3公里就掩埋着一个英烈的忠魂。
这座巍峨大山的风雪下掩埋着一个个为新中国建设奉献一生的传奇故事。
天山路险,阻挡不了英勇无畏的意志。
一生守候,只为铭记刻骨的生死恩情。
这些为了共和国
付出了青春和生命的最可爱的人,
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
让我们一起寻找!
▽
致敬英烈!
让更多人看到这份名单,
帮英雄找到回家的路!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央视网、网络
编辑:柠檬精 审核:月之 终审:海峰
其他人都在看
高手在民间,评论更精彩
往下拉查看或提交您的评论
新疆风俗 新疆人情 新疆故事 新疆我的家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疆我的家”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疆我的家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