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帽”等新政的大背景下,今年中超联赛的转会市场明显“转冷”。虽然转会的“动静”变小了,但未必意味着钱就花少了。
今天,2019新赛季中超联赛已经展开,转会窗口也于28日24时正式截止。在“四大帽”等一系列新政的大背景下,今年中超联赛的转会市场明显“转冷”。但是否意味着中国足球的“金元足球”就此划上了一个句号?恐怕结论尚不能下得太早。虽然转会的“动静”变小了,但未必意味着钱就花少了。
新赛季前的冬季转会曾被认为是中超联赛成为“亚洲第一联赛”、甚至“世界第六联赛”的标志。之所以称之为“标志”,是因为中超各队在整个转会市场上会展开各种疯狂举动,“标王”的价码不断被刷新。但是,在2019冬季转会市场上,中超的动静似乎并不算大,甚至可以说是近五年来最冷清的一次。
截止日期:2月28日。
尽管山东鲁能从曼联引进了比利时国脚费莱尼,天津泰达从拜仁慕尼黑引进了瓦格纳,但其轰动效应较前些年差了太多。固然,两人所效力的俱乐部都是豪门球会,但这两位球星的市场号召力、人气方面还是“差”了一些,更何况,像瓦格纳的转会费对外号称才500万欧元。除此之外,大连一方从那不勒斯引进的哈姆西克算是有点“动静”,还有就是广州富力引进的登贝莱。据了解,哈姆西克以1500万欧元成为今冬中超转会市场上身价最高的外援。
而其他各家球会,在转会市场尤其是引进外援方面都没有什么大动作。以“烧钱”起家的广州恒大今年只是引进了像韩国的朴志洙这样的无名之辈,而像布朗宁和罗伯托·萧则因为属于归化目标,严格意义上算不上真正的外援。卫冕冠军上海上港则是连续第二年,在外援转会市场上毫无动静。当然,在引进浩克、奥斯卡连续打破了标王纪录之后,上港的外援配置依然是顶级标配。同样,曾经创下标王纪录的江苏苏宁也是连续第二年在外援市场方面毫无动静。
曾经的“暴发户”河北华夏幸福在升入中超之后,年年引援有大动静,今年则居然仅仅只是从韩国引进了一名巴西前锋马尔康。当然,后者也算来头不小,至少是上赛季韩国联赛的最佳射手和最有价值球员。但是,从过去专门去巴萨、大巴黎等这样的欧美顶尖俱乐部去挖人,到如今仅仅只是从邻国去找外援,这其中的变化也足以让人嘘唏不已。
或许,在引援方面与欧洲俱乐部展开“抢人”的,北京国安算一家,从韩国全北现代引进了韩国国家队的“怪兽”中卫金玟哉。至少,英超的沃特福德也曾明确向其报价,但金玟哉还是选择了国安。类似像金玟哉这样的 “抢人”放在以往,仅仅只能算是“大巫见小巫”。但在过去一个冬季转会市场上,已经算是“罕见行为”,这足以看出中超转会市场转冷的大势。
国内有钱的大俱乐部都动静不大,指望着中小俱乐部有惊人之举,恐怕更不现实。而且,除了武汉卓尔与深圳两家俱乐部属于升班马,需要补充和提升实力之外,在其余14家俱乐部,外援引进超过两人的基本很少,大多数都只是选择更换其中一名外援。如上海申花只是从长春亚泰引进了尼日利亚前锋伊哈洛,以取代离队的登巴巴;天津泰达用瓦格纳替换了米克尔;山东鲁能用费莱尼取代了塔尔德利等等,这或许也是今年转会市场较为冷清的一大具体表现。
过去几年来,中超联赛在金钱的刺激和作用下呈现一片红火的景象。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中,俱乐部即便是引进了一名实用型的当打外援,如果因为身价不高,都不好意思对外宣布。引进的外援如何,首先就是要比身价。所以,转会窗期间的“标王”一年比一年高。
但是,今年以来,不管是哪一家俱乐部,在引进外援之时都极力避免“转会费”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不仅俱乐部在极力回避转会费的问题,即便是媒体在报道外援加盟的消息时,也很少涉及转会费。
国际足联在上月底公布了《2018年度全球转会市场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联赛包括中超中甲,在2018年全球用于引进外援的总费用高达1.924亿美元,这个数字较2017年虽然下降了32.7%,也就是下降了近三分之一,但依然高居全球第六位。排在中国联赛前面分别是英格兰(19.813亿美元)、西班牙(13.525亿美元)、意大利(8.489亿美元)、德国(4.850亿美元)和法国(4.691亿美元)。这也正好符合不少人所谓的“世界第六大联赛”、仅次于“欧洲五大联赛”的那种“虚荣”心理。
那么,2019赛季中,中超联赛的国际转会也就是引援情况表面上看起来较2018赛季下滑了不少,但究竟是多少?恐怕只能等待国际足联的报告,才能得到确切的数字。不过,整体来说,中超联赛的“金元时代”似乎像是终结了,但依然需要时间才能知道这究竟是否是好消息。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常常喜欢用“五年”来进行一个小的阶段性总结或规划。自从2013年恒大靠着“金元”快速取得亚冠联赛冠军之后,应该说中国足球全面开启了“金元时代”。在金钱的引领下,各种资本疯狂介入中国足球,某种程度上让中国足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至2018年底,恰好也正是一个五年的周期。在这个周期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金元根本就救不了中国足球,中超的火红反而让中国足球的国际竞争力越发薄弱。
也正因为此,最近一两年来,各种限制性的规定、政策陆续出台。因而,如何避免国内资源被垄断、真正让竞争成为市场的主导,才应该是中国职业联赛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在刚刚过去的2019赛季转会市场上,“冷清”或许是最大的特征,但这种“冷清”一方面是中国足协去年底在上海召开的联赛总结大会上公布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新政,其中“四帽”等细则的出台,明确规定了俱乐部每个赛季的投入限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超转会市场的活跃性。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整个经济大环境尤其是国内俱乐部背后的母公司大多数都是房地产商,行业的不景气,自然也影响到了俱乐部自身的投入。
某种程度上,中超联赛转会市场的不活跃,与国内中甲、中乙俱乐部因为经济原因相继宣布退出或变更的情况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这么说,今年的中超冬窗期转会是最近五年来最为冷清的一次,不仅中超各队在外援引进方面没有太多的动静,即便是内援的转会也较往年少了许多,更多的是以租借的方式存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冷清”相信是更多的俱乐部已经清醒地意识到:靠“烧钱”完全不可能拯救中国足球。也就是说,是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在认识、认知上的一种提升与提高,希望能够用更好地方式与方法来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应该说,这更是一种积极的、可喜的认知,也是对此前五年一个周期“金元时代”反思与总结的结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像武磊能够走出去这样一件令人高兴、甚至具有引导意义的事件。
中国足球这么多年来徘徊不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管理者的政策朝令夕改,让中国足球始终处于动荡摇摆之中,再加上其中有太多的“投机者”见利忘义,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足球的混乱。如今,在一系列新政的影响下,遏制中超“烧钱”的目的,暂时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无法拿出更有效的办法、让各界看到中国足球发展的真正方向与目标,则“金元时代”终结之后,中国职业联赛或许又会重新陷入到迷茫之中。这在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并非没有前车之鉴。
往期回顾
文|马德兴
编辑|德库
美编|吴双
2019赛季中超开幕,体坛周报版中超观战指南开始火热预售,点击上图进入体坛周报官方商城购买,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体坛周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