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黄全愈:一个孩子、家长、学校都焦虑的时代,补一张“家长上岗证”

作者:临海教育 来源:临海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3-04


周末,与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聊起孩子教育,不禁感叹现在真的是一个孩子、家长、学校都焦虑的时代。


有人说,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是最快乐的人生阶段,然而?


现在的孩子要忍受强大的课业压力,休息时间也要被安排上各种所谓的“兴趣”课,孩子是越来越聪明了,思想负担也越来越重了。


中国式父母的焦虑



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学校,跟不了好老师,比别人成绩差……会输,会落后。


一方面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都使出全力,拿出最好的,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全民焦虑,家长怎么敢在大部队不断前进的时候,让孩子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做呢?


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1.我小时候英文太差了,我家小孩一定要给她学一门小语种,长大后才有竞争力”


2.“诶,语言没学会,就等于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学艺术呢,我儿子钢琴都6级了!”


3.“你们给孩子的束缚都太多啦,我就希望我孩子健康成长,他现在一三五放学练习羽毛球,周末上游泳课,身体可好了!”


4.“现在都讲嘴皮子,不给孩子锻炼锻炼,小朋友内向可吃不开,我给我闺女报了小荧星,现在都上过电视节目了呢!”


……


我们急着想看到孩子在功课上的成绩表现,希望藉此确定他未来在社会上有竞争力,并从而或者解除我们的焦虑,或者强化我们的虚荣心。


学校呢?焦虑的聚集地



不少家长抱怨,都活了二十、三十多年了,竟然还是没逃开做作业的命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哲学思想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成语: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强调凡事必须有个度。但现在的起跑线之争带来的压力,正在突破许多孩子能够承受的度。


这让我想到了一位博士——黄全愈,美国迈阿密大学的教授,深知中西方教育的差别和优缺点。


在拜读了他的畅销书《素质教育在美国》之后,我被一句话深深打动,特别想和在教育中迷茫的家长们分享:“重视教育,并不等于重视家庭教育。”


当我们在追求西式教育、多元化教育的时候,太多家长像无头苍蝇,一味灌输、要求孩子吸收。


很多时候都在做无用功,并没有理解教育的精髓,这是可惜的,也是可悲的。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



几年前,有一位中国女士到纽约买房子,条件是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房产经纪人暗示她:曼哈顿的公寓很贵。她说为了女儿的教育,再贵也值。最后,这位女士花了650万美元买了一套公寓。


经纪人看她很高兴,就问:“女儿多大了?”


她淡淡地说:“两岁!”


经纪人大吃一惊!心想:我连自己的女儿今晚上吃什么都没想好。


这位中国妈妈,已经规划了女儿20年后的教育!


在他们眼里,中国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程度,几乎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这样的事儿在美国少见,在中国可是铺天盖地,在北京,为了能让孩子上学区房,一家五口卖车卖房集资贷款住进1100万(地下室)学区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可是,仅仅买套房子就够了吗?


学校能够提供好的教育资源,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引路人,家庭教育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心。


黄全愈教授指出,太多家长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学校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完事儿了。


家庭也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好的家庭教育事半功倍,能从小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核心素质,给孩子奠定成功的基础。


补一张“家长上岗证”,再开始教育孩子



雅雅在一家500强公司,资深HR,年薪20W,孩子4岁。


然而,她依旧每个月入不敷出。


前段时间,她告诉我说:“养小孩真和养碎钞机一样!!”


“我给女儿报了一年的英语学习班,就是那种通过做游戏唱歌跳舞还能学语言的课!从小把英语学好。“虽然她把“做游戏“加了重音,但显然她的重点在后。


“就是价格太贵了,一个季度10w!不过周六我可以把孩子交给教育机构,还能让孩子学英语,终于可以放松了!”


上班忙、没空教育孩子,焦虑的爸妈们,怕耽误了孩子,希望让孩子每时每刻按规划进行,就把孩子托付给了给各种教育机构。


但这样的偷懒、自欺欺人,其实对孩子是一种不负责任,花了孩子最宝贵的时间,还花了大量的金钱。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孩子不快乐,成果也一般,家长又陷入焦虑怪圈。


黄全愈教授指出,孩子来到人世没有自带“使用说明书”,很多家长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老师有“教师证”、学生有“学生证”,甚至路边的摊贩也得有证……而当父母的教育孩子,就可以无证上岗。


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些带着遗憾长大的孩子,可能会拿着“说明书”来查岗验证:“爸爸妈妈,你们教我养我,有没有合格证书啊?


作为家长,除了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还要吸收新的教育技能。


家长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眼光

只专注某个阶段只会功亏一篑



黄全愈教授指出,国内的家长普遍有个很急功近利的问题:


只专注3到7岁,专注2到10岁等。


的确,国内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在某个重要的人生阶段突飞猛进。


语言速成班、沉浸式教育等等层出不穷,甚至成为了培养孩子的主流。


黄全愈教授指出,最多只能说“侧重”,绝不能只“专注”,其实美国教育也有不少问题,但是学习的价值是去学别人的长处。


家长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眼光,我们不能说,美国八岁的小孩开始做研究,那我等孩子八岁以后才考虑这个问题,或者甚至等研究生阶段才考虑这个问题。


就像建一栋高楼,先要有整体的蓝图,才到具体的门窗;如果只“专注”门,然后“专注”窗……最后才看大图。某些门窗可能很精致,但是整个大厦呢?


成绩优秀,并不代表能在社会中出类拔萃



“这次考试考了几分?”“分数怎么这么低!”“这次一定要考100分”。


这些话在中国家长的口中并不少听到,成绩已经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滋生了一大批成绩至上的家长们。


很多出国的朋友都会和我提起,儿子、女儿说国外的题目、数学课程太简单啦,甚至还让孩子上去讲课呢!


成绩好的孩子的确能在同学中出类拔萃,但是孩子能永远出类拔萃吗?


不一定!


根据权威统计,在美国前20名大学里,20%是亚裔学生。


在所有族裔中,亚裔获博士、硕士最多,家庭年收入全美国最高。


大家接受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一样,为什么亚裔生更优秀?


黄全愈教授给的解答是:家庭教育!他认为,孩子们的“虎虎生威”,是因为吸收了中美两种教育文化的精髓,就成了“混血虎”。


不过,有趣的是,虽然美国前20名大学里,约20%是亚裔;但是美国最顶尖的20%,如大科学家、大教授、大律师、大企业家等,亚裔却太少。


为什么呢?黄全愈教授指出,这是因为美国文化最精华的元素,我们吸收不够。


比如,我们以读书为目的,以上常春藤名校为成功的标志;但是美国人以职场的较量,社会的竞争为成功的象征。


所以,成绩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教育应该是融会贯通、取长补短的,没有完美的教育,只有合适的家庭教育。


以家庭教育为圆心,以学校教育为半径,中美教育融合,才能共同画出最美的圆。


作者介绍:


黄全愈:著名旅美教育家,迈阿密大学杰出教授,中美教育和文化比较专家;先后担任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亚一美学科部主任、孔子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教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忘记在底部留言点赞哦~


编辑墨池   监制昍朤    

声明:本公众号为公益性非官方平台,由台州墨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管理运营

台州墨池:书法考级(回复考级)、网络教育、小程序、收银系统、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等

大家都在看








阅读40376
学校 焦虑 上岗证 
举报0
关注临海教育微信号:gh_868620bd33d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