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致敬】中山六院“双面”抗癌斗士:只要没倒下,生命仍由我主宰!

作者:广东卫生信息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公众号
分享到:

04-20

病号服里穿着保暖内衣

外层套着轻羽绒服

20多摄氏度的广州

王磊的装束有点格格不入。

天气的骤变,

让他上午畏寒,下午高热,

身体犹如乘上了过山车,不由自主。

来源: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及中山六院



去年3月,毕生致力于与结直肠癌“斗智斗勇”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王磊,确诊为胰腺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至肝脏,得知病情的那一刻,他坦言,无力感在蔓延。


对于这个几乎等同于生命即将终结的“判决”,过去13个月以来,王磊以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人生答卷,打动了众多的癌症患者和奔波于一线的医者:接受姑息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王磊已抗争了13个月;手术后无法再自主进食,术后两个月他仍然为患者接诊,并带着羸弱的身躯站立在美国临床肿瘤大会上,向来自全球的近万名肿瘤专家阐述消化道领域唯一一个来自中国的结直肠癌报告……


代表医院在2018年ASCO会议上作口头报告


癌细胞并未因此松手。目前,已发现癌细胞卷土重来,在这样的生死之际,王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披露了心路历程,他坦言,未真正倒下前,每一天活着的意义仍需由自己主宰。



确诊胰腺癌

无法自主进食


2018年3月底,持续大半年经常感到腰疼、感冒长期不愈的王磊在医院员工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CEA异常升高,这位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研究的专家立刻有了不好的预感,进一步全身检查发现:胰腺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至肝脏。


这一年,他才49岁,临床、科研、医院管理正做得风生水起,见证着中山六院从创院至今顺利走上轨道,放射性肠炎的创新成果正奋力推进,却在这紧要关头面临命运的一个“玩笑”。当夜回到家,王磊紧握妻子的手,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道无底深渊,无力感在这位铁汉身上蔓延。


2018年4月1日,在手术室躺下十多个小时,王磊的脾脏、80%胰腺、大部分胃以及控制肠道的神经被大规模切除。尽管顺利熬过手术醒来,但是那一刻几十年来未曾经历过的新生活正等待他:失去了自主进食的能力,需靠营养针维持生命,稍微的气温变化会直接扰乱身体的控温调节系统,这副一向壮如牛的身躯一夜之间变得羸弱。


 “宁可轰轰烈烈燃烧三年” 


“我或许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可以主宰生命的厚度。”年轻时曾思考人生的活法,王磊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宁可轰轰烈烈燃烧三年,也不愿得过且过三十年。


于是,手术后两个月,拖着这副羸弱的身躯,随时随地与体内肆虐的癌细胞作战,王磊重新出现在诊室、科研会议室,他甚至走向放射性肠炎创新治疗研究的评审台,再进一步走向国际。


过去十三个月的时间,王磊的生命在提速:

术后两个月,在病床上躺下十个小时储存体力,他走向第53届芝加哥美国临床肿瘤大会,作为主创团队成员代表,向来自世界的近万名肿瘤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作消化道领域唯一一项来自中国的口头报告。这项关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对照研究,对世界各国晚期直肠癌治疗指南有重要的价值;


前一夜还在吸氧抢救,次日他如常出现在广东科技奖的初审会上,向评审专家阐述放射性肠炎的创新性治疗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最终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殊荣。这一年,他牵头与全国30多名专家共同制定发表了《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年)》

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年)


身负晚期癌症患者和医者两重角色,他重新出现在诊室,给予同在抗癌路上的人更多的心理抚慰;在每周三下午的医学研讨会上,时常看到他边打点滴边参会的身影。


王磊拖着病躯践行医学理想的点滴瞬间打动了众多的医者,他的众多医学学生为此默默卯足劲前行,与老师一起共同推动放射性肠炎科研,践行医者理想。


“他为时代做了应做的事”


王磊的父亲是一名普外科医生。“父亲帮助病人解决痛苦很有成就感”。怀着治病救人的初心,他同样报考了临床医学系。虽然被调剂到口腔医学专业,但做一名外科医生的梦想从未熄灭。

 

“进口转出口”,从口腔学到结直肠外科临床和科研不断上行,目光却一直瞄准“下三路”,王磊开玩笑说,自己和直肠有着不解之缘。除了擅长治疗结直肠疾病外,作为一名河南人,他的性格也有着中原人普遍的热情和爽直,“是一个直肠子”。

 

1995年,他从家乡河南来到广州,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普外科,1996年考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成为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汪建平的学生,毕业后留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工作,2000年又读了在职博士。2001年9月,在医院的支持下,他前往美国,从零开始涉足分子医学领域,进行了3年半的博士后研究。


2015年,医院职工拔河比赛


回国后,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常常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2007年,当时的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汪建平担任中山六院首任院长。王磊跟着老师来到这里,开始了创业之路。他第一个提出要建设胃肠肿瘤的生物样本库,为科研和临床治疗打下基础。

 

短短10多年,医院茁壮成长,胃肠肛门专科是目前国内最有“话事权”的专科之一,牵头制定了包括直肠癌、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痔瘘裂、疝气等多种消化道疾病的诊疗规范和指南。胃肠肛门外科有了10个病区,床位从最早的40多张增加到700多张。

 

“我们这一代人,总是把国家和大家庭放在最前面,小家庭放在第三位。”王磊说,现在自己就是力所能及地做,看还能为国家再作些什么贡献。

 

“你怎么就那么傻呢?”妻子总是问他。“我就是这么傻。”王磊总是这样回答。


将“冷门”研究做到世界闻名


王磊笑称,他最喜欢做手术,忙的时候,从周一到周五,早上八九点一直到晚上十点,“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只要在手术台上,从来不觉得累。”

 

“周末在家半小时就坐立不安,又要回医院去。”妻子经常无奈地跟孩子说:“爸爸已经入魔了。”

 

在中山六院3楼的2号诊室,在住院楼23楼的外五科病区,在中山六院官微的留言里,在多个医生评价网站上,王磊被冠以医术高超、待人真诚的标签。


患者的感激不仅在于王磊帮他们消除最大的病痛,更在于他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视。“我们选择手术方案时,生命是第一位的,但同时也要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保证他们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王磊说。在他的妙手下,谭伯保住了左肾,陈伯保住了输尿管和睾丸,还有更多的患者保住了肛门功能和生育能力。


给青年医生“上课”


主治医生马腾辉是王磊的学生,他最喜欢谈到的一个细节是,手术室里,患者躺在无影灯下,耳边除了监测仪器的滴滴声,就是王磊详细的讲解和不时的提醒:“注意,这里是输尿管;注意,这是控制射精的神经;注意,不要损伤到括约肌……”尽管已经成功完成了数千例手术,每一台手术他仍会以十二分的小心应对,确保成功。

 

王磊说,作为临床医生,他的危机感很强。20多年来,他习惯于在术后总结,哪里不够完美,潜在的风险点在哪里,让患者更多保留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在大肠癌研究领域,王磊一直是“冷门”的科学家。他关注放疗带给患者的放射性损伤,这个难出成果、别人不重视不愿做的领域,他一做就是10年。

 

在第54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王磊代表研究组作口头报告,这一闪光时刻的背后,就是团队多年来追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成果。

 

在诊疗的过程中,他发现,部分肠癌患者虽然肿瘤已根治,但却因肠管放射性损伤,依旧饱受煎熬,直肠肛门功能受到影响。为有效预防放射性损伤,汪建平和王磊的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成功建立起一套术前“单纯全量化疗”,去放疗的直肠癌治疗新方案,为直肠癌的治疗打开了新的篇章。

 

针对已经放疗的患者,所开创的新手术方式——天河术,则是王磊最得意的作品。当时王磊在直肠癌治疗新方案中发现,放射性肠炎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密切相关,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灵感,开创实施近侧扩大切除手术,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研究成果屡获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


2017年,为一名结直肠癌患者实施“天河术”


在美国,一般新术式多以个人命名,但王磊本着低调的原则,想以广东的某个地方命名,“羊城的英文很难拼,岭南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而天河叫起来很响亮,六院也在天河区,于是便注册了专利,叫天河术。”

 

创新并非易事。“要围绕这个问题,魂牵梦绕几个月,甚至几年。”

 

带着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今年3月,在2019年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王磊团队斩获了201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第一次答辩的前一天,王磊因为病情反复,还在吸氧和抢救,下床都成问题。但隔天,他还是坚持到场,“答辩的时候,评委说王磊你坐下吧,但他还是站着答辩完了,他认为坐着对评委不尊重。”范新娟记得。

 

领奖那天,王磊状态很好,非常高兴,“这些研究和病人的生死息息相关,对临床医生来说更有意义,更欣慰。虽然现在身体很虚弱,但有时候做梦,都还想继续研究下去。”


对话王磊:要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

在答应接受采访当日,王磊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就在采访前几个小时,躺在床上储存能量的他感到身体状况很不好。这一日刚降温,他明显感觉到,身体调温系统已无法自主调节,发着烧在病床上昏睡。


每一个露出冰山之上的成果,往往一笔带过,但是冰山之下藏着深不见底的努力、付出,甚至是外界难以知道的牺牲。王磊安静地讲述这一年多医学生命提速的过程,癌细胞仍然在体内肆虐地扩散中。


流着眼泪听完丈夫的历程,一旁的妻子坦言,说出这些经历并不容易,“生命如同尘埃,我们并不想做被关注的名人,个人经历的所有痛苦,无法强求他者感受同样的切肤之痛。”然而,身负医者身份、一辈子为肿瘤患者治病的王磊,想到这场经历可能会给同样的癌症患者积极的意义,他仍然选择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在发烧的情况下讲述了两个多小时。



为何已是癌症晚期患者,仍然要如此奋力付出?

“如果一个人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无法接受,只会令自己和身边的人很痛苦。”王磊回答,人生如旅途,他已准备好做那个提前了一点下车的旅客,尽管最后面临的可能是坏结果,但是在真正倒下之前,仍然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要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

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简文杨

视频剪辑:李斌

编辑:朱晓华  责编:陈广泰


向抗癌斗士致敬

猜你喜欢

【提醒】近期你转发过的这些内容可能都是谣言!很多人第一条就中招......

【警惕】医生从男子体内揪出活虫,竟与广东人平时爱吃的这道菜有关!

【提醒】3岁娃身上发出恶臭,洗都洗不掉…这些东西家长要注意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网站微信建设培训班主页预报名

愿王院长安康!

阅读38816
中山 
举报0
关注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号:gh_4ea00880e1a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东卫生信息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