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圆 来源丨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ID:lanjingcj)
大家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一个咪蒙倒下了,千万个咪蒙又站起来了……
“今夜九零后”的咪蒙式成功
4月19日,在上海17岁男孩跳高架桥当场死亡事发后的第二天,公众号“今夜九零后”发布了一篇名为《那个17岁的上海少年决定跳桥自杀》的文章,很快收获10w+。
但无论标题还是行文都与曾经的自媒体女王咪蒙如出一辙。
在网络上流传最广的是那段前后不到5秒的现场视频,但是在这篇文章中更多的细节被作者“脑补”出来了:
儿子说,妈妈,可不可以不要骂我了。
但无论怎么痛哭,哀求,都无法让妈妈停下来。
他说了最后一句,你还骂我,我就跳下去。
妈妈冷笑着停下车说,什么意思?想跳桥,你去跳试试看?
图片来源:@虎嗅APP
这些细致的对话描写让人产生了作者当时就在车里目睹一切的错觉,然而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她的揣测,但这种揣测的结果则是为不明真相地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新闻的故事框架”,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导致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信这种推测是事实,一个关于真相与虚构的恶性循环正在酝酿。
文章发出后虽然很快刷屏,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篇文章充满主观臆测,在没有采访当事人,不了解具体事实的情况下,虚构跳桥男孩与母亲的对话,是为了情绪而写作,表面上看是群体关怀实际则是吃人血馒头。目前该公众号已删除此文。
22日下午,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今夜九零后”联合创始人“易岚”在微博对此事道歉,虽说是道歉,但看起来更像一个说明,易岚解释了推测的逻辑,表示“自媒体没有采访权”这是现实,并发问:根据已知事实做出推测这一行为的问题在哪里,合理推测的边界在哪里?
此处小鲸模仿“今夜九零后”推测一下:这看起来还是不服气啊?
今夜九零后“上位史”
查询“今夜九零后”以往文章会发现,无论是标题还是行文风格都似曾相识,很“咪蒙”,事实证明二者果然师出同门。
根据新榜2018年报道,包括《那个17岁的上海少年决定跳桥自杀》一文作者@一地金啊在内的整个“今夜九零后”主创团队(另两位为易岚,捏捏)都曾在咪蒙的公司实习,她们是直接经过“咪蒙生产线”训练的新媒体写手。
图片来源:微博@捣乱帝
2018年8月,94年的易岚、94年的一地金、91年的捏捏自立门户,以“今夜九零后”开始了自己的公众号创业之旅。
起初她们主要写一些娱乐八卦,从张馨予到徐峥到黄渤,虽然流量稳定但一直没有刷屏般的爆款诞生,从9月开始,你能明显地感受到她们的题材在发生改变,明星八卦少了,社会新闻多了,这种改变收效明显,10w+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创业两个月后,她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爆款”。2018年10月13日她们发布了一篇名为《“蠢货”崔永元其人》的文章:在被删除之前阅读量达到 4700w,点赞破百万,评论条数破10w,评论点赞破10w,3次触发公众号打赏上限,“在我极其有限的认知里,公众号出现6年了,还是第一次有这种级别的数据出现”,易岚这样回忆自己的第一个“爆款”。
红是有方法论的,很快“今夜九零后”就开始量产爆款。
根据新榜报道,在建号两个月内这个内容团队已经推出了4篇爆款,包括一篇800万,两篇过千万,最爆的一篇是2018年10月23日的《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
作者@一地金啊 把二十多年人生中的那些特别幸运的经历挑拣出来,一股脑塞给读者,营造出一种自己“躺赢”到现在的感觉,最后还特意在评论区挑了几个“还愿”的置顶,一时间一个公众号写手被称作比杨超越更厉害的“超级锦鲤”。
很快,这些令人羡慕的经历被网友扒皮为虚构,但这篇不到3000字的文章,为公众号“今夜九零后”带来30万涨粉,在争议中她们已经创造了“流量神话”。
有多少自媒体以“非虚构”之名洗稿?
从“蠢货崔永元”到“超级锦鲤”再到最近的“那个17岁的上海少年决定跳桥自杀”,“今夜九零后”的套路很清晰,她们关注那些社会焦点问题,经过大量资料的重新整理,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进行“翻炒”,最后再配上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标题,一篇具有爆款潜力的文章就此生成。
在这中间有两个问题引发了业内的激烈讨论,一个是“非虚构写作”,一个是“洗稿”。
无论是曾经火爆一时的《寒门状元之死》,还是如今的《那个17岁的上海少年决定跳桥自杀》,虽然作者都号称自己在进行“非虚构写作”,但文中都出现了不少“虚构和主观臆想”的情节,这也成为了触发众怒的导火索。
媒体人张丰在评价“寒门状元”时曾提到,“非虚构”的优势在于其精良的叙事能力,然而读者的预期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不是小说,因此,“真实”是“非虚构”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但对事实做出什么样的加工是非虚构写作可以容许的?对于人物神态、心理等容易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的因素,怎样的处理方式才属于非虚构的写作?存在虚构的故事和真正的非虚构作品之间的边界和区别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解之题。
或许正因为存在这样的“模糊”,“咪蒙”和“今夜九零后”们便找到了自己的“理论依据”,他们将自己的文章冠以“非虚构”之名,但本质上其实是另一种层面的“洗稿”。
从数据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作为内容生产者挖掘热点制造爆款的能力,但从影响来看,这种拿焦虑做文章的价值观却从根儿上出了错。咪蒙的例子难道还不够说服力吗?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