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8日(农历2018年2月2日),“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者李希霍芬去世。
历史上的商贸道路,同时结合西方关于“丝绸之国”的记载,李希霍芬渐渐完善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他发现,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丝绸就经今天的新疆到中亚,再到欧洲,当时欧洲人以“赛尔(即丝)”来称呼丝绸,称中国为“赛里斯”,即“丝绸之国”。汉朝政权建立后,尤其是张骞“凿空”西域后,西方文献中chu现“丝绸”一词的频率大大增加:古希腊地理学家马里纳斯记录了一条由幼发拉底河渡口出发,向东通往“赛里斯国”的商路;生活于1—2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把这条商道记入其创作的《地理志》中;明代来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也曾写道:“我也毫不怀疑,这就是被称为丝绸之国的国度”;到了19世纪,以研究《马可·波罗游记》出名的英国地理学家亨利·玉尔出版了《中国和通往中国之路——中世纪关于中国的记载汇编》一书,“丝绸之路”一名呼之欲出。
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引申了李希霍芬的观点。
历史,就是在偶然和必然间闪烁着迷人的光辉。乱世之中,李希霍芬来到中国,在这个东方古国行走长达4年。他的记录和文字,成为当时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今日了解当时中国的宝贵文献,而他重新发现和所提出的“丝绸之路”,成为今天中国人最熟悉的地理名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