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ice Casorati,Ritratto di Riccardo Gualino
昨晚和连太看完《绿皮书》,回家的路上都在议论。前天说过,夫妻互相推荐书籍,一起看一本书,能增加许多共同的话题。一起看一部电影也行,而且门槛更低,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看书,看完一本书的时间也比较长。
关于《绿皮书》,我的议论是从教育的角度,我说,小朋友多看看这些电影,对一生大有帮助,它们往往讲透了某个朴实的道理,通过故事印在人的脑子里,从而影响人的一生。人一生的区别,主要就是观念的区别。
《绿皮书》告诉人几个道理:一、仇恨与对立往往毫无依据,为偏见所困的人是愚蠢的、可悲的,但人类往往集体发疯,陷入偏见,对这点始终要有反省;二、发怒如果只能让自己被动,那么要学会克制情绪;三、改变世界不止靠天赋,还需要勇气。四、人是会改变的,虽然改变得很缓慢。
这些道理,父母师长,可能不知道,知道了,说出来可能也干巴巴的,孩子不以为然。但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体现,效果就不同了。
前天介绍了曹德旺先生的自传《心若菩提》,篇幅有限,一些话题没说,今天讲到观念传递,就再说说这块。曹德旺很多经商的理念与人生观,都来自他的父亲曹河仁。
曹河仁的观念又得益于早年到日本当学徒时,师傅对他的培训,那个日本布店老板,第一年教这个孩子做各种家务,练习走路姿势、练习微笑与鞠躬、练习说话——《绿皮书》里也有类似练习的情节。
第二年,师傅让他挑着货担去乡下销售;第三年让他在店里学习接待客人、进货出货。
三年打完基础,日本师傅就让其出师。
1936年,曹河仁回国成亲,后来无法再回日本,他在日本赚的钱汇回来,已有10万,当时是一笔巨款,他用这本钱在上海做了很多生意,成为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一个股东。后来因为战乱与意外,这些财富全部消失。
也许是知道打基础的好处,重归福清高山,也重归贫穷的曹河仁,从小对曹德旺反复念叨一些经商做人的道理,甚至强迫他听,有时还会暴打。打孩子当然不好,但知道观念最终能够帮助孩子,这是曹河仁高明的地方,财富会消失,但观念传承了,还能生出财富。
他对还是孩子的曹德旺感叹:当你悟到爸爸讲的道理时,爸爸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
曹德旺在自传中,他做一些决策时,总会回想起他父亲当年的教导。
对于容易沮丧的人来说,听到这里,泄气话就来了:曹德旺之所以成功,还不是因为有一个有好观念的好爸爸!我并没有!
但对善于学习的人,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来说,他们反而觉得幸运,因为这么容易就得到了好观念,却不要像曹河仁那样吃苦,也不要像曹德旺那样挨打。
一个人心胸放开,愿意承认他人优点,懂得欣赏世界与他人,那么,并不需要一个好爸爸,从电影、从书籍、从他人的故事,你都能得到养料。关键在你愿不愿意接收这些信号。
曹德旺有个大他两岁的哥哥曹德淦,官至福建省副省长,由此可见曹河仁夫妻教育的功力,孩子无论选择那条道路,都走得不差。
总有人拿曹德淦贬低曹德旺的作为,认为有什么了不起的?曹德旺1988年曾怒闯省人大主任的饭局,痛斥官员的欺骗行为。有读者照样来了一句轻率的评论:还不是因为他哥是副省长。稍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就知道,副省长怎么能够凌驾于人大主任之上?稍有一点查证精神的人也知道,当时曹德淦还只是小官员,他当副省长,是11年后的1999年,他这弟弟,不给他惹麻烦,就谢天谢地了。
好观念到处都是,穷尽一生也就实践了几个好观念,但是没有信任能力,充满偏见,任何人身上都挑得出毛病,则一切好东西都与自己无关,这样的一生,又痛苦,又浪费,太可惜。
推荐:
上文: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连岳”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连岳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