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陈安庆
来源丨南方传媒书院(ID:shendutuji)
1
第三方内容审核业务
媒体未来主业收入
记得我曾经说过,纸媒寒冬在媒体广告下滑,生存堪忧的当下,一切不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一切不赚钱的媒体转型,都是耍流氓!
2019年1月1日,一些报纸、期刊刊登了停刊、休刊的启事,其中有大众读者所熟悉的《北京晨报》《法制晚报》《申江服务导报》。金庸先生逝去后,金庸所创立的香港明报集团下属《纽约明报》也在2018年12月1日停刊。
如果传统媒体不探索新的盈利模式,2019,2020还有更多传统媒体倒下。
令人堪忧,几百口子的生计,等米下锅,亲,你等兄弟姐妹们喝西北风吗?
时间宝贵,传统媒体的社长总编们,别耽误在别的思维路径上,谈和赚钱无关的事情了,不谈钱的媒体没希望,不谈盈利模式再造的媒体,都是在耍流氓!
今天,有朋友翻了一下人民网最新的财报,他有一个重大发现,人民网内容审核业务增速166%,随着现在媒体内容敏感性越来越重要,很多大平台为了安全,纷纷向媒体购买内容审核服务。
这位朋友吐槽,据说人民网现在审核团队大概300多人,但是计划在2021年扩增到3000人团队。(PS 有待官方回应核实)
这位朋友感言,真是世事难料啊,媒体的主业是媒体采编,没想到未来主业收入,有可能会变成网络内容安全审核服务。
这让我眼前一亮,这或许,就是中国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再造,打翻身仗的一个新路子!非常有价值!
为了核实这一情况,《南方传媒书院》找到了人民网2019年1月30日晚间发布的公告,该公告称预计2018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7,900万元到21,48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人民币8,959万元到12,539 万元,同比增长100.20%到140.24%。其中,第三方内容审核业务增长快速,同比增长约166%,千真万确,确实如此。
人民网重点发力的第三方内容审核业务,成绩最亮眼!
据《证券时报》披露,早在2017年8月,人民网就与铁血网的运营主体北京铁血科技股份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协议,通过认购铁血科技股票的形式,占股1.5%。合作完成后,铁血科技将与人民网签署内容审核服务合同,由人民网负责铁血科技的内容审核工作,铁血科技支付相应的审核费用。
入股铁血网起新闻把关作用,通过收取审核服务费用赚钱,钱景大好啊!建立起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300人的人工审核团队,对委托方的互联网内容进行层层筛选,过滤高危、低质、重复等不合规内容。
《南方传媒书院》认为,网络内容审核,或将成为媒体热门创收生意,市场上有很多需要审核的公司,利润可观,前景可期!
2
传统媒体出身的把关人会非常值钱
我们知道,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信息海量化,网络信息安全越来越被业已做大的平台看重。
加强风控管理是很多互联网上市公司运营中不容小觑的关键点,对互联网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然而现阶段,国内不少互联网企业将精力放在了利润、效益上,对风控管理的意识不足,更别说管理质量的提升了。
在中国国情下做内容,信息安全和舆论导向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你做了99件事情,1件事情没做好,都有可能让巨无霸、独角兽互联网公司一夜倾覆,遭遇灭顶之灾。
在网络冗杂的信息环境中,去伪存真,内容审核“把关人”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中国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无论是腾讯、百度、阿里、字节跳动,在技术和创新理念上大部分是过硬的,短板和软肋主要是风控。
传播媒介信息流通,就像行驶在高度公路上的一辆跑车,如果要跑得远,长途跋涉,就需要在路上一道道过审核关,每一站走得稳当,才能快速抵达终点。
3
互联网企业内容把关能力是短板
中国有句古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具体到互联网新闻资讯审核方面,通过这个关口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冰山一角。
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人们把媒体工作者,如记者、编辑等称作新闻信息“把关人”。
互联网海量信息漫天遍地,扑面而来,真假难辨,谣言很多,不专业规范的表述和雷区很多,稍有不慎,发布出去,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在互联网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体从业者作为“把关人”,实际上已经自觉、主动地过滤掉“无用信息”或“不良信息”。一般而言,传统严肃媒体对平台内容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包括设置敏感词库、机器审核、人工把关等等。
在互联网公司野蛮生长时期,互联网信息管制力偏弱,版权保护和政治把关风控看起来不重要,传统媒体出身的人最擅长的“把关人”起到的“过滤”作用看起来好像不重要,似乎被弱化。
但是随着这几年,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互联网信息安全和监管加强,很多互联网上市公司,一旦遇到重大舆情和风险,轻则动辄蒸发上百亿,损失巨大,重则可能就得打回原形,关门大吉。
中国正积极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为了加强互联网基础管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出台了一批又一批规范性文件,加强网络监管和治理,净化网络生态,并且这一趋势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趋于严格。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网民的媒介素质虽然比10年前有所进步,但是整体上媒介素质还是不高,网络信息传播者普遍缺乏自律、自我“把关”不力,不少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网络把关能力弱,没能吃透互联网风控要旨,专业程度和正规新闻单位是没法比的,还不够成熟。
网络空间问题问题很多,乱象丛生,淫秽色情、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安全犯罪、版权问题等,随时都可能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一夜倾覆的导火索。
4
风控排雷是构建防御之盾
关键时刻可以保命
对于中国的上市互联网企业而言,风控排雷是构建防御之盾,关键时刻可以保命。
实事求是的讲,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确实大批的传统媒体出身,经验老道的把关人,很多新媒体和品牌产品口出来的人,缺乏内容风控实操经验,在内容审核方面还是太嫩。
这些年轻的互联网上市企业,普遍缺乏风控管理意识、经验匮乏,专业化程度不高,风控中缺乏配套有效的技术手段,实际运营种责任模糊不清。
很多互联网内容生产部门现行的风控管理工作,看重短期利益,经常忽视风控管理与监督的持续性。
和他们比较,传统媒体特别是体制内官媒,党报党刊基因的媒体,在这方面是行家里手,是专业队,是长期以往吃这碗饭的,经验老道,驾驭得了场面。
新闻媒体在把握网络信息内容的话语尺度方面,是专业团队,擅长把握节奏、更懂得讲究策略,在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帮助受众明辨是非,澄清谬误,营造清朗的舆论空间方面是行家里手。
传统媒体的精髓和特长是对严肃内容的把控力,很多纸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三审五审制度”是很多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和新媒体无法比拟的。
而且在传统媒体在信息内容审核方面的实际运营情况上来说,一条重要内容,会产生多个“把关人”,记者、编辑、审核编辑、主编、制片人、主任等都会充当“把关人”角色。可以说非常精细,安全系数高,审核质量高。
不仅如此,传统媒体长期承担政经主流报道大任,大局观念强,视野宽阔、社会责任意识强,把公众权益看得高,比一味单纯追求商业利益的互联网公司,具备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影响力,擅长大众传播,更能够把事情做好,让大众满意。
加强内容审核,信息安全,是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风控管理的重中之重,有利于准确预测和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通过有效措施手段处理风险,推动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5
传统媒体再造盈利模式的标杆参考
其实,早在2018年8月,人民网总裁叶蓁蓁在《新闻战线》发表题为《主流媒体引导力,可否这样实现?》的文章,详细论述了建立“内容风险管理提供服务平台”,做好内容风险管控的理念。
叶蓁蓁这篇文章论述的大意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和上市公司希望有一个权威、公正、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为内容风险管理提供服务。内容专业审核机构,就像和政府行政管理之外的“另一只手”,可以从信息的源头把控好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配合主管部门进行网络内容安全建设。
那具体到人民网是怎么做的呢? 一是积极建设“内容审核云平台”,二是完善技术平台和评价体系,三是推行绩效考核与培训机制,四是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五是组建高级专家团队对“精”“专”内容进行审核。
叶蓁蓁认为,作为权威专业的第三方内容审核业务机构而言,对网络内容审核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他相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将会极大提升内容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不难看出第三方内容审核服务,前景广阔,钱途无限。人民网作为第三方机构,敏锐的嗅觉看到了这背后的商机,通过人民网的技术资源禀赋,不仅可以可以做人工审核,还可以研发出内容审核风控系统,专门提供给内容相关企业。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用心去打造的全新的行业!不仅可以帮助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增加信息安全系数,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国互联网内容企业降低成本、节省时间、提升平台内容质量。
对于很多在媒体融合转型中,困顿、迷惘中的大多数媒体,这无疑是一条新路,也是中国传统媒体再造盈利模式的标杆参考。
(作者为国内知名媒体人——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院长陈安庆教授、中国第一代调查记者代表人物。写于2019年2月25日 长沙退步斋)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