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大家都爱吃,有种零食第一次吃大家不喜欢,但是吃多了就会上瘾,它就是槟榔。然而这款零食近日却被国家卫健委点名了!原因是槟榔对于口腔健康的危害。这款小零食为何威力如此之大?一起来了解一下。
综合自南方日报、广东公共DV现场、口腔视界及网络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
《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
提出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
要加强对口腔健康的检查
▼
槟榔这个小果子,不爱吃的人受不了那味道,爱吃的人甘之如饴。民间还流传: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加酒,越喝越有。
但同时也是这颗小果子,让无数人深陷痛苦之中。
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和烟酒、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转载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
其中槟榔被归类在1类致癌物清单中。
一类致癌物指的是对人体有致癌性的物品。我们所熟知的“苏丹红”,也不过是三类致癌物。
槟榔,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东非、大洋洲的热带地区。 槟榔的可食用部分,是槟榔的种子,即槟榔子(Areca nut)。新鲜采摘的槟榔,椭圆,青绿色,也称为“青果”。将“青果”分成两半,去除果核,加上荖花(贩卖时称为榔叶)包裹的石灰,就制成了大家常吃的槟榔。虽然味道又苦又涩,但令口舌生津,神清气爽,随之满口鲜红,别有一番风味。在我国境内,嚼槟榔主要流行于台湾、湖南、海南、福建等地。
嚼槟榔是会上瘾的。槟榔跟烟、酒、咖啡因一样,属于第四类精神活性类物质,在嚼槟榔的人群中,有一半人都已经上瘾。更可怕的是,这种瘾比烟瘾都难戒。
在槟榔中含有槟榔碱,它可以刺激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让肾上腺素产生更多肾上腺皮质激素。
简单来说,就是它能让人变得兴奋。所以,有人就说,吃过槟榔之后如同喝酒,人会变得极其兴奋。当你吃一次尝到这种甜头后,就很容易刹不住车,多吃几包后就已经上瘾了。
“慢慢地觉得口中少了点什么味,得放包槟榔才安心,一天一包、一天两包、一天三包、一天四包,一嚼就停不下来。”
槟榔为何会致癌?
原因主要有三个:
物理性损伤:咀嚼槟榔时,槟榔纤维的摩擦会造成口腔粘膜的局部外伤和粘膜损伤。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损伤迁延不愈,形成局部的慢性损伤,从而引起慢性炎症、氧化作用增强和细胞增殖。研究表明,咀嚼槟榔者口腔粘膜细胞脱落频率明显增加。
生物毒性:槟榔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多种生物碱,其中槟榔碱是最主要的成分,约为干槟榔净重的1%。槟榔碱能明显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干扰细胞外基质大分子(胶原、弹性蛋白等)的沉淀和降解过程。此外,与槟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亚硝胺、丁香性多酚、活性氧化剂共同作用所致。
与烟草的共同促进癌症:单纯咀嚼槟榔即可明显促进口腔癌的发生,而同时吸烟的槟榔爱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几率更高。吸烟本身也是口腔癌一个单独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咀嚼含烟草的槟榔,唾液中的毒性物质会显著升高,对细胞DNA合成等过程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台湾国民健康局制作的拒绝槟榔标语
早在13年,一篇《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横空出世,引起了广泛讨论。
其中有一个故事:
43岁的刘桑果,因为常年嚼槟榔,他不幸患了口腔癌,他的左脸下颌、左牙床和淋巴都被切掉了,萎缩的脸皮都已经陷成了拳头大小的深坑,左眼也因为神经被压迫彻底瞎了。
曾经精壮的汉子变成这副模样,完全都是因为槟榔惹的祸。2013年7月,已经被割脸的刘桑果,检查出癌细胞已转移至肺部和大脑,最终在悔恨和痛苦中离世。
口腔癌是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在各种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中,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口腔癌的癌前病变,则是指一些口腔粘膜的病变,虽然还不属于癌症,但具有明显的恶变成口腔癌的潜能。
咀嚼槟榔与口腔粘膜下纤维变性、口腔白斑、口腔红斑等有密切关系。这几种都属于癌前病变的临床表现,可以发生在口腔中的任何部位,最容易发生在舌部、颊部和牙龈粘膜。一般表现为增厚,粗糙的红色或白色/灰白色斑块。通常不会疼痛,可能会有灼烧感,也可能伴有溃疡。其中,红斑的癌变率最高,可达51%。
另外,口腔溃疡如果持续2个星期以上还没有消失、且不断加重,也需要警惕。不管你嚼不嚼槟榔,有以上这些症状的,请尽快去口腔医院的黏膜科进行检查。
嚼槟榔的其他危害
除了带来口腔癌的危险,嚼槟榔还会带来一些其他影响。
对牙齿本身不好:长期嚼槟榔,对牙齿磨耗严重。
为了健康着想,
还是少吃这款零食吧!
癌从口入可不是开玩笑,
转发出去提醒更多人!
编辑:陈佳 责编:陈广泰
猜你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少吃多健康!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东卫生信息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