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刚毕业的年轻人,都很作

作者:新周刊 来源:新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3-01


每一届的毕业生,总要被几个榜单扎一扎心。


继前不久的毕业生薪酬榜残忍揭晓了不同学校、专业的贫富差距后,本科毕业生职业幸福感排行榜也在这两天出炉。



虽然大家的幸福感在数据上有高低之别,但在评论区里,人人谦让有序,觉得只有倒数的位置适合自己。



工作上频频想着跳槽,生活顾得焦头烂额,精神持续不断地受煎熬……刚毕业的年轻人,都忙着“”呢,哪有什么空去比幸福。

 



毕业半年,我辞职一次,被炒一次

阿豪,23岁,深圳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手机的各类招聘公众号、app搜寻合适的工作时,发现不少招聘信息的前缀写着“春招”两个字,我都自动跳过。

 

因为我已经不属于应届生这一范围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身边同学正在为春招忙得焦头烂额,我手头拿着早早就收到的秋招offer,过了一个无比舒适的大四。

 

对于毫无正职工作经验且打定主意毕业就工作的学生来说,校招可是头等大事。

 

在820万名毕业生洪流中,能有一处归宿,可以说是相当幸运。而我甚至还有机会去斟酌和选择,更是头等的幸运。

 

我没能免俗地选择了更有钱途的那份工作——世界500强,员工上万,牌子说出来连我家十八线小乡镇的三姑六婆都有所闻又赞不绝口。


 

可我没能把这份面子留着回家过年。干了大概4个月,我辞职了。


首先是工作内容和我预期的有出入,公司氛围也令人压抑,你应该没办法想象,那个习惯对下颐指气使、对上殷勤、自己也不见得实干了什么的部门主管,也就大我两届而已。而他也不过是这个集体里最平常万分之一。

 

确实,体量越大,能量越大,要维持运转,内部就必须更机械化。


大批年轻人接连融入其中,成为这个庞大机器里随时可被替代的零件。

 

之前一直疑惑为什么这些企业每年都能提供大量校招职位,进去后才知道,是因为上一年来的人,陆陆续续走得差不多了。



于是我赶紧重新投简历,有点急病乱投医,能抓到什么就是什么。不久后收到一家媒体的试用offer,工作的前两周,我跑了一场商业活动,拿了一笔“巨额”车马费。

 

我立马约同城的同学出来,告诉他这个喜讯,却在他脸上看到一种复杂的附和。

 

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记者也太可怜了吧。”

 

我惊讶道,跑个会议出个通稿就能拿1000块钱车马费的“福利”还不好?这个平台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啊。

 

他不以为然地歪歪头,我笑他清高,那是因为你没有像我这么惨吧。

 

后来我也确实没机会再享受这种“福利”,由于表现没能竞争过同期进去的一位研究生,试用不到一个月,我被炒了。



年终最忙的时候,我反而无所事事。因为不想让家人唠叨太多,我特地在深圳多呆了几天才回家过年。

 

没有应届生的身份、工作经验零零碎碎,我应该是求职队伍里的“边缘人”了。


接下来,不管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先养活自己再说吧。

 

 


心里作了千万遍,我还是忍住了

李橘子,22岁,北京

 


“你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你现在拥有的这份工作!”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里,当一心想做记者,毕业后却寻工作无果,阴差阳错地得到了顶级时装杂志《天桥》总编助手职位的Andy,对自己即将开始的工作表示踌躇怀疑时,身边人无不对她这么洗脑。

 

去年毕业后,因为校招失败,我也差点毕业即失业。


后来机缘巧合地抓住了朋友推荐的救命稻草,一家薪资和平台都很不错的公司,有了一个体面的饭碗。父母、朋友个个都为我高兴。

 

工作半年多,我仍和那时的Andy一样疑惑:

 

它真的有这么好?是我不够知足吗?

 

因为在这个问题背后,我有另一个更大的疑惑:当我真的不喜欢、不认同一份工作时,即便所有人都说它好,我还应该继续下去吗?


 

有这样的心态作祟,我很难去“拼命”,也没办法理解身边一些同事为什么可以牺牲大部分的个人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最近几个月,我天天都和爸妈打电话吐槽工作,时不时流露出想辞职不干的暗示,他们却故意避开似的,天天给我灌正能量。

 

刚毕业都是这样的,肯定是你哪里还做得不够好。

忍一忍,坚持一下,什么工作不是熬出来的。

领导也不至于会无故批评你,你多用点心嘛。

 

可喜欢是不能强迫的,公司所倡导的价值激不起我一丝的成就感,这也是父母不理解的。

 

朋友劝我,不要那么认真,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何必总追求所谓的契合

 

我时不时会被岁月静好的现状和温情脉脉的理由所动摇,都说95后平均7个月就辞职,还不怕裸辞。我就是那个怂95后。

 

纵使心里作了千万遍,我还是忍住了。



辞职或许可以缓和疲惫,但无法终结迷茫——我真正想做什么?想做就一定能做好吗?这是让我畏缩的根源。

 

《普拉达》故事的最后,Andy换下华丽的衣服,离开杂志社,去做回原来想成为的记者。


这时的她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在上一份工作中提升了自己,而非因为单纯的任性。

 

与其纠结喜欢与否,不如想想能为自己做什么吧。今年,我希望能给自己争取一次有底气的、真正的逃离。

 


 

放心,我们年轻人是饿不死的

于大鱼,24岁,杭州

 


24岁生日前夕,我裸辞了。

 

我决定从杭州去北京,到一个舞台剧导演的工作室做兼职,再做其他一些事情养活自己。

 

先别急着夸我是个勇敢浪漫的文艺青年,这次辞职,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一深思甚至可以追溯到大四那年。

 

那时,临近毕业,我读的是中文系,打算回家刷雅思申请传媒专业的留学。复习了没多久,突然有点反悔,既然自己很笃定不想去媒体工作,为什么还要读这个专业呢?



虽然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还是做了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活儿,进了一家媒体。

 

但这一年,并不仅仅是无奈且将就的一年。工作的这段日子,我接触到了不同的行业和人群,想法也被打开了许多。


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想要学习和了解的东西,像是艺术管理、社区营造,我都希望能有机会去读这些专业。

 

要是放在一年前,我只会觉得自己要么读传媒,要么读语言,要么读教育,而且还得抓阄式地去做选择。

 

有人说我好“勇”,我就哈哈一笑。毕竟还年轻,所以就想去试试想做的事情。



况且,年轻人是饿不死的,如果家庭没有给你施加太大的压力,有时候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试一试。

 

我已经意识到,2019的上半年,我会过得比较拮据,毕竟要换城市搬家,还有一段空窗期。


一定会吃些苦的,但我觉得没什么。

 

阅读38324
年轻人 
举报0
关注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周刊

微信号:new-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